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詩集完整版
時間:2012-08-11 ┊ 欄目:詩詞歌賦 ┊ ┊ 點擊:181329次
倉央嘉措詩集完整版
《倉央嘉措詩集》一、倉央嘉措身世
倉央嘉措原名洛桑仁欽倉央嘉措,原西藏六世達賴喇嘛。其之父扎西丹增,原居錯那宗。其母為贊普后裔,名叫次旺拉姆。倉央嘉措誕生于 1683年(藏歷第十一繞迥水豬年)3月1日。
1697 年(藏歷第十二繞迥火牛年)被藏王第司 ·桑杰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同年年燃燈節(jié)之際,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在布達拉宮的司喜平措大殿,在丹增達賴汗和第悉·桑結嘉措等藏蒙僧俗官員的參加下,舉行了坐床典禮。清朝康熙皇帝從大局
考慮,派出章嘉呼圖克圖等參加了典禮,并賞賜了無數(shù)珍寶。
1698年(藏歷土虎年),倉央嘉措至哲蚌寺,建立最初的法緣,從《菩提道次第廣論》的開首處,進行了經(jīng)文傳承,開始聽取法相經(jīng)典。第悉教授其梵文聲韻知識。另外,還從班禪大師及甘丹寺主持、薩迦、格魯、寧瑪?shù)扰捎械郎蠋煂W習大量顯密經(jīng)典。第悉對于倉央嘉措的學習,管理得非常嚴格。
倉央嘉措成長的時代,恰值西藏政治動蕩,內外各種矛盾接連不斷地開始出現(xiàn)之際。1700年(藏歷鐵龍年),丹增達賴汗在西藏去世。其次子拉藏魯白遂來至前藏,承襲了乃父職位。蒙古施主當中對此也產(chǎn)生了贊同與反對的兩種意見。另外,第悉對第五世達賴喇嘛的圓寂進行了長期保密,這引起了清朝康熙帝的不滿。在西藏內部,由于第悉獨斷專行,長期“ 匿喪”,身穿袈裟而又公開蓄養(yǎng)“主母”等行為,招致哲蚌寺、色拉寺部分首腦表現(xiàn)出不滿情緒,等等。
各種矛盾錯綜復雜,倉央嘉措感到“失望,學習也無益處”,遂變得懶散起來,且喜好游樂,放蕩不羈。
1702 年(藏歷水馬年六月),倉央嘉措 20歲時,第悉勸其受比丘戒。他聽從勸告。前往扎什倫布寺與班禪大師洛桑益西相見。第五世班禪的傳記里說 ,“休說他受比丘戒,就連原先受的出家戒也無法阻擋地拋棄了。最后,以我為首的眾人皆請求其不要換穿俗人服裝,以近事男戒而受比丘戒,在轉*。但是,終無效應,只得將經(jīng)過情形詳細呈報第悉。倉央嘉措在扎什倫布寺居 17日后返回拉薩!保ā段迨腊喽U洛桑益西自傳 ·明晰品行月亮》 209頁)自那以后,倉央嘉措便穿起俗人衣服,任意而為。白天在龍王潭內射箭、飲酒、唱歌 ,恣意嬉戲。還到拉薩近郊去游玩,與年輕女子尋歡作樂,放棄了戒行。
拉藏汗利用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與第悉·桑結嘉措之間的矛盾,制造越來越多的麻煩。第悉企圖投毒殺害拉藏汗的說法傳開以后,藏蒙福田、施主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公元1705年(藏歷木雞年)一月,第六世達賴喇嘛、吉雪第巴、拉木降神人、色拉、哲蚌二寺堪布、政府各要員、班禪大師的代表、蒙古諸施主等,集議如何解決矛盾。最后議決,第悉·桑結嘉措辭去地方政府的職務,將貢嘎宗撥給他作為食邑;拉藏汗保留 “地方政府蒙古王”的稱號,返回青海駐牧。但是,實際上雙方都沒有打算執(zhí)行決議。拉藏汗從拉薩出發(fā)以后 ,在羊八井、當雄等地駐留多日,緩緩抵達那曲。在那曲集結了藏北各地的蒙古軍隊,準備打仗。他借口第悉未遵守決議,仍然呆在布達拉宮內干預政府的一切事務,從那里折返拉薩。當年5月,拉藏汗在當雄將蒙古軍隊分為兩路,一路由他親自率領,從澎波而來;另一路由
