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美麗的花朵》中的畫作。
5月8日,一本特殊的畫冊正式發(fā)行:作者是親歷“5·12”大地震的150名都江堰市的中小學生,策劃人是上海和都江堰兩地的老師,書名則取自溫家寶總理重訪新建小學時在板房教室黑板上寫下的祝福語——《美麗的花朵》。
此前,小作者們共同簽名,將畫冊寄給了溫總理。很快,都江堰的中小學生收到了溫總理的回信。溫總理在信中說:“你們幼小的心靈經(jīng)過磨難,變得更純潔、更莊嚴、更堅強、更美好。你們已經(jīng)懂得要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努力做一個有用的人,去幫助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你們就是在這片災難的土地上綻放出的美麗的花朵,就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
用繪畫來表達大災難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藝術(shù)療傷,這在中小學美術(shù)教育還是第。
讓孩子宣泄出內(nèi)心恐懼
故事緣于一位來自上海盧灣區(qū)向明初級中學的美術(shù)教師——張貴和。2008年9月,張貴和被調(diào)赴都江堰參與教育援建。“大地震已過去幾個月,可我見到的孩子卻依然充滿恐懼,有的不愛說話,有的面無表情,有的只要聽見凳子拉動的聲音,就會條件反射地往外跑!睆堎F和回憶。
張貴和意識到,撫慰孩子們受傷的心更重要。他想到了“藝術(shù)療傷”這個辦法,讓孩子們通過繪畫把內(nèi)心恐懼宣泄出來,表達對災難的告別。
他的想法得到了都江堰市教育局的積極支持。去年9月起,“撫平傷痛、展望未來”的“藝術(shù)療傷”活動正式啟動,全市50所中小學的1萬多名同學加入進來。
按照設(shè)想,學生在老師創(chuàng)設(shè)的情景下,盡情地回憶,盡情地說,然后用10—15分鐘把想象中的畫面畫下來,要畫滿半張A4紙。其間,老師幫助學生充分表達情緒,鼓勵學生大膽地再現(xiàn)痛苦、緊張、恐懼和焦慮,引導他們重拾夢想,堅定生活信心。
方案剛一推出,一些美術(shù)老師很犯難。“剛剛把孩子們的情緒穩(wěn)定住,現(xiàn)在讓他們回想,會不會把剛結(jié)痂的傷疤再揭開來,讓他們再"流血"?”新建小學美術(shù)老師羅瓊說。
“假如這樣的方法能使孩子們心靈的傷痛得到釋放,那就嘗試著做吧!彼蹨I這樣回憶當時的心情。
“用陽光蘸著淚水作畫”
盡管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可結(jié)果讓老師們大吃一驚!昂⒆觽儍A注的真情,讓我們深深地震撼了!睆堎F和說。
剛開始,還有學生不敢進入角色,可到了10分鐘左右,就有孩子開始哭泣,然后就聽到“刷刷”的畫筆摩擦聲。孩子們把內(nèi)心的驚恐畫了出來,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大人們無法想象。
北街小學任陽虎同學畫的是“地震來了,快跑”,畫面中的同學手、腳、頭發(fā)都成了一字狀,全都張大著眼睛和嘴巴,夸張的手法,反映了孩子們當時的恐懼。
天馬中學的雷蓉同學畫了一堆廢墟,上面站著一個人,還有一把傘、一張床,以及滿天的雨點,她在旁邊寫了一行字:“我怕,只剩下我一個”。
孩子們還表達了對親人、同學的懷念。安順小學周宇恒同學畫的是一棵大樹,樹上的鳥媽媽在喂幾只小鳥,樹下一個小女孩眼淚橫飛。小鳥的叫聲化成了“媽媽”的字樣。她的老師李雪芹介紹,周宇恒的媽媽在地震中遇難了,此后,她每天上學看到樹上的小鳥時,就會想起媽媽!翱吹竭@幅畫,我的眼睛模糊了!崩罾蠋熣f。
新建小學的粟欣恒在2007年“六一”兒童節(jié)那天,與5個同學一起表演了拉丁舞,還拍了一張照片。但在大地震中,照片上的5個同學有3個遇難。她把照片畫了下來,并在旁邊寫道:我用這張畫來悼念我的好朋友。
面對脆弱的心靈,美術(shù)老師不僅教畫畫,更是心理輔導員。老師對孩子們說:“人的一生都有可能遇到不幸,這種不幸發(fā)生時,要敢于傾訴,不要一個人承擔,會求助也是一種素質(zhì)。”
都江堰市美術(shù)教研員蔣沛衫老師這樣安撫孩子們:“雖然一些同學走了,一些同學的親人走了,但是,我們畫下來,看到畫就能想起他們,就要好好地活著,健康地成長,這樣他們才走得安心啊!睆堘侯P∨笥迅嬖V記者:“畫完后的確輕松多了!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孩子們的眼里,不僅有恐懼、悲傷,還有感激與感動。
崇義中學潘思捷同學的畫很簡單,只有“一只眼睛和一滴淚”,這滴淚是血,血里面有廢墟和救護車,但眼睛的瞳孔是綠色的,里面有救援人員在緊張地工作。“災難隨著血與淚流走了,但印在眼睛里的卻是生命的綠色與重建!敝笇Ю蠋煆埱哌@樣評說。
紫東街小學的韓笑同學則在兩塊廢墟間畫了3把傘,傘外傾盆大雨,而傘下是互不相識的人相擁而立,“這是孩子們用陽光蘸著淚水作的畫啊。”老師評說。
好的回饋是釋放芬芳
“藝術(shù)療傷”活動持續(xù)到2008年12月結(jié)束,從1萬多幅作品中收獲了600幅精彩的作品,而且形式多樣,包括油棒畫、國畫、版畫、水彩畫、粘貼畫,還有剪貼畫!耙溃@些作品全是原創(chuàng),基本上是課堂上十幾分鐘內(nèi)構(gòu)思創(chuàng)作的,十分難得。”張貴和說。
上海援建都江堰總指揮、畫冊總顧問薛潮說,“每一幅都極其真實,有些畫面是成人想都想不到的。它讓我們看到,中小學美術(shù)教育特有的諸多功能:不僅僅具有極強的審美功能、教育功能、社會功能,還有修復受傷心靈的治療功能!
為了把這些精彩的畫面永久保留,張貴和有了出書的想法。他回到上海后向盧灣教育局的領(lǐng)導匯報,并請求支持。教育局領(lǐng)導當即表態(tài):“安撫孩子的心靈花多少錢都不多,一定支持。”在上海援建總指揮部、盧灣區(qū)委、區(qū)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畫冊結(jié)集出版。
上海援建指揮部張偉令介紹說,“畫冊取名為《美麗的花朵》,就是要告慰更多關(guān)心都江堰的人們,花兒回報社會好的方法就是釋放芬芳,而都江堰的孩子們正在釋放著各自的芬芳!
為了讓更多人感受災區(qū)孩子們的芬芳,《美麗的花朵》畫展也將在上海展出。一套以孩子們畫作為主的明信片也已正式出版,并將寄往世界各地。(記者謝衛(wèi)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