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存儲容量、工作速度、價格
B.存儲容量、壽命
C.工作速度、價格
D.存儲容量、工作速度、壽命
(2)~ (5) A.MROM
B.PROM
C.EPROM
D.EPROM
●某虛擬存儲器共有8個頁面,每頁為1024個字,實際主存為4096個字,采用頁表示法行期地址映像。映像表的內(nèi)容,見表1。
(6)列出會發(fā)生頁面失效的全部虛頁號為 (6) 。
A.1,3,5,7
B.3,5,2,7
C.1,2,3,7
D.2,3,5,7
按現(xiàn)有1023虛地址,下列 (7) 是其對應的主存實地址。
(7)A.4095
B.1023
C.1024
D.缺頁
●某流水線浮點加法器分為5級,若每一級所需要的時間分別是6ns、7ns、8ns、9ns和6ns,則此流水線的加速比為 (8) 。若每一級的時間均為7ns,則加速比為 (9) 。
(8) A.2.0
B.4.0
C.4.5
D.5.2
(9) A.4.1
B.5.0
C.5.6
D.6.2
●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10) 。
(10) A.模型是對現(xiàn)實的簡化,建模是為更快建好系統(tǒng)
B.用例圖定義了系統(tǒng)的功能需求,它是從系統(tǒng)的外部看系統(tǒng)功能,并不描述系統(tǒng)內(nèi)部對功能的具體實現(xiàn)
C.白盒測試僅與程序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有關,完全可以不考慮程序的功能要求
D.軟件開發(fā)人員實施的一種質(zhì)量保證活動。
●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11) 。
(11) A.在需求分析中,分析員要從用戶那里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是明確軟件怎么做的問題
B.軟件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在軟件開發(f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軟件驗收的依據(jù)之一
C.UML語言支持面向?qū)ο蟮闹饕拍,并與具體的開發(fā)過程相關
D.好的測試用例應能證明軟件是正確的
●王教授1996年3月1日自行將我國《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譯成英文,投遞給某雜志社,于1996年6月1日發(fā)表。國家有關機關認為王教授的譯文質(zhì)量很高,經(jīng)與王教授協(xié)商,于1997年2月10日發(fā)文將該譯文定為官方正式譯文。王教授對其譯文 (12) 。
(12) A.自1996年3月1日起一直享有著作權(quán)
B.自1996年6月1日起享有著作權(quán)
C.自1996年3月1日起至1997年2月10日期間享有著作權(quán)
D.不享有著作權(quán)
●甲將其作品投遞給雜志社。未經(jīng)甲的許可,雜志社便委托乙對甲的該作品進行修改,然后雜志社將署名為乙、甲的作品發(fā)表在其刊物上,則 (13) 。
(13) A.雜志社侵犯了甲的著作權(quán),乙未侵權(quán)
B.雜志社未侵犯甲的著作權(quán),乙侵了權(quán)
C.雜志社和乙均侵犯了甲的著作權(quán)
D.雜志社和乙均未侵犯甲的著作權(quán)
●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分別就相同內(nèi)容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申請,應該將專利權(quán)授予 (14) 。
(14) A.同時申請的兩個人
B.先申請人
C.先使用人
D.發(fā)明人
●一種最早用于科學計算的程序設計語言是 (15) ;一種提供指針和指針操作且不存在布爾類型的、應用廣泛的系統(tǒng)程序設計語言是 (16) ;一種適合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編寫程序可供不同平臺上運行的面向?qū)ο蟪绦蛟O計語言是 (17) ;一種在解決人工智能問題上使用最多的、有較強的表處理功能的函數(shù)程序設計語言是 (18) ;一種以謂詞邏輯為基礎的、核心是事實、規(guī)則和推理機制的實用邏輯程序設計語言 (19) 。
(15) , (17) ~(19) A.Java
B.Lisp
C.Prologo
D.Fortran
(16) A.Ada
B.Smalltalk
C.Snobol
D.C
●在單鏈表中,指針p指向元素為x的結(jié)點,實現(xiàn)"刪除x的后繼"的語句是 (20) 。
(20) A.p=p→next;
