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誕生
迪倫1941年5月出生于一個*家庭,五歲時搬到位于美國北方明尼蘇達州的一個小鎮(zhèn)希賓。要了解迪倫的一生,必須先從這個小鎮(zhèn)說起,鎮(zhèn)上的工人們不喜歡這些富裕的*人,這給小小的迪倫帶來的后果就是孤獨。寂寞的迪倫只能經(jīng)常與收音機為伴,正是通過聽收音機,迪倫聽到了大量來自南方的流行音樂,這一點不僅為他日后的音樂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這些不同的音樂類型開拓了鮑勃的視野,使他總是能站在更高的地方尋找新的方向,并一直走在潮流的前面。
上大學期間,迪倫迷上了民歌,并開始苦練唱歌。與別人不同的是,他不僅是簡單地學唱,而是在每一首歌里融入了自己的演唱風格,把它們變成屬于自己的歌,他還形成了總是帶有一點兒卓別林式幽默的表演風格。在閱讀完格思里的自傳體小說《奔向榮耀》后,格思里成為迪倫心中偉大的偶像。
1961年1月,還不滿20歲的迪倫朝著偶像所在的地方出發(fā)了,他只身闖進紐約,在格林尼治村的民歌咖啡館賣唱為生。在這里,他不僅認識了偶像格思里,還在定期舉辦的民歌手聚會中,成了格思里最喜歡的民歌手。這段時間,他寫的第一首完整的歌曲《給伍迪的歌》(Song to Woody)非正式地向人們宣告:迪倫是民歌鼻祖格思里的接班人。1962年9月,他被傳奇制片人哈蒙德相中,簽約哥倫比亞,成為新生代男民歌手中第一個被主流大唱片公司簽下來的藝人,1962年3月,迪倫錄制了一張名為《鮑勃•迪倫》的專輯,收錄的大多是翻唱的老民謠。
1962年,在政治“就像空氣一樣”籠罩在上空的紐約,迪倫以一曲《答案在風中飄》橫空出世,帶動了一大批歌手嘗試自己創(chuàng)作反映時事的新民歌。半年后,受到“古巴導彈危機”觸動,迪倫又創(chuàng)作了一首美國民歌的經(jīng)典作品《大雨將至》,第一次將民歌和現(xiàn)代詩歌結合了起來,徹底改變了流行歌曲的面貌。1963年5月27日,這兩首歌曲都收錄在了他第二張專輯《自由自在的鮑勃•迪倫》里。
在1963年7月26日舉辦的第xx屆新港民歌節(jié)上,以迪倫為代表的*民歌手成為主角,一個嶄新的民歌正式向世人宣告誕生,美國年輕一代的民歌愛好者們終于有了第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英雄。1964年1月13日,《時代變了》專輯出版,進一步確立了迪倫作為*歌曲的地位,但是在專輯的末尾,迪倫通過《不平靜的告別》這首歌明白地向世界宣告:他已經(jīng)決意告別民歌的生活,主動離開自己剛剛登上的寶座,向一個沒人能猜得出的方向前進。
一年后,迪倫出版了一張《鮑勃•迪倫的另一面》,向政治徹底告別,唱起了兒女情長。這個看上去聰明的標題失去了迪倫的本意,這張專輯所表現(xiàn)的其實不是迪倫的“另一面”,而是他的真面目!
