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ㄒ唬┌咐齼热
病毒性肝炎、艾滋病、霍亂、傷寒、流行性出血熱、麻疹、肺結核、碘缺乏病、血吸蟲病、寄生蟲病、高血壓、食物中毒、苯中毒、鉛中毒、水污染事件等。
。ǘ┗疽
1.調查方案的制訂:包括調查目的、調查方法(現況、病例對照、隊列)、調查內容、調查表設計;
2.調查活動的實施:
。1)調查準備:人、財、物;
。2)調查活動的組織;
。3)調查資料的收集;
。4)標本的采集與儲運。
3.資料的處理:
。1)調查資料的分析;
(2)樣本檢測結果的判定。
4.控制與干預措施的選擇;
5.控制效果評價;
6.調查報告的撰寫。
。ㄈ┱f明結合案例、按照要求、回答要點。
體格檢查、急救技術操作與輔助檢查結果判讀
(一)體格檢查
測試項目19項。
一般檢查
1.血壓;
2.眼:眼球運動、調節(jié)反射
3.頸部(甲狀腺、氣管);
胸部
4.胸部視診:對光反射(直、間接);
。1)胸部的體表標志:包括骨骼標志、垂直線標志、自然陷窩、肺和胸膜的界限;
。2)胸壁、胸廓與*;
(3)呼吸運動、呼吸頻率、呼吸節(jié)律。
5.胸部觸診:胸廓擴張度、語音震顫、胸膜摩擦感;
6.胸部叩診:叩診方法、肺界叩診、肺底移動度;
7.胸部聽診:正常呼吸音、異常呼吸音、噦音、胸膜摩擦音;
8.心臟視診:心前區(qū)隆起與凹陷、心尖搏動、心前區(qū)異常搏動;
9.心臟觸診:心尖搏動及心前區(qū)搏動、震顫、心包摩擦感;
10.心臟叩診:心界叩診及鎖骨中線測量;
11.心臟聽診:包括心臟瓣膜聽診區(qū)、聽診順序、聽診內容(心率、心律、心音、心音改變);
12.外周血管檢查:
。1)脈搏:脈率、脈律;
(2)毛細血管搏動征。
腹部
13.腹部視診:
(1)腹部的體表標志及分區(qū)
。2)腹部外形;
。3)呼吸運動;
。4)腹壁靜脈;
。5)胃腸型和蠕動波。
14.腹部觸診:
。1)腹部緊張度;
。2)壓痛及反跳痛;
。3)肝脾觸診及測量方法;
(4)腹部包塊;
。5)液波震顫;
。6)振水音。
15.腹部叩診:
。1)腹部叩診音:
。2)肝濁音界;
。3)移動性濁音;
。4)脊肋角叩擊痛;
。5)膀胱叩診。
16.腹部聽診:
。1)腸鳴音;
(2)血管雜音。
神經
17.深反射(跟腱、肱二頭肌、膝反射)、淺反射(腹壁反射);
18.腦膜刺激征:頸項強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19.錐體束病理反射(Ba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Chaddock征)
。ǘ┘本燃夹g
測試項目3項。
1.吸氧術;
2.人工呼吸;
3.胸外心臟按壓
。ㄈ┹o助檢查結果判讀
1.心電圖:測試項目7項。
。1)正常心電圖;
。2)房性期前收縮;
(3)室性期前收縮;
(4)竇性心動過速;
。5)竇性心動過緩;
(6)典型心肌缺血;
。7)急性心肌梗死。
2.X線片:測試項目5項。
。1)正常胸部正位片;
。2)肺結核;
。3)肺占位病變;
。4)塵肺;
(5)正常四肢關節(jié)片。
3.實驗室檢查結果判讀
(1)血、尿、糞常規(guī);
。2)痰液檢驗;
。3)血清鉀;
。4)血清鈉;
。5)血清氯;
(6)血清鈣;
(7)血清無機磷;
。8)血清鐵與總鐵結合力;
。9)血清總膽固醇;
。10)血清甘油三酯;
。11)血清脂蛋白;
。12)血糖;
。13)二氧化碳結合力;
。14)肝功能;
。15)腎功能;
。16)乙肝病毒免疫標志物;
(17)腦脊液常規(guī)及生化檢查
。18)尿鉛;
。19)尿汞。
基本操作技能
。ㄒ唬┏R(guī)儀器設備的正確使用
1.余氯比色計;
2.微小氣候測定儀;
3.噪聲測定儀;
4.紫外線強度測定儀
5.一氧化碳測定儀;
6.二氧化碳測定儀;
7.顯微鏡;
8.照度計;
9.噴霧消毒器;
10.X射線測定儀。
(二)消毒隔離
1.穿脫隔離衣、戴無菌手套;
2.消毒劑的配制(氯制劑、戊二醛、過氧乙酸)。
。ㄈ┝餍胁W資料處理
1.常用流行病學統計指標的計算(率、比)及應用(三間分布);
2.常用醫(yī)學統計圖(條、線、直方、比圖)、表(單式、復式)制作與應用
編號 項目 項目數量 考試時間 ( 分鐘 ) 分值 考試設備 考試方法
第一考站 疾病與危險因素的調查處理 1 15 40 試題卡 口試
第二考站 體格檢查 題目—1 1 10 3 醫(yī)學教學
模擬人
多媒體 口試
操作
多媒體
題目—2 1 6
題目—3 1 1
急救技術
輔助檢查結果判讀: 1 5 5
1.X 線片或心電圖判讀 1 5 2.5
2.實驗室檢查結果判讀 1 2.5
第三考站 基本操作 采樣技術 1 3 10 考試專用
器材
試題卡 操作
口試
常見的衛(wèi)生學評價指標結果判讀 1 3 5
技能 消毒、隔離 1 7 10
流行病學資料處理 1 12 15
合計 6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