B.p→next=p→next→next;
C.p→next=p;
D.p=p→next→next;
●TCP/IP協(xié)議的安全機制先天不足,如IP地址由軟件配置存在假冒和欺騙地址的隱患;支持的路由方式也存在著路由攻擊隱患。因此又提供了兩個TCP/IP安全協(xié)議,它們是: (21) 和SSL/SHTTP。
(21) A.Kerberos
B.SSL/SHTTP
C.TGS
D.Terisa
●設rear是指向非空帶頭結(jié)點的循環(huán)單鏈表的尾指針,則刪除鏈表第一個結(jié)點的操作可表示為 (22) 。
(22) A.p=rear;rear=rear→next;free(p);
B.rear=rear→next;free(p);
C.rear=rear→next→next;free(p);
D.p=rear→next→next;rear→next=p→next;free(p);
●設順序循環(huán)隊列中數(shù)組的下標范圍是1~m,其頭尾指針分別為f和r,則其元素個數(shù)為 (23) 。
(23) A.r-f
B.(r-f+m)%m
C.r-f+1
D.(r-f+m)%m+1
●在設計測試用例時, (24) 是用得最多的一種黑盒測試方法。在黑盒測試方法中,等價類劃分方法設計測試用例的步驟是:
1.根據(jù)輸入條件把數(shù)目極多的輸入數(shù)據(jù)劃分成若干個有效等價類和若干個無效等價類;
2.設計一個測試用例,使其覆蓋 (25) 尚未被覆蓋的有效等價類,重復這一步,直至所有的有效等價類均被覆蓋。
3.設計一個測試用例,使其覆蓋 (26) 尚未被覆蓋的無效等價類,重復這一步,直至所有的無效等價類均被覆蓋。
因果圖方法是根據(jù) (27) 之間的因果關系來設計測試用例的。
在實際應用中,一旦糾正了程序中的錯誤后,還應選擇部分或全部原先已測試過的測試用例,對修改后的程序重新測試,這種測試稱為 (28) 。
(24) A.等價類劃分
B.邊值分析
C.因果圖
D.判定表
(25),(26) A.1個
B.7個左右
C.盡可能少的
D.盡可能多的
(27) A.輸入與輸出
B.設計與實現(xiàn)
C.條件與結(jié)果
D.主程序與子程序
(28) A.驗收測試
B.強度測試
C.系統(tǒng)測試
D.回歸測試
●在10BASE-T的以太網(wǎng)中,使用雙絞線作為傳輸介質(zhì),的網(wǎng)段長度是 (29) 。100Mbit/s快速以太網(wǎng)與10Mbit/s以太網(wǎng)工作原理的相同之處是 (30) 。10BASE-T標準能支持的速率是 (31) 。在共享式10BASE-T Ethernet中, (32) 。
(29) A.100m
B.185m
C.500m
D.850m
(30) A.介質(zhì)訪問控制方法
B.物理層協(xié)議
C.網(wǎng)絡層
D.發(fā)送時鐘周期
(31) A.1Mbit/s
B.10Mbit/s
C.100Mbit/s
D.1000Mbit/s
(32) A.集線器是整個網(wǎng)絡的控制中心
B.采用點對點通道
C.所有信息轉(zhuǎn)發(fā)經(jīng)集線器實現(xiàn)
D.通過集線器實現(xiàn)節(jié)點的連接
●文法G=({E},{+,*,(,),a},P,E),其中P由下列產(chǎn)生式組成E->E+E|E*E|(E)|a。它生成由a,+,*,(,)組成的算術表達式,該文法在喬姆斯基分層中屬于 (33) 型文法,其對應的自動機是 (34) ,如產(chǎn)生句子a*a+a,它的派生樹是 (35) ,且最左派生由 (36) 種,該文法是 (37) 。
(33) A.0
B.1
C.2
D.3
(34) A.下推自動機
B.線性有界自動機
C.圖靈機
D.有窮狀態(tài)自動機
(35) A.二叉樹
B.完全有界自動機
C.三叉樹
D.四叉樹
(36) A.0
B.1
C.2
D.3
(37) A.非二義性
B.二義性
C.單一性
D.多義性
●下面關于面向?qū)ο蠓椒ㄖ邢⒌臄⑹觯徽_的是 (38) 。
(38) A.鍵盤、鼠標、通信端口、網(wǎng)絡等設備一有變化,就會產(chǎn)生消息
B.操作系統(tǒng)不斷向應用程序發(fā)送消息,但應用程序不能向操作系統(tǒng)發(fā)送消息
C.應用程序之間可以相互發(fā)送消息
D.發(fā)送與接收消息的通信機制與傳統(tǒng)的子程序調(diào)用機制不同
●面向?qū)ο蟮臏y試可分為4個層次,按照由低到高的順序.這四個層次是 (39) 。
(39) A.類層--模板層--系統(tǒng)層--算法層
B.算法層--類層--模板層--系統(tǒng)層
C.算法層--模板層--類層--系統(tǒng)
D.類層--系統(tǒng)層--模板層--算法層
●定義在一個關系上的約束不可以有 (40) 。
(40) A.域約束
B.DEFAULT(缺省值約束)
C.PRIMARY KEY(主碼約束)
D.斷言