其妻次仁扎西及部分軍官率領,從堆龍德慶而來。當時,色拉、哲蚌二寺的上師、密宗院的軌范師以及班禪大師的代表等人聞訊后,急忙先后趕去勸阻。請求汗王罷兵。但是,遭到拒絕。公元 1705年(藏歷第十二繞迥木雞年)七月第悉·桑結嘉措被抓獲,押至堆龍德慶的朗孜村立刻斬首。從此以后,蒙古人拉藏汗統(tǒng)治前后長達 12年。
當時,在西藏地方政府的框架中,噶廈和孜康屬于重要的機構。孜康機構既檢查稽核政
府收支,又主持培養(yǎng)官員的學校。不久,殺害第悉·桑結嘉措的兇狠王妃次仁扎西也死去了。
拉藏汗掌握大權以后,對第六世達賴喇嘛多方責難。還特派人員赴京師,讒言桑結嘉措勾結準噶爾人,準備反叛朝廷。還說,第悉 ·桑結嘉措在布達拉宮立的倉央嘉措不是第五世達賴喇嘛真正的轉世靈童,他終日沉湎于酒色,不守清規(guī),請予廢立?滴醯奂磁墒汤珊諌鄣热烁安兀贩饫睾篂 “翊法恭順汗”,賜金印一顆。命將倉央嘉措從布達拉宮的職位上廢除,“執(zhí)獻京師”。
遵照諭旨,廢掉倉央嘉措以后,不久即“解送”北京。在哲蚌寺前的參尼林卡為其送行時,哲蚌寺僧人將其強行搶至該寺的甘丹頗章宮中。拉藏汗聞報后,立即派兵包圍了哲蚌寺,寺僧們亦準備武力抵抗,雙方即將發(fā)生流血沖突。倉央嘉措見此情形于心不忍,便自動走到蒙古軍中,立地平息了這場一觸即發(fā)的戰(zhàn)斗。然后,從北路進京,抵達青海的貢噶諾爾時圓寂,時年 25歲。這是傳記中的普遍說法。所以,布宮里唯獨沒有六世達賴的靈塔。
其后,拉藏汗將生于公元 1686年(藏歷火虎年)的活佛阿旺益西嘉措認定為第六世達賴喇嘛,將其迎至布達拉宮坐床,他在位 11年。但是,西藏僧俗群眾皆不承認他是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白噶爾增巴·益西嘉措坐床以后,拉藏汗便上奏康熙皇帝,請求皇帝承認他是達賴喇嘛,并賜金印;实垡雷,賜金印一顆,印文為:“敕封第六世達賴喇嘛之印”,被修改為“敕賜第六世達賴喇嘛之印!保ā队¤b清冊》11頁)
為了穩(wěn)定西藏當時的混亂局面,康熙帝于公元 1713年(藏歷第十二繞迥水蛇年)冊封第五世班禪洛桑益西為“班禪額爾德尼”,賜金冊、金印。命他協(xié)助拉藏汗管理好西藏地方事務。從此,歷代班禪的“額爾德尼”名號便確定下來。
二、死因之謎
六世達賴的死因,成了一個永遠的迷。
傳說一,倉央嘉措在押解進京途中,病逝于青海湖;
傳說二,倉央嘉措在路上被政敵拉藏汗秘密殺害;
傳說三,倉央嘉措被清帝囚禁于五臺山,抑郁而終;
傳說四,好心的解差將倉央嘉措私自釋放,他最后成為青海湖邊的一個普通牧人,詩酒風流過完余生。
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也就是“密傳”《琵琶音》的說法!坝诨鹭i年當法王(即倉央嘉措)25歲時,被請往內地!薄按蔚谛兄翓|如措納時,皇帝詔諭嚴厲,眾人聞旨,惶恐已極。擔心性命難保,無有良策以對。于是異口同聲對我(倉央嘉措)懇求道:‘您已獲自主,能現(xiàn)仙逝狀或將形體隱去。若不如此,則我等勢必被斬首 !蟾嬖偃。倉央嘉措無限悲傷,話別之后,遽然上路,朝東南方向而去……此后,他經(jīng)打箭爐至內地的峨眉山等地去朝山拜佛。然后,又到前后藏、印度、尼泊爾、甘肅、五臺山、青海、蒙古等地云游,講經(jīng)說法,廣結善緣,創(chuàng)下無窮精妙業(yè)績。
