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對于考生來說,想要把對手“秒殺”,就需要摸清面試出題人的意圖,掌握出題的走向,并且“對癥下藥”。所以,接下來我們會通過對歷年真題的分析,讓考生了解廣西政法干警面試的高頻考點以及應對方法。
廣西政法干警面試采取結構化面試,主要對九項測評要素進行考察,包括綜合分析能力、應變能力、計劃組織協(xié)調能力、人際交往的意識與技巧、言語理解與表達能力、求職動機與擬任職位的匹配性、舉止儀表以及專業(yè)能力。其中,廣西政法干警的考試針廣西考生的特點和崗位的需要,又有著不同的特點。從近三年來看,廣西主要考察綜合分析、人際交往的意識與技巧、應變能力和計劃組織協(xié)調能力;言語理解與表達能力、求職動機與擬任職位的匹配性并未進行考察;言語表達能力和情緒自控能力則是貫穿在整個考試當中。
一、綜合分析能力
首先我們來看看2013——2015年的真題。
【2013年】近年來,民間各地自發(fā)倡導光盤行動,對此你什么看法?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會怎么做?
【2014年】工商部出臺《信息安全管理草案》,加強電信詐騙的打擊力度,有人認為此舉有利于維護網絡的健康發(fā)展,也有些人認為此舉會造成個人信息泄露,你怎么看?
【2015年】
1、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醫(yī)療服務盛行,有人覺得這是一種社會的進步,有人說這會導致資源分配不公,你怎么看?
2、北京西城區(qū)大媽自己組建治安管理小隊來維護社區(qū)的治安,你怎么看?
從近三年的真題可以看出,綜合分析能力是面試當中必然要測查的一項能力,每年四道題當中必然有一道或者以上的題量,可見命題人對綜合分析能力的重視。值得注意的是,綜合分析的考察并不是以專業(yè)為主,所考察的內容范圍較廣,但主要是以當前的社會熱點事件和公共政策為背景,詢問考生對此類事件的看法。所以對于考生來說,想要得到這一要素的高分,還需要在平時多關注時事,可以關注中公政法干警考試熱點欄目增加自己的積累,而不是臨時抱佛腳,從而避免出現(xiàn)因為不了解政治時事而在考場上驚慌失措的情況。
二、人際交往的意識與技巧
從歷年面試真題來看,人際交往的意識和技巧的考察每年都會出現(xiàn),甚至會在一套題目當中出現(xiàn)2道題目,如2013年考察了1道題目,2014年考察了2道題目,2015年考察了1道題目。對于此能力測評要素的考察主要考察與同事、領導和群眾之間的關系,并且著重考察考生的溝通能力、靈活性、積極主動性和責任意識等?疾鞂W生如何能夠在不影響人際關系甚至是改善人際關系的基礎上,解決工作問題的能力。
如2015年“張某的子女由于沒有居住證入不了學,需要辦理居住證,但是辦理時間長,如果按照正常流程辦理下來就會影響子女的正常入學。家長張某認為時間太長找你幫忙,你是負責辦理居住證的人員,您怎么辦?”。在這道題目當中,既不能夠不顧工作原則幫助張某辦理,也不能直接拒絕幫助張某辦理。而應該在跟張某積極溝通的基礎之上,不違反工作原則,靈活性的解決張某的問題。
未來發(fā)展趨勢來說,這個測評要素的考察還會占據(jù)比較重要的位置,所以對于考生來說不能掉以輕心,需要多掌握人際關系交往的技巧,并結合真題進行練習,提高自己對此類考察題目的靈活性。
三、應變能力
這部分的能力近年來考察的并不多,只在2013年出現(xiàn)了一道題目:“你是一名執(zhí)法人員,在執(zhí)法過程中與小商販發(fā)生了沖突,突然小商販暈倒,你應該怎么處理?”。主要是考察考生在面對突發(fā)事件的時候,是否能夠冷靜按照事件的輕重緩急來處理。
對于考生來說,要做好這部分的題目,需要提高自己的應急能力。當然,對于大部分的考生來說,生活當中雖然也處理過許多突發(fā)事件,但是不能將生活的經驗應用到題目當中。這就需要考生在掌握應急事件的處理原則基礎之上,通過多練題來熟悉應變能力考察題目的情景設置,并對處理步驟進行積累。在一定的題量上就能夠成為屬于自己的處理事件原則,在將來的考場之上,不管應變能力的情境如何更改都能夠游刃有余。
四、計劃組織協(xié)調能力
這部分的考察并不是廣西政法干警面試的重點,近三年來,只在2013年考察過一道題:“你們單位準備開辦一個群眾心理咨詢輔導中心,領導將此事交由你來負責,你準備如何實施?”
不過并不能因為出現(xiàn)得少,我們就抱著僥幸心理不去學習這部分的內容。正是因為2013年近三年只有在2013年出現(xiàn)過,所以我們在2016年政法干警的面試備考中就更需要重視。除了要掌握比較傳統(tǒng)的調研、宣傳、培訓等活動的組織流程之外,還需要對一些策劃、競賽等活動的流程心中有數(shù)。
五、言語理解與表達能力、求職動機與擬任職位的匹配性
言語理解表達能力在廣西面試的考察當中貫穿在整個面試過程當中,主要觀察考生的在答題過程當中是否流暢、是否有口頭禪、用詞是否恰當、語速、語調等。所以考生在準備過程當中,不能僅僅局限于“看”,認為只要看懂了就行。實際上更多的是需要“答”,通過不斷的口頭答題訓練,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考生在準備求職動機與擬任職位的匹配性應對的時候,主要需要對自己所報考崗位的認識、對自己的能力的認知以及對自己和崗位匹配性的認知等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就能從容應對。
總而言之,不管是對哪個測評要素的學習都不能抱有僥幸心理,而應該踏踏實實的學習理論知識,并通過多練習多積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提高自己在面試當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