●將E-R模型轉(zhuǎn)換為關系模型時,一個1:n聯(lián)系如果轉(zhuǎn)換為一個關系模式,將 (41) 及聯(lián)系的屬性均作為該關系的屬性,關系的鍵為 (42) ;也可將一端的碼及聯(lián)系的屬性合并n端實體集所轉(zhuǎn)換的關系模式中,n端實體集所轉(zhuǎn)換的關系的鍵為 (43) 。
某關系R(A,B,C,D)有函數(shù)依賴A→B,BC→D,D→A,下面函數(shù)依賴中 (44) 不蘊含于已知依賴集。
(41) A.一端實體的主鍵
B.各實體主鍵的組合
C.n端實體的主鍵
D.任意一個實體的主鍵
(42) A.一端實體的主鍵
B.各實體主鍵的組合
C.n端實體的主鍵
D.任意一個實體的主鍵
(43) A.n端實體集所轉(zhuǎn)換的原關系模式的鍵
B.一端實體的主鍵
C.n端實體集所轉(zhuǎn)換的原關系模式的鍵和一端實體的主鍵的組合
D.n端實體集所轉(zhuǎn)換的原關系模式的鍵或一端實體的主鍵
(44) A.D→B
B.AC→BD
C.BC→AD
D.BD→AC
●下列陳述中正確的是 (45) 。
(45) A.二叉樹是度為2的有序樹
B.二叉樹中結(jié)點只有一個子樹時無左右之分
C.二叉樹中必有度為2的結(jié)點
D.二叉樹中最多只有兩棵子樹,并且有左右之分
●假定在一棵二叉樹中,雙分支結(jié)點數(shù)為15個,單分支結(jié)點數(shù)為30個,則葉結(jié)點數(shù)為 (46) 個。
(46) A.15
B.16
C.17
D.47
●設a、b是一棵二叉樹上的兩個結(jié)點,在中序序列中,a在b之前的條件是 (47) 。
(47) A.a(chǎn)在b的右子樹上
B.a(chǎn)在b的左子樹上
C.a(chǎn)是b的祖先
D.a(chǎn)是b的子孫
●設森林F中有n個非葉結(jié)點,則由它轉(zhuǎn)換得到的二叉樹中右鏈域為空的結(jié)點個數(shù)為 (48) 。
(48) A.n
B.n-1
C.n+1
D.2n
●在n個結(jié)點的線索二叉鏈表中,有 (49) 個線索指針。
(49) A.n
B.n-1
C.n+1
D.n+10
●具有n個頂點e條邊的無向圖的鄰接表,其邊表結(jié)點總數(shù)為 (50) 。
(50) A.n
B.e
C.2e
D.n+e
●設二叉排序樹中關鍵字互不相同,其中最小元必無左孩子,元必無右孩子。此命題是 (51) 最小元和元一定是 (52) 。
(51) A.正確
B.不正確
C.錯誤命題
D.不確定
(52) A.葉子節(jié)點
B.不是葉子節(jié)點
C.不確定
D.以上都不對
●早期的計算機網(wǎng)絡是由 (53) 組成系統(tǒng)。計算機網(wǎng)絡的資源主要包括 (54) 。下面關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定義,正確的是 (55) 。
(53) A.計算機-通信線路-計算機
B.PC機-通信線路-PC機
C.終端-通信線路-終端
D.計算機-通信線路-終端
(54) A.設備資源和非設備資源共享
B.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共享
C.軟件資源和數(shù)據(jù)資源共享
D.硬件資源、軟件資源和數(shù)據(jù)資源共享
(55) A.把分布在不同地點的多臺計算機互聯(lián)起來構(gòu)成的計算機系統(tǒng),稱為計算機網(wǎng)絡
B.能按網(wǎng)絡協(xié)議實現(xiàn)通信的計算機系統(tǒng),稱為計算機網(wǎng)絡
C.以共享資源為目的計算機系統(tǒng),稱為計算機網(wǎng)絡
D.把分布在小同地點的多臺計算機在物理上實現(xiàn)互聯(lián),按照網(wǎng)絡協(xié)議實現(xiàn)相互間的通信,以共享硬件、軟件和數(shù)據(jù)資源為目標的計算機系統(tǒng),稱為計算機網(wǎng)絡
●數(shù)據(jù)壓縮技術是多媒體信息處理中的關鍵技術之一,數(shù)據(jù)壓縮技術可分為 (56) 兩大類。 (57) 是一種與頻度相關的壓縮和編碼方法, (58) 主要用于視頻信息的壓縮, (59) 則常用于靜止圖片的信息壓縮。由三基色(RGB)原理出發(fā)的RGB彩色空間,在多媒體技術中最常用的,此外還有多種彩色空間,但 (60) 不是計算機上用的彩色空間。
(56) A.可逆與不可逆
B.高速與低速
C.編碼與非編碼
D.冗余與非冗余
(57) A.兆指令/秒
B.ISDN
C.哈夫曼
D.Gauss
(58) A.兆指令/秒
B.MPEG
C.JPEG
D.JIPS
(59) A.兆指令/秒
B.MPEG
C.JPEG
D.JIPS
(60) A.YUV
B.HIS
C.XYZ
D.IMG
●計算機的發(fā)展已進入了網(wǎng)絡計算的新時代。Internet是目前世界范圍內(nèi)的互聯(lián)網(wǎng)。如此多的各種計算機之所以能通過Internet相互通信,是因為它們遵循了一套共同的Internet協(xié)議。這套協(xié)議的核心是 (61) ,在其上建立的無連接的運輸層協(xié)議是 (62) ,萬維網(wǎng)WWW上超文本傳輸遵循 (63) ,電子郵件傳輸遵循 (64) ,Ethernet與Internet連接時要用到 (65) 。
