你們好!很高興在這里認識大家,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錦州市中國國際旅行社的導游員,我叫**,坐在駕駛座位上的司機師傅姓*,*師傅,那么今天的奉國寺一日游將由我們兩位陪伴大家一起渡過,如果您在行程中有什么要求或者建議,就請您及時與我聯(lián)系,我會盡的力量滿足您的要求,同時也希望您對我的工作提出建意和批評,我在這里預祝大家玩得愉快!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現(xiàn)在我們的汽車行駛在通往義縣的路上,行程大約需要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游覽,我在這里簡要地介紹一下奉國寺,奉國寺座落在義縣城內(nèi)東街路北,距錦州市區(qū)45公里,初名為咸熙寺,金代改為奉國寺,因大雄寶殿內(nèi)塑七尊大佛,又俗稱大佛或七佛寺。奉國寺創(chuàng)建于遼開泰九年,即公元1020年,它是我省現(xiàn)存最早寺院建筑,據(jù)早先寺內(nèi)的老僧講,光緒八年重修正殿時,從梁上墜下一根丈余長的“八門尺”上書“遼開泰九年正月十四日起工”,故有詩曰“借問老僧何代寺?有遼開泰九年中”。奉國寺的歷史資料很少,根據(jù)現(xiàn)存的碑刻記載得知,元代為奉國寺的鼎盛時期,歷時300余年,奉國寺雖歷經(jīng)近千年,但金、元、明、清幾代幾經(jīng)修茸,使寺內(nèi)的主體建筑——大雄寶殿,至今仍然保持著遼代建筑的本來面目。經(jīng)1989年重修后的奉國寺風彩依然,正如碑文所載“重修山門,修墻圍院,昔日寺界,今得夏原,橫向開闊,縱向深遠,古剎雄姿,一覽畢見!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目的地到了,現(xiàn)在大家看到便是距今979年的奉國寺,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懸山式門,面闊三間,門前并開石獅一對,這一對石獅子有避邪的作用,又因獅子是獸中,所以有顯示“尊貴”和“威嚴”的作用,按照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習俗成對獅子中左雄右雌,還可以從獅爪子下所踩之物來辨別雄雌,爪下為球,象征著統(tǒng)一環(huán)宇和無上權利,此為雄獅:爪下踩著幼獅,象征著子孫綿延,必定是雌獅。上額上有中國書法家大康題寫的牌匾,進了山門,是綠樹成蔭,花草爭艷的庭院式廣場,廣場的東側是新建奉國寺萬人贊助碑廊,下了寺臺石階,沿著通道向北,是面闊三間、有兩個便門的內(nèi)山門、內(nèi)山門后面是三間木柱瓦蓋的牌坊,牌坊北面是面闊五間的無量殿、三組建筑均為清代所建,無量殿供奉的無量寺佛,也稱西方三圣,正中的是西方極樂教主,阿彌陀佛,他的側為觀音菩薩,也稱觀自在,觀世音等。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故又稱觀音。其左手持菩薩,為普濟眾生,觀音可以示三個三身,觀音作為菩薩本無性別,但在南朝后,為中國老面姓所喜聞樂見的還有千手千眼觀音,有兩種:一種為四十只手,每只手上有一眼睛,每只手和眼睛有二十五種功能,相乘后得千手千眼;一種為一面二百五十只手,四面則千只手,每只手上有一只眼睛,為實際千手千眼。常見的還有海島觀音,又名渡海觀音,此觀音普度眾生,解脫苦海,其左脅待遇為善財童子,他是福城五百童子之一,受到文殊菩薩的點化,去參拜53位菩薩,當參拜第27位也就是觀音菩薩的時候,受到文殊菩薩的多次考驗,最后成為觀音菩薩的左脅待,其右脅待是龍女,龍女八歲的時候聽文殊說法,深入禪定,獻出寶珠立地成佛,成為觀音菩薩的右脅待,其顯化道場在浙江的普陀山。其右側為大勢至菩薩,他“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令離三涂(指地獄、餓鬼、畜生)得元上力”因此稱為大勢至菩薩,他頭頂玉瓶內(nèi)存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血火刀兵之災,得元上之力,其顯化道場在江蘇南通的狼山,通過無量殿后的通道,可直達大月臺,胎上東西對稱的六角鐘亭和四角碑亭為清代所建,后面便是寺內(nèi)的主體建筑,是保存下來的建筑——大雄寶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