為民歌插上電
沒等大家適應迪倫的真面目,1965年3月22日,一張名為《回到根源》(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的專輯出版了。專輯里面收錄的歌曲一面全是原聲民歌,一面則是插了電的搖滾樂,一種“背叛”了民歌傳統(tǒng)的嶄新音樂風格——民歌搖滾誕生了。從此,搖滾樂可以有思想了。5個月后,被很多人認為是迪倫的專輯《重游61號公路》出版,這兩張專輯被視為這種風格的代表,一時間效仿者無數(shù)。引發(fā)了1965-1967年的一股民歌搖滾熱潮,迪倫依靠自己的才智和勇敢的精神,為后來許多音樂家們開辟了一條通往音樂之神的道路。
此時,迪倫結交了一大批“垮掉派”詩人,并開始吸毒。他寫的歌詞逐漸變得不知所云,充滿了晦澀的意象和場景。他在紐約和來訪的“披頭士”結為好友,從此邁入搖滾明星行列。他到處開演唱會,在機場、音樂廳和豪華旅館之間穿梭。根據(jù)他1965年的那次英國巡演為素材制作的紀錄片《別回頭看》忠實地記錄了這一時期的形象:極度消瘦、神經(jīng)質、煙不離手、精力旺盛?蛇@一切,都是由各式各樣的興奮劑在支撐著。
1966年春天,迪倫在演出間隙抽出幾天時間來到美國鄉(xiāng)村音樂的首都納什維爾,在一幫民間伴奏高手的幫助下,連續(xù)奮戰(zhàn)了幾天幾夜,完成了一張堪稱是搖滾最出色的雙唱片合集——《美女如云》。之后,他拖著疲憊的身體去歐洲演出,在出租車里上吐下瀉,就連“披頭士”樂隊的主唱列儂看了都直皺眉頭。兩年前,正是迪倫給了“披頭士”們平生第一支大麻煙,這4個滿臉微笑的鄰家大男孩從此蓄起胡子,走上了另一條道路。
迪倫的25歲生日是在巴黎度過的。據(jù)參加者回憶說,那次生日派對一點喜慶的氣氛都沒有,大家都認為,如果迪倫再這樣下去,這將是他活著過的最后一個生日了。
迪倫從巴黎返回美國后,立刻趕回自己在伍德斯托克的家。這是一個距離紐約市中心兩小時車程的小鎮(zhèn),周圍到處是濃密的森林。迪倫一年前和一個名叫薩拉的女人秘密結婚,并在這里買房子安了家?傻郊也痪,電話就打了進來,迪倫的經(jīng)紀人格羅斯曼為迪倫的下半年安排了60場演出,還要參與錄制數(shù)個電視節(jié)目,并完成一部出版商要求的書稿……
幾天后,也就是1966年7月29日,迪倫的那輛勝利牌500cc摩托車把他摔了出去。他的經(jīng)紀人格羅斯曼向媒體封鎖了一切消息,迪倫徹底從公眾的視野中消失。
這次車禍可以說救了迪倫一命,他就像快要燒盡的蠟燭,毒品和過度的工作已經(jīng)快把他燒盡了。車禍讓他有機會靜下心來與世隔絕了一段日子,他終于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他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不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了,毒品正慢慢成為自己的敵人。 于是,他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推掉了所有演出,在醫(yī)生幫助下戒了毒,躲在伍德斯托克的家中一邊和伴奏樂手們彈琴唱歌,一邊和妻子薩拉接連生了兩個孩子,這就是他在這一年半的時間里做的的事情。當年住在伍德斯托克的人都回憶說,那時的迪倫是個死板得有些沒趣的鄰居。
迪倫1941年5月出生于一個*家庭,五歲時搬到位于美國北方明尼蘇達州的一個小鎮(zhèn)希賓。要了解迪倫的一生,必須先從這個小鎮(zhèn)說起,鎮(zhèn)上的工人們不喜歡這些富裕的*人,這給小小的迪倫帶來的后果就是孤獨。寂寞的迪倫只能經(jīng)常與收音機為伴,正是通過聽收音機,迪倫聽到了大量來自南方的流行音樂,這一點不僅為他日后的音樂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這些不同的音樂類型開拓了鮑勃的視野,使他總是能站在更高的地方尋找新的方向,并一直走在潮流的前面。
上大學期間,迪倫迷上了民歌,并開始苦練唱歌。與別人不同的是,他不僅是簡單地學唱,而是在每一首歌里融入了自己的演唱風格,把它們變成屬于自己的歌,他還形成了總是帶有一點兒卓別林式幽默的表演風格。在閱讀完格思里的自傳體小說《奔向榮耀》后,格思里成為迪倫心中偉大的偶像。
1961年1月,還不滿20歲的迪倫朝著偶像所在的地方出發(fā)了,他只身闖進紐約,在格林尼治村的民歌咖啡館賣唱為生。在這里,他不僅認識了偶像格思里,還在定期舉辦的民歌手聚會中,成了格思里最喜歡的民歌手。這段時間,他寫的第一首完整的歌曲《給伍迪的歌》(Song to Woody)非正式地向人們宣告:迪倫是民歌鼻祖格思里的接班人。1962年9月,他被傳奇制片人哈蒙德相中,簽約哥倫比亞,成為新生代男民歌手中第一個被主流大唱片公司簽下來的藝人,1962年3月,迪倫錄制了一張名為《鮑勃•迪倫》的專輯,收錄的大多是翻唱的老民謠。
1962年,在政治“就像空氣一樣”籠罩在上空的紐約,迪倫以一曲《答案在風中飄》橫空出世,帶動了一大批歌手嘗試自己創(chuàng)作反映時事的新民歌。半年后,受到“古巴導彈危機”觸動,迪倫又創(chuàng)作了一首美國民歌的經(jīng)典作品《大雨將至》,第一次將民歌和現(xiàn)代詩歌結合了起來,徹底改變了流行歌曲的面貌。1963年5月27日,這兩首歌曲都收錄在了他第二張專輯《自由自在的鮑勃•迪倫》里。
在1963年7月26日舉辦的第xx屆新港民歌節(jié)上,以迪倫為代表的*民歌手成為主角,一個嶄新的民歌正式向世人宣告誕生,美國年輕一代的民歌愛好者們終于有了第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英雄。1964年1月13日,《時代變了》專輯出版,進一步確立了迪倫作為*歌曲的地位,但是在專輯的末尾,迪倫通過《不平靜的告別》這首歌明白地向世界宣告:他已經(jīng)決意告別民歌的生活,主動離開自己剛剛登上的寶座,向一個沒人能猜得出的方向前進。
一年后,迪倫出版了一張《鮑勃•迪倫的另一面》,向政治徹底告別,唱起了兒女情長。這個看上去聰明的標題失去了迪倫的本意,這張專輯所表現(xiàn)的其實不是迪倫的“另一面”,而是他的真面目!