(61) A.TCP
B.IP
C.EIDFACT
D.HDLC
(62),(65) A.HDLC
B.ARP
C.UDP
D.FTP
(63) ~(64) A.FTP
B.ICMP
C.SMTP
D.HTTP
●A basic premise of OGSA is that everything is (66) by a service:a network enabledentity that (67) some capability through the exchange of messages.Computational resources,storage resources,networks,programs,databases,and so forth are all (68) .This adoption of auniform service-oriented model means that all components of the environment are virtual.Morespecifically,OGSA represents everything as a Grid service:a Web service that conforms (69) a set of conventions and supports standard interfaces for such purposes as lifetime management.This core set of consistent interfaces,from which all Grid services are implemente
D. (70) theconstruction of hierarchical,higher-order services that can be treated in a uniform way across layersof abstraction.
(66) A.defined
B.represented
C.used
D.passed
(67) A.provides
B.have
C.expands
D.limits
(68) A.elements
B.objects
C.services
D.capability
(69) A.of
B.to
C.a(chǎn)s
D.from
(70) A.forms
B.groups
C.consist
D.Facilitates
●(71)data effectively is crucial for success in today's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Managers must know how to use a variety of tools Integrated data takes information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nd puts it together in a meaningful and useful way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of this is the(72)in hardware and software(73)integration uses a base document that contains copies of other objects(74)integration uses a base document that contains the current or most recent version of the source document it contains
(75)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program written in"plain"English,without the computer syntax
(71)A.Generalizing B.Sharing C.General using D.Globalizing
(72)A.similarity B.interoperability C.diversity D.interaction
(73)A.Simulated B.Duplicated C.Dynamic D.Static
(74)A.Linked B.Pointed C.Dynamic D.Static
(75)A.High-leve language B.Decision tree
C.Pseudocode D.Flowch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