據(jù)近年來的考古發(fā)現(xiàn)證實,倉央嘉措在內蒙阿拉善地區(qū)弘法利生,最后圓寂于此。騰格里沙漠中的承慶寺(六世達賴的圓寂地)、昭化寺(法體停放地)和賀蘭山廣宗寺(真身舍利存入處)就見證了六世達賴這一段生命歷程。
六世達賴于乾隆十一年( 1746)5月8日坐化,年 64歲。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六世達賴弟子阿旺多爾濟依照師父生前的意旨在賀蘭山中修造廣宗寺,寺內供奉著六世達賴靈塔(六世達賴肉身)。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廷為該寺賜名“廣宗寺”,授予鐫有藏滿蒙漢四種文字寺名的乾隆御筆金匾。此匾的落款為“大清乾隆歲次閏八月十六日”,從此南寺有了這個正式名稱。
1966 年文化*開始,造反派闖入南寺,搗毀了六世達賴靈塔,強迫僧侶們自己破壞六世達賴肉身,還焚燒了大量佛像、佛經(jīng)。守寺的少數(shù)喇嘛當做牛鬼蛇神加以批斗后趕出寺院,一些無家可歸的僧人被驅逐到附近社隊。 70年代初,將南寺的廟宇全部拆除,木料用作他途,財產(chǎn)由有關部門低價變賣處理。南寺變成了一片廢墟。
后由一老喇嘛將倉央嘉措遺骨偷偷火化,留有舍利存于寺內。
xx屆xx全會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得以落實。 1981年南寺部分僧人來到原寺址蓋起蒙古包和帳篷,舉行了夏季祈愿法會,并由羅卜桑寧吾,尚巴丹達爾,丹比寧吾等人出資出力.在原葛根倉房的遺址上蓋建了 15間平頂佛堂,把桑吉拉布坦精心撿起收藏的六世達賴骨灰重新造塔供奉。在旗人民政府批準下成立的南寺管理、籌措資金。從 1989年開始新建了有歇山式屋頂?shù)?30間殿堂。1990年7月初新殿舉行了開光儀式。
三、達娃卓瑪和六世達賴的情緣
五世達賴喇嘛六十六歲時在布達拉宮圓寂,他手下的總管第悉桑結嘉措自作主張隱瞞了達賴喇嘛的死訊,他向外公布說達賴老了,又有病,需要每天在密室里閉關靜坐,研習佛法,不愿公開露面,同時,他秘密派人四處尋訪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
在山南的措那地方,他們找到了一個聰明可愛的兒童,認定他是五世達賴的轉世,把他接到措那城堡悄悄供養(yǎng)起來,到了 15歲時,在布達拉宮大殿坐床,他就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倉央嘉措不喜歡被人當神佛一樣供養(yǎng)在布達拉宮里,每天從早到晚沒完沒了的誦經(jīng)禮佛使他非常厭煩,他就穿上俗人的衣服戴上長長的假發(fā),化名唐桑旺布,溜到拉薩八角街或布達拉宮下的雪村,找男朋女友玩耍,享受世俗生活的歡樂。他寫的一些詩歌,反映了他過著活佛和俗人的雙重生活,其中有兩首是這樣寫的:
在那東方山頂/ 升起皎潔月亮/ 年輕姑娘面容/ 漸漸浮現(xiàn)心上
黃昏去會情人/ 黎明大雪飛揚/ 莫說瞞與不瞞/ 腳印已留雪上
守門的狗兒/ 你比人還機靈/ 別說我黃昏出去/ 別說我拂曉才歸
人家說我的閑話/ 自以說得不差/ 少年我輕盈步履/ 曾走過女店主家
常想活佛面孔/ 從不展現(xiàn)眼前/ 沒想情人容顏/ 時時映在心中
