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1)19世紀末20世紀初, 民族危機 進一步加深,社會矛盾更加尖銳。
(2)鴉片戰(zhàn)爭以來,各種改良救國方案的失敗。
(3)孫中山等人學習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學說,走上了 資產階級革命 的道路。
2.提出:1905年,孫中山明確提出“ 驅除韃虜 ,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 平均地權 ”的綱領,并在《民報》上闡發(fā)為“ 民族 、民權、 民生 ”三民主義。
3.主要內容:
(1)民族主義:用革命手段*帝國主義支持的 清王朝封建 統(tǒng)治。
(2)民權主義:進行政治革命,*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3)民生主義:主張核定全國 地價 ,現(xiàn)在地價歸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會進步所增漲的地價歸 國家所有 ,由國民共享。
4.評價:
(1)積極性:是比較完備的 資產 階級民主革命綱領。集中反映了資產階級在 政治 、 經濟 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 民主權利 的愿望,是 辛亥革命 的指導思想。
(2)局限性:沒有明確 反對帝國主義 ,沒有徹底的 土地革命綱領 。
5.實踐及結果:
(1)1911年 辛亥 革命,*封建帝制。
(2)1912年建立 中華民國 ,制定《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這是我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對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制,反對 封建專制 制度具有進步意義。但并沒有改變中國 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會性質。
(3)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孫中山先后發(fā)動 二次革命 、 護國運動 、護法運動等,維護民主共和,但都先后失敗。
【疑點1】 如何理解民族、民權和民生三大主義之間的關系?
【點 撥】 ①民族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政治前提。②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政治綱領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③民生主義是三民主義的補充和發(fā)展,是三民主義中思想特色的部分。④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密不可分的。
(1)19世紀末20世紀初, 民族危機 進一步加深,社會矛盾更加尖銳。
(2)鴉片戰(zhàn)爭以來,各種改良救國方案的失敗。
(3)孫中山等人學習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學說,走上了 資產階級革命 的道路。
2.提出:1905年,孫中山明確提出“ 驅除韃虜 ,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 平均地權 ”的綱領,并在《民報》上闡發(fā)為“ 民族 、民權、 民生 ”三民主義。
3.主要內容:
(1)民族主義:用革命手段*帝國主義支持的 清王朝封建 統(tǒng)治。
(2)民權主義:進行政治革命,*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3)民生主義:主張核定全國 地價 ,現(xiàn)在地價歸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會進步所增漲的地價歸 國家所有 ,由國民共享。
4.評價:
(1)積極性:是比較完備的 資產 階級民主革命綱領。集中反映了資產階級在 政治 、 經濟 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 民主權利 的愿望,是 辛亥革命 的指導思想。
(2)局限性:沒有明確 反對帝國主義 ,沒有徹底的 土地革命綱領 。
5.實踐及結果:
(1)1911年 辛亥 革命,*封建帝制。
(2)1912年建立 中華民國 ,制定《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這是我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對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制,反對 封建專制 制度具有進步意義。但并沒有改變中國 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會性質。
(3)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孫中山先后發(fā)動 二次革命 、 護國運動 、護法運動等,維護民主共和,但都先后失敗。
【疑點1】 如何理解民族、民權和民生三大主義之間的關系?
【點 撥】 ①民族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政治前提。②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政治綱領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③民生主義是三民主義的補充和發(fā)展,是三民主義中思想特色的部分。④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