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管再考試中碰到甚么材料,碰到多生僻的問題,我們都能起碼得到2類卷的分數。
其次,努力尋找突破瓶頸的方法,努力把自己的答卷劃到一類卷。
第一步,看似很簡單,其實也很簡單。但是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
一個問題:要弄明白申論作為一種為應試公務員而產生的文體,申論要考察的是甚么?
我個人的理解:基于政策理解基礎上,站在政府或政府工作人員角度上,來科學、客觀地理解、分析、解決諸多社會、生活中問題的能力,是申論真正要考察的。
如何才能形成和建立:基于政策理解基礎上,站在政府或政府工作人員角度上,來科學、客觀地理解、分析、解決諸多社會、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呢?
個人認為,這種能力就是一直再講的--申論系統(tǒng)思維我鍛煉自己的這種能力的方法:首先聽了陳老師的課來家把陳老師講的14項大政方針看了N遍政策方針的復習,主要在于掌握使用,其次是理解,再次是熟記。
在此基礎上,我看了一些申論熱點的標準表述,所謂標準表述,就是對熱點問題就問題的主要表現、問題產生或長期存在的原因、解決措施進行表述
這種東西網上很好找,看過一些后就不太看了,我是堅決不會去背別人的標準表述的,我看這些東西主要把精力放在:別人對問題分析的角度與思路上。
看的多了加上自己的總結,很容易就會對諸多問題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看法,這就是所謂的申論系統(tǒng)思維吧。
申論系統(tǒng)思維要多鍛煉,我將陳老師總結的80多個熱點抄在了本人上,沒事就捻出一個問題,合上本子,開始琢磨,這個問題都有那些表現啊、是怎么產生的啊、為甚么長期難得到根治啊、都能有那些好的解決措施啊么個的。
后后在對申論的答題和寫作技巧進行一定的學習和總結,這個方面,姜燕老師講了很多,足夠了
扎實的作好以上幾點,我想達到二類卷水平不難了。
第二步,努力尋找突破瓶頸的方法,努力把自己的答卷劃到一類卷
申論脫胎于古代策論和八股,和八股一樣,其文體受到諸多的限制?催^N多范文、例文,都能從中找出所謂模版的影子。無非擺出問題,分析問題(問題的表現、產生的原因、問題的影響嚴重性一類的)、提出解決措施。
這里要面臨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申論的文體格式那么固定,給大家提供的又是同樣的材料,材料反映問題相信很容易分析出來,這樣的話,千篇一律的答卷中,我的怎么才能劃進一類答卷?
◆突破申論水平的瓶頸
所說的瓶頸是甚么?我的理解是技巧和對政策方針更深入的立體聯(lián)系
先說對政策方針更深入的立體聯(lián)系
社會熱點問題太多了,隨便抽出一個問題,可以有N多考法,所以迷信壓題顯然是愚蠢的。
不迷信壓題,我們怎么做申論的準備呢?
其一,建立系統(tǒng)申論思維,做到碰到多么冷僻的社會問題,我們都能基于政策方針基礎上、站在政府、公務員角度上分析出問題的表現、原因、措施
其二,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準備。對諸多社會熱點問題不能停留在簡單的理解認識階段,應該廣泛的互相聯(lián)系,梳理形成體系。
好比考就業(yè)問題,就業(yè)問題就分為:社會新增勞動力就業(yè)問題;大學生就業(yè)問題;下崗職工就業(yè)問題農民工就業(yè)問題四個具體問題。
單抽出農民工就業(yè)問題來說,又可以揪出三農問題;勞動力轉移后新農村建設問題;民工荒問題;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農村留守老人養(yǎng)老保障問題...稍稍分析下農民工問題的原因?牽扯出戶籍制度改革問題-隱藏在戶籍背后的利益才是農民工受就業(yè)歧視、農民工子女教育等一系列問題的根本所在...。
LOOK!隨便一個社會問題橫向縱向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個體系。這個體系的形成是建立在對基于政策方針對社會熱點問題有了一定思考認識基礎上的。只有頭腦中形成了這個體系,才能對各個熱點問題的表現、原因、措施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才能在申論答題時候,展的開去(有話可談),收的回來(有自己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