住在布達拉宮/ 我是持明倉央嘉措/ 住在山下拉薩/ 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倉央嘉措在布達拉宮后面林園的湖中小島上,修建了一座名叫龍王潭的精美樓閣,在這里邀集拉薩城里的男女青年,在一起唱歌跳舞,飲酒狂歡,倉央嘉措編寫了很多的情歌,讓大家演唱,這些情歌很快在西藏傳唱開來,很受人們的喜愛。在龍王潭,倉央嘉措結識了一個來自瓊結地方的姑娘,名叫達娃卓瑪,達娃卓瑪容貌美麗,性情溫柔,嗓音甜美,一雙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像剛剛釀就的葡萄酒,看一眼就能把人醉倒。倉央嘉措和她特別相知相愛,好像一個人是另一個人的影子,白天他們在一起歌舞游玩,夜里常常幽會。倉央嘉措非常喜歡達娃卓瑪,認為是神靈的賜于,前世的緣份,他寫了這樣一首歌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拉薩人煙稠密 瓊結人兒美麗 我心心相印的人兒 是瓊結地方來的
俗話說,甜青稞往往釀成苦酒,快樂往往變成悲哀。后來倉央嘉措發(fā)現(xiàn)達娃卓瑪好些天沒有到龍王潭來了,給她捎信約會,也像撒在水里的糌粑一樣沒有回音,親自到她住處拜訪,只見門上掛著一把大鎖,跟鄰居們打聽,才知道達娃卓瑪被她父母帶回了瓊結好多天了。
倉央嘉措像丟了心愛的珍寶,心里特別難過。他失魂落魄,煩悶的時候,編寫了前面那首“不要再說瓊結瓊結”的歌。從此,倉洋嘉措再沒見過達娃卓瑪,達娃卓瑪成了他夢中的情人。
四、倉央嘉措達賴轉世靈童及靈異傳說
達娃卓瑪回到瓊結以后,生兒育女過日子, 但她一天也沒把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忘記,她白天想著他,夜里也想著他,倉央嘉措更是在夢里常常和她相會。在思念中只過了幾年,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就圓寂了,去世時才二十四歲。為了尋找六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活佛和官員們認真查找了六世達賴的遺物,以求得尋找線索。他們在倉央嘉措的詩歌中,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首暗示性很強的詩:
云間白色的仙鶴啊,
請把翅膀借給我,
我不會往很遠的地方飛,
我到理塘轉轉就回來。
根據(jù)這首詩歌的意思,人們認為六世達賴很可能在理塘地方轉世,他們去了理塘,通過多方面驗證,找到了一個聰明富態(tài)的男孩,后來這個男孩被迎請到布達拉宮坐床,他就是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格桑嘉措雖然出生在理塘,可是他的父親羅桑達吉跟瓊結有很深的關系。羅桑達吉出生在江孜地方,從小在瓊結日烏德寺當喇嘛,后來和寺廟頭人發(fā)生沖撞,為免遭迫害,他連夜逃出瓊結跑到拉薩,到哲蚌寺給一個大活佛當傭人。有一次他趕馬幫到了四川省的理塘,在一條河邊看見從上游漂下一個人,他救起來一看,是一位年輕女子。這女子是附近一戶人家的女兒,淌水過河時不小心被水沖走了。這家人非常感謝,決定將姑娘嫁給他為妻,羅桑達吉十分高興,將事情辦完以后,遂和姑娘完婚,在理塘定居下來。不久他們就有了一個孩子,就是后來成了七世達賴的格桑嘉措。
