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是從一個長期相處的人對學生的看法了解學生的情況。寫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自不必說,必要的提到學生的弱點和不足則可以讓高校覺得更加真實,對學生情況了解也更全面,高校不會認為這是一封吹捧信,推薦信內(nèi)容的真實度也大大提高。
【注意事項】
一是不能把推薦信寫成“評語”。從小學起,每個學期老師都會給我們寫評語,基本上是這樣的格式:“該同學思想進步,團結(jié)同學,關心集體,助人為樂,為人樸實……”每個同學的評語大同小異,F(xiàn)在還有一些學校推行電子檔案,老師甚至可以復制、粘貼一下就完成對一個學生的評價,最多在每個同學的各種能力、素質(zhì)前,加上“比較”、“很”、“一般”等形容詞。
二是要有個性。推薦信能不能發(fā)揮作用,就在于它有沒有個性。2009年,北京大學推出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獲得推薦資格的39所中學推薦了將近100名優(yōu)秀學生。“思想深邃,在人文學科上顯示出獨特的才華與人文精神”,“還開始了對哲學、人生的探索與思考”,“氣質(zhì)優(yōu)雅、外表陽光,是校園的一支百合花”……這些推薦語讓大家摸不著頭腦。有個性的推薦信,應針對大學的招生要求評價這個學生的優(yōu)點與潛能,而不是空話、套話。
三是要客觀真實。做到客觀真實并不能為申請者加分,但做不到客觀真實則必然導致學校評價減分。在自主招生面試時,面試老師會根據(jù)推薦信提供的信息提問。如果推薦者把你說得太完美,這無疑會提高面試老師對你的期望,而如果你在面試中的表現(xiàn)并不如推薦者所說的那么完美,得分很有可能偏低。
推薦信之外,有的高校還需要同學寫一封自薦信,向?qū)W校推薦自己,這類似于大學生求職時的自薦信,主要說明自己為什么要報考這所學校,這所學校有什么吸引本人之處,本人有哪些能力、素質(zhì)是與學校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相匹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