為民歌插上電
沒等大家適應迪倫的真面目,1965年3月22日,一張名為《回到根源》(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的專輯出版了。專輯里面收錄的歌曲一面全是原聲民歌,一面則是插了電的搖滾樂,一種“背叛”了民歌傳統(tǒng)的嶄新音樂風格——民歌搖滾誕生了。從此,搖滾樂可以有思想了。5個月后,被很多人認為是迪倫的專輯《重游61號公路》出版,這兩張專輯被視為這種風格的代表,一時間效仿者無數(shù)。引發(fā)了1965-1967年的一股民歌搖滾熱潮,迪倫依靠自己的才智和勇敢的精神,為后來許多音樂家們開辟了一條通往音樂之神的道路。
此時,迪倫結交了一大批“垮掉派”詩人,并開始吸毒。他寫的歌詞逐漸變得不知所云,充滿了晦澀的意象和場景。他在紐約和來訪的“披頭士”結為好友,從此邁入搖滾明星行列。他到處開演唱會,在機場、音樂廳和豪華旅館之間穿梭。根據(jù)他1965年的那次英國巡演為素材制作的紀錄片《別回頭看》忠實地記錄了這一時期的形象:極度消瘦、神經(jīng)質、煙不離手、精力旺盛?蛇@一切,都是由各式各樣的興奮劑在支撐著。
1966年春天,迪倫在演出間隙抽出幾天時間來到美國鄉(xiāng)村音樂的首都納什維爾,在一幫民間伴奏高手的幫助下,連續(xù)奮戰(zhàn)了幾天幾夜,完成了一張堪稱是搖滾最出色的雙唱片合集——《美女如云》。之后,他拖著疲憊的身體去歐洲演出,在出租車里上吐下瀉,就連“披頭士”樂隊的主唱列儂看了都直皺眉頭。兩年前,正是迪倫給了“披頭士”們平生第一支大麻煙,這4個滿臉微笑的鄰家大男孩從此蓄起胡子,走上了另一條道路。
迪倫的25歲生日是在巴黎度過的。據(jù)參加者回憶說,那次生日派對一點喜慶的氣氛都沒有,大家都認為,如果迪倫再這樣下去,這將是他活著過的最后一個生日了。
迪倫從巴黎返回美國后,立刻趕回自己在伍德斯托克的家。這是一個距離紐約市中心兩小時車程的小鎮(zhèn),周圍到處是濃密的森林。迪倫一年前和一個名叫薩拉的女人秘密結婚,并在這里買房子安了家?傻郊也痪,電話就打了進來,迪倫的經(jīng)紀人格羅斯曼為迪倫的下半年安排了60場演出,還要參與錄制數(shù)個電視節(jié)目,并完成一部出版商要求的書稿……
幾天后,也就是1966年7月29日,迪倫的那輛勝利牌500cc摩托車把他摔了出去。他的經(jīng)紀人格羅斯曼向媒體封鎖了一切消息,迪倫徹底從公眾的視野中消失。
這次車禍可以說救了迪倫一命,他就像快要燒盡的蠟燭,毒品和過度的工作已經(jīng)快把他燒盡了。車禍讓他有機會靜下心來與世隔絕了一段日子,他終于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他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不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了,毒品正慢慢成為自己的敵人。 于是,他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推掉了所有演出,在醫(yī)生幫助下戒了毒,躲在伍德斯托克的家中一邊和伴奏樂手們彈琴唱歌,一邊和妻子薩拉接連生了兩個孩子,這就是他在這一年半的時間里做的的事情。當年住在伍德斯托克的人都回憶說,那時的迪倫是個死板得有些沒趣的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