羅桑達吉本是個窮喇嘛,一夜之間成了佛父,擁有了地位和財富。在拉薩布達拉宮住了一些日子,他又回到瓊結,提出要在日烏德寺新修一座彌勒強巴佛殿,塑一尊兩人高的彌勒強巴佛鎦金銅像。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他是要感謝瓊結地方的神靈,保佑他生了一個當達賴的孩子;也有人說他是為了在日烏德寺的頭人面前顯示一下自己。這時候,達娃卓瑪雖然已經(jīng)老了,但因為她和六世達賴喇嘛的關系人人皆知,很受人們的尊重和愛戴。佛像開光之前,羅桑達吉專程前去拜會了達娃卓瑪,并誠懇地請她參加佛像的開光儀式,達娃卓瑪感謝佛父的盛情,開光那天,她專門為佛像供奉了一條自己精心編織的七彩圍裙,這條圍裙被作
為圣物裝藏在佛像里面。
一晃二百年過去了,“文化革命”時,一伙人沖進日烏德寺造反,他們搗毀了強巴佛殿,推倒了強巴佛像,一個名叫洛熱娃的騾馬販子,趁人不備,從強巴佛的肚子里,將達娃卓瑪供奉的那條顏色依然鮮艷的圍裙偷偷揣進懷里帶回了家,他喜孜孜地叫老婆圍上,不料他老婆一圍上這條圍裙,便感到天眩地轉,急忙解下來,后來又有幾個人圍過,但都一樣,沒有辦法,洛熱娃只好又把圍裙送回原來的地方。
五、近代文學作品中關于六世達賴喇嘛的文章選自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透明的女性》東方竹子著
倉央嘉措一六八三年(清康熙二十二年)生于門隅。
他的父母是門巴族,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紅教。紅教僧人可以結婚生子。他的父親是個自負清高貧窮落魄的紅教喇嘛。倉央嘉措的家先居門隅的宇松,后因親戚迫害,倉央嘉措一家棄家出走,后居達旺的烏堅林。
五世達賴喇嘛圓寂之后,還在母腹中的倉央嘉措懵懵懂懂地被認定為轉世靈童。那時的他怎知這意味著什么,更無法明白圍繞著他的權力之爭。他的父母更沒有想到做了堂堂的六世達賴后的兒子居然會成了藏王第巴桑杰嘉措與和碩特蒙古部的拉藏汗權力斗爭中可憐的犧牲品。當時,和碩特蒙古部定居于青海柴達木,統(tǒng)治青海、西藏部分地區(qū)。
當時,西藏的黃教在蒙的扶持下剛剛成為政教合一的宗教不久,但還沒有真正的統(tǒng)治地位,處在藏族與蒙族兩方權力的夾持中。原來,五世達賴在世時,苯教與黃教、紅教與黃教的斗爭十分激烈。黃教為了自救,五世達賴與四世班禪一起向新疆地區(qū)的衛(wèi)拉特蒙古部求援 。衛(wèi)拉特四部之一的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為避內部矛盾,尋求新的發(fā)展,答應了黃教的請求。
一六三六年(崇禎九年),固始汗率兵南下青海,擊潰卻圖汗,在青海湖西的柴達木開辟了自己的天下。一六三九年(崇禎十二年),固始汗成立了一個保護黃教的“圣神同盟”,第一次遠征攻破支持苯教的白利土司頓月多吉等。第二次遠征固始汗進入西藏,*紅教的保護者藏巴的政權,迎五世達賴坐床于布達拉宮,獲五世達賴所贈的 “諾門汗”(法王)稱號與主教助理的職位。一*二年,和碩特部固始汗曾孫與第巴之間的明爭暗斗以第巴的失敗而告一段落。 一*三年羅卜贊用兩年時間在布達拉山上原西藏古代國王宮殿的原址上建立了自己的圣殿。黃教從形式上正式成為西藏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宗教。
桑杰嘉措在五世達賴死前三年出任第巴,對政事多專權。五世達賴死后康熙還詔封為土伯特國王。然而駐青海的蒙和碩部繼承汗位的拉藏汗對西藏起監(jiān)護作用,雙方政治上相互牽制引起的矛盾日益激化。
倉央嘉措十五歲以前,雖然處于桑杰嘉措的嚴密控制之下,但家庭的溫馨、母親格外的寵愛使小倉央嘉措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長大。由于倉央嘉措生于美麗的門隅,而門隅又是情歌之鄉(xiāng),正是這些情歌,喚醒了倉央嘉措朦朧的性意識使得小小的倉央嘉措對男女恩愛、兒女情長有一種神秘的向往。
