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廈退房令”:為保證*會用房,請您務必在8月12日之前到前臺辦理退房手續(xù),這是自治區(qū)政府下達的政治任務,為此給您帶來的不便之處請您原諒,希望您能配合我們的工作,歡迎在下個月前來住宿!
哭笑不得之余,我們只能找另一處地方落腳。因為雪頓節(jié),背包族從四面八方云集拉薩,把大大小小的旅館擠得滿滿的。沿新華路一直到八廓街,我們挨家挨戶的問,就差沒問民居了,最后還是落空。在回西藏大廈的路上,我們鉆進一組民居,小巷很窄,抬頭能看到每家每戶窗臺上擺滿五顏六色的鮮花,空中還有一條彩帶,脖子扭了幾個方向,看懂了上面的字“賓多酒店新開張”。eah!
相比起八朗學和吉日,這里還是稍貴,35元一個床位,洗手間和大浴室分別在2樓和3樓,24小時提供熱水(八朗學還有免費洗衣服呢)。但比起西藏大廈,這價錢好得足以讓我們擊掌,蹦跳,然后對著西藏大廈方向狠罵一通。
搬到賓多的好處是離八廓街很近。閑著沒事我們就在八廓街溜達。大昭寺是去八廓街的必經(jīng)路段。每次到八廓街,除了轉(zhuǎn)小販攤子,就是靠著寺門口的唐蕃會盟碑側(cè)墻仰望了其金頂。金頂上那閃爍的金色*和臥鹿,吸引了無數(shù)的閃光燈和快門;對磕長頭的信徒來說,那里具有極其重要的宗教意義。
老城區(qū)本來就是很熱鬧的地方。轉(zhuǎn)經(jīng)路上流動著不同的和相同的人。信徒從來不留意游客的面孔,但在乎他們的鏡頭和閃光燈。這是西域,我們來自異域。遙遠的陌生的景象在我們面前依然故我,我們能觸摸到的,只是千年古建筑的外殼,比如油黑的柱子,比如不平整的地面。
大昭寺下午4點開放。2點半我們跟著藏族導游江梅從側(cè)門進。和布宮一樣,游客獨自在西藏游覽寺院幾近徒勞,除非你蹭上一個旅游團竊聽導游講解。壁畫的故事,門前殿內(nèi)的塑像,建筑風格及歷史事件,無一不需要詳盡解釋。我們幸運,因為有江梅。
目所能及的大昭寺院基本組成部分有神殿(釋迦牟尼神殿,無量光佛殿,強巴佛殿,法王即松贊干布神殿等),佛廊(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庭院等。有說1300 多年前,文成公主嫁入藏時,大昭寺所在地周圍是一片沼澤,沼澤中心有一湖泊,置于拉薩城中有如一巨大的魔女仰天而臥。文成公主占卜后確認在此處建寺便可降魔,于是利用眾多的山羊開始馱土建寺。藏語稱山羊為“惹”,稱土為“薩”,為紀念建寺,佛殿初名“惹薩”,后又名“祖拉康”,是經(jīng)堂的意思;“大昭”藏語為“覺地”,意為“釋迦牟尼的佛堂”,后來城市的名字也演化為“拉薩”。這也是我們從史書記載及口述故事中得知的為何大昭寺具有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
大昭寺原是松贊干布為供奉其尼泊爾妻子赤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所建。而北面的小昭寺乃供奉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銅塑鎏金像。金城公主嫁入藏后,把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移至大昭寺。釋迦牟尼神殿是信徒心中的圣地,也是松贊干布倡導佛法及漢藏會盟的重要見證。
釋迦牟尼神殿是大昭寺的主體,只有雄偉2字適合形容。我們方開始明白為何整個城市只有這一處地方的寺院門廊有永不停歇的磕長頭,有不容置疑的極度虔誠.
次日去了藥王山。去藥王山有兩個原因:
1、我以為摩崖時刻就在山上面
2、從布宮的金頂上看過去,我認為那是拍攝布宮最理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