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美術考級的機構往往是一些美術教育的“權威”,這些“權威”們看著考級的孩子上交的一份份考卷,應作何感想?他們的感覺一定不錯,這真是一樁幾乎沒有成本的大買賣:無須設立專業(yè)考場,只要考級的孩子上繳80--100圓不等的報名費,兩張照片和一張表,基層(幼兒園,學校)負責考級的老師領著參加考級的孩子畫一張“考級作品”,一切就ok了。我不反對美術考級,對一些乘機賺錢的機構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反感。畢竟現(xiàn)在的中國是造就富翁的時代!但是我堅決反對學齡前兒童考級。理由如下:
首先,考級混淆了兒童美術學習的目的與結(jié)果之間的關系
兒童期是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萌芽期,這個時期孩子畫畫更多的是出于本能。如果一味地強調(diào)線條的準確、構圖的協(xié)調(diào),色彩的搭配,造型的準確,學生的作品必定按照老師的意圖進行,這樣的結(jié)果必然造成學生機械地學習美術。這樣的美術教育可能在短時間里可以看到一些成人想看到的“成果”,長此以往,必定扼殺他們的靈性和個性的發(fā)展。
學齡前美術考級,考的不是個性。規(guī)范的考試格式和內(nèi)容必定造成很多美術教學工作向“考級”靠攏。我曾經(jīng)看到過幼兒園為考級開設的輔導班。在這樣的輔導班里,孩子的美術學習統(tǒng)統(tǒng)圍繞考級內(nèi)容進行。我們的孩子是純真無暇的,我們老師和家長的好心(以為考級可以提供孩子展示才能的機會)對孩子來講可能是一場災難。圍繞考級所進行的教學和輔導真的太過于荒唐!
學齡前孩子學習美術的目的之一是通過學習,使孩子們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力是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創(chuàng)造力是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獨立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也是個性發(fā)展的集中體現(xiàn),它是未來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zhì)。
我們通過美術教學培養(yǎng)的是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到目前為止,中國大陸還沒有一個人獲得過諾貝爾獎。為什么?我們太缺乏創(chuàng)造性人才。如果讓我們的孩子從4、5歲起就在成人為他們劃好的圈子里游蕩,我們的美術教育不是孩子天性發(fā)展的推動者,而是起著相反的作用,這才是孩子童年的悲哀,同時也是我們民族的不幸。
其次,考級助長了學習美術的功利心
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講,美術學習應該成為孩子們游戲的一部分。什么是游戲?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講,游戲是兒童內(nèi)部存在的自我活動的表現(xiàn)。游戲有以下四個特點:游戲是兒童主動的自愿的活動;游戲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圍生活;游戲沒有社會的實用價值,沒有強制性的社會義務,不是直接創(chuàng)造財富;游戲伴隨著愉悅的情緒。
從事過美術教學的老師都有這樣的共識,在幼兒園里99%以上的孩子都不拒絕畫畫,孩子們畫畫的本能是與生俱來的。畫畫是兒童主動自愿的活動,在兒童參與繪畫活動中,他們的天性得到極大的挖掘,在愉快的氣氛中,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發(fā)展可以達到我們成人難以想象的程度。讓孩子學美術為考級,為有一技之長,為上學有第一塊敲門磚都是我們成人的一廂情愿。讓我們舍去功利心,多為我們的孩子想想吧!學齡前兒童學習美術的目的不是以后一定成為畫家;考級與孩子以后的職業(yè)道路沒有必然的關系。剝離掉我們的功利心吧!請我們的“權威”機構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為保護孩子們的天性,必須取締學齡前兒童的考級。
另外,“考級”使兒童繪畫的評價陷入尷尬境地
很多人常常用“*”來評價兒童畫。這說明“象”的確是評價兒童畫的標準?技壌蟮谋撞∈前褍和嫷脑u價引向以“象不象”為標準的尷尬境地。“象”有兩個含義:一是畫的“象”老師演示的范畫;二是“象”自然界中真實的東西。如果是第一類“象”,只能說明孩子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孩子通過畫畫沒有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快樂;而第二種“象”,是學齡前的孩子所很難達到的,如果用這種標準要求孩子,不但是對孩子的折磨,同時也是對教師的折磨?梢,用“象不象”來評價兒童畫是不切實際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