父母為紅教徒的倉央嘉措,年方弱冠,聰明英俊,能歌善舞,終于有了熱戀的姑娘:
“我與姑娘相見/山南門隅林里/除了能言鸚鵡/誰人都不知曉 /……”
五世達賴圓寂后,當時攝政的藏王桑杰嘉措與和碩特蒙古部的拉藏汗爭權,對五世達賴的死和六世達賴的立均密而不宣。小倉央嘉措也樂于在家做自己的神仙。一六九六年(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御駕親征,平定了準噶爾蒙古部的叛亂。藏王懾于清廷的威力,于(一六九七年)康熙三十六年密奏康熙:“明年密奏言,為眾生不幸,第五世達賴喇嘛于壬戌年(一六八二年,陽水狗年)示寂,轉生靜體,今十五歲矣……因當時吐伯特與拉達克部有戰(zhàn)事,恐唐古特(西藏)民人生變,故秘不發(fā)喪……”藏王于次年迎倉央嘉措到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倉央嘉措正式為六世達賴喇嘛時已是熱戀中的十五歲的風華美少年。倉央嘉措拜五世班禪為師,剃發(fā)受戒。青海與柴達木的和碩特王國與它在西藏的保護國,在固始汗與重孫拉藏汗(一七○○—一七一七年)都是以黃教的保護者身份出現(xiàn)。拉藏汗熱心主持選舉活佛的宗教儀式,在西藏干涉反對掌有實權的大臣。拉藏汗攻擊桑杰嘉措“以一年幼的達賴喇嘛為護符而掌握黃教政權”。并不愿意成為達賴喇嘛的倉央嘉措作為五世達賴轉世靈童的公開與五世達賴死訊的公開,同時進行,F(xiàn)在想起來是多么不可思議:一個生命的死與一個生命的生本只相差一年,可是這種秘密的交替居然經(jīng)歷了漫漫十五年。
倉央嘉措在政治的風口浪尖上被推出同樣并非藏王桑杰嘉措所自愿 ,藏王的使者在密奏康熙后,自京返藏途中宣布六世達賴已厭世。接著康熙“以第巴(藏王)始終反復持兩端,乃追還其使,傳集各蒙古宣示密封。”藏王政治上陷入困境,倉央嘉措的處境更是可想而知。
據(jù)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的(倉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民間資料及我的采訪表明:倉央嘉措不愿出任六世達賴一方面是他正沉溺于熱戀;一方面他天然是一個淡泊名利心志高遠的“超凡脫俗”之人,不論是他曾怎樣地想沉淪于凡俗之中。
對的!倉央嘉措心里最最不可割舍的是熱戀的姑娘。突然被公布為六世達賴,要遠離可愛的家鄉(xiāng),遠離美麗的姑娘,縷縷相思剪不斷理還亂:
圖章蓋在紙上/何嘗會懂人言/信義相愛之。w在各人心坎
門聲心愛的人/可作終身伴侶?/他道:“除非死別/活著永不分離”!
入主布達拉宮坐上黃教六世達賴的寶座對許多人可能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可是對于倉央嘉措?yún)s如同把一只雄鷹關在了一金色的牢籠之中。倉央嘉措企盼到海闊天空中飛翔,渴望到心愛姑娘的身邊倘祥。故鄉(xiāng)的一切都令他神往:
從那東方山頂/升起白白的月亮/未嫁少女的面容/顯現(xiàn)在我心上
在漫漫長夜之中,倉央嘉措獨對冷月表達對有情的忠貞。并違犯禁規(guī)與心上人重逢。
背后魔兇狠/無所怕與不怕/面前蘋果香甜/舍命也要摘它
想她想得眼花/如能這樣修法/此身就在今生/定會肉身成佛。
然而就在倉央嘉措被黃教戒律侄桔在布