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紅軍長征開始時叫“西征”。紅軍出發(fā)前,給少數(shù)中央領(lǐng)導(dǎo)人配備了擔架、馬匹和文件挑子。爺爺為了節(jié)省幾名強壯士兵去充實作戰(zhàn)部隊,他既不要擔架,也不要文件挑子,只要了兩匹馬,一匹馱行李、文件,另一匹常常是給奶奶用。奶奶當時擔任總部直屬隊的指導(dǎo)員。她用這匹馬在隊伍后面收容傷病員。爺爺喜歡和指戰(zhàn)員一起步行。為了鼓舞大家,爺爺總是談笑風生,風趣幽默地擺四川“龍門陣”,逗得大家都忘了疲勞。習仲勛的子女
每到駐地,爺爺都要安排、檢查部隊的駐扎、警衛(wèi)情況。大家都休息了,他還要和周恩來等研究敵情,處理一些緊急情況。
爺爺三過夾金山,兩過草地。對于這段艱難的行程,爺爺卻留下了一段輕松生動的文字
“爺爺是怎么過雪山、草地的?”我們提出最感興趣的問題。
奶奶告訴我們,大家知道的紅軍過雪山,那是指1935年6月紅1方面軍過的夾金山。對這座夾金山,爺爺奶奶不是過了1次,而是過了3次。第二次過是在1935年10月,那是因為張國燾對抗黨中央的北上方針,使1、4方面軍9月在草地分離了。爺爺率紅軍總部在左路軍,不得不跟著4方面軍南下,南下就又要翻過夾金山。
到了1936年2月,戰(zhàn)局的發(fā)展對南下的紅軍更加不利。爺爺和徐向前迫使張國燾同意部隊轉(zhuǎn)移到康北一帶,準備北上。
向康北進軍,不僅要再次翻越海拔3000多米高的夾金山,還要越過5000多米高的黨嶺山,這是紅軍長征中遇到的的雪山。當?shù)夭孛癜堰@座頂天矗立的雪山奉為“神山”,沒有隆冬時節(jié)過山的先例。然而,年屆50歲的爺爺卻率領(lǐng)著紅軍奇跡般地征服了這座“神山”。
第二次過草地是在1936年8月。這時,紅4方面軍已在康北的甘孜同賀龍、任弼時率領(lǐng)的紅2、6軍團會師,決定共同北上。
過草地是長征中最艱難的行軍,由于路程遠,時間長,所帶的糧食有限,紅軍指戰(zhàn)員們不得不以野菜、草根、皮帶等物充饑。這對于在紅4方面軍后面跟進的紅2方面軍來說,困難就更大了。爺爺清楚這一點,對2方面軍十分關(guān)照。他經(jīng)過噶曲河時,見部隊兵站正在分發(fā)新繳獲的牛羊,便對大家講:“同志們,誰都知道草地是北上最艱苦的一段路。2方面軍的同志在后面,那就更苦了。沿路的野菜都被前邊的部隊吃光了,他們連野菜都吃不上。所以,總指揮部決定,各單位所有馱東西的牦牛全部留下來,必須帶的東西自己背上,把昨天繳獲的羊和牦牛,也全給2方面軍留下! 獻祝福,祝福網(wǎng)
爺爺和其他指戰(zhàn)員一樣,在沒糧的日子里,以野菜、草根充饑。但爺爺回憶起這段艱難的行程時,卻留下了一段輕松生動的文字:
當過草地的時候——大家都認為是極困難的了,我還認為是很好玩的。有草,有花,紅的花,黃的花,都很好看,幾十里都是,還有大的森林與樹木。草又是青青的。河流在草地上彎彎曲曲的,斜斜的一條帶子一樣往極遠處拐了去……牛羊群在草地里無拘束地自由上下,也是極有趣的。也許因為自己帶著樂觀性吧。
爺爺?shù)疥儽焙,毛澤東說他是“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
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爺爺在長征路上整整走了兩年。這兩年,紅軍指戰(zhàn)員們不僅要進行浴血奮戰(zhàn),還要對付極其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更為艱難的是,爺爺還要對付張國燾的分裂主義,要忍耐,要等待,要想辦法。我們問奶奶:“爺爺為什么不離開張國燾呢?”
奶奶說:1、4方面軍會師后,中央為了團結(jié)張國燾,決定由他代替周恩來任紅軍總政委,所以爺爺才率紅軍總部同他一起行動。爺爺知道張國燾很霸道,有野心,不好配合,但只能從大局出發(fā),服從組織決定。
毛澤東在草地率1方面軍主力北上后,爺爺面臨兩種選擇:一是脫離張國燾,二是跟張國燾一起行動。
第一種選擇,如果順利離開,可以一走了之,作為個人來說,不用在張國燾那里委曲求全。但是,張國燾還控制著8萬人的部隊,這是黨的紅軍,不能丟給張國燾不管。另一方面,如果張國燾阻撓,就可能以武力解決,發(fā)生紅軍打紅軍的情況,這是爺爺絕對要避免出現(xiàn)的,因為那會讓敵人看笑話,讓親者痛仇者快。
剩下就是第二種選擇,跟著張國燾,不斷做他的工作,特別是爭取紅4方面軍廣大指戰(zhàn)員,讓他們通過時間通過實踐認識張國燾南下是錯誤的。那時,紅4方面軍就會回到黨中央的正確路線上來。
事情的進展果然像爺爺預(yù)料的那樣。南下紅軍遭到國民黨中央軍和川軍的合力進攻,8萬人很快只剩下4萬多人。4方面軍廣大指戰(zhàn)員覺悟了,張國燾孤立了,才有了二次北上。爺爺還促使紅2、6軍團來到甘孜,并向任弼時、賀龍說明張國燾搞分裂的真相。他們一起制約張國燾,保證了2、4方面軍共同北上,這才實現(xiàn)了紅軍三大主力在西北的大會師,長征才最終勝利。
三大主力會師時,2、4方面軍有4萬多人。不久西路軍喋血祁連山,又損失兩萬人。剩下的2萬多人,加上已到陜北的1方面軍、陜北紅軍,共3萬多人,是我們黨開始抗戰(zhàn)的本錢。爺爺?shù)疥儽焙,毛澤東對他同張國燾的斗爭作了高度評價,說他是“臨大節(jié)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