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日本的圣山富士山一樣,作為日本大學的巔峰的東京大學是所有想要來日本求學的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終極目標。東京大學不僅是全日本的學術研究中心,也是日本政府官僚人員的培訓中心。日本學生進入東大之后,常見的未來出路除了出國或申請日本大學院之外,成為政府官僚也是相當常見的選擇。
東京大學下設10個學部、15個研究生招生院所,在50個本科專業(yè)、96個研究生專業(yè)招生。同時設有2個國際高等研究所、12個尖端研究中心、16個直屬科研機構,在11個附屬研究所建有47個高水平研究中心,在研究生院建有30余個附置科研機構。
畢業(yè)生平均年收入:729萬日元(參考:2015年日本社會平均年收調查)
諾貝爾獎得主:8位(截止2015)
沃爾夫獎:6位
菲爾茲獎:1位
每年政府科研補助:200億日元(約合12億人民幣)
首相:16位
著友: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芥川龍之介,夏目漱石,太宰治(肄業(yè)),三島由紀夫,谷崎潤一郎,森鷗外,竹內好,安部公房,志賀直哉,菊池寬,永井荷風,正岡子規(guī)等 。
國會議長:21名
二、京都大學
京都大學是繼東京大學之后成立的日本第二所國立大學。1892年,23位國會議員在向國會提出的一個議案中提出,日本僅有一所東京國立大學,缺乏競爭,對辦學和學生的培養(yǎng)都不利,建議在當時的西京——京都建一所大學,1897年議案被通過,大學得以誕生,當時定名為京都帝國大學。
初建時整個大學只有一個理工科分科大學,共有6個專業(yè)21個講座,學生不到 500人,木下廣次為首任校長。數年之后,又增設了法科、醫(yī)科、文科等3所分科大學,這時全校已有5個分科大學。4年后新的大學令頒布,分科大學改名為學部。法學部原有的法律學和經濟學分家,同時上升為學部。經過數年的努力,農學部和一些研究機構相繼成立,學校規(guī)模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學生人數成倍增加,京都第三高中并入后,以此為基礎成立了人文學部,后發(fā)展成為今天的教養(yǎng)學部。
戰(zhàn)后,按照新的教育法,全部實行新制,削去帝國大學中的“帝國”二字,清除軍國主義對京都大學的破壞和影響,包括實行男女共學,清理教師隊伍,廢除一些不合時宜的講座,增設教育學部、藥學部和一些研究所,研究生的教育得到了長足發(fā)展,對外開放門戶。這樣,京都大學就成了在日本僅次于東京大學的學科齊全、規(guī)模宏大的國立綜合大學。
三、早稻田大學
早稻田大學是東京中部的一所高等教育機構,在13個本科和21個研究生院中有50000名學生。它建立在三個原則上:學術獨立、實踐創(chuàng)新和開明公正。早稲田的使命是建立領導機制, 培養(yǎng)出了很多商業(yè)、新聞、科學、文學和藝術行業(yè)的精英。它在日本早是全球校園,有超過5000名的來自100個國家的國際學生,并與77個國家的700個機構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
有英語學位課程,學生可以在業(yè)余時間主要研究學習日語,同時享受在東京的生活, 東京是全球大的城市之一,被評為世界上安全、干凈、熱情好客的城市,有世界上好的公共交通和大部分的米其林餐廳。它也是世界上頂尖的3個大學城市之一。
四、慶應大學
慶應義塾具有光榮的歷史,是日本早的私立高等學府,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58年的江戶時期。 學校自成立以來,塾的學生在各種學術領域上升到創(chuàng)新的前沿,成為社會和經濟的領導人。在當今國際社會相互依存的世界上,它努力維持好的師資和好的設施。在知識和前人的經驗引導之下,今天的慶應義塾學生努力發(fā)展領導素質,使他們對明天的社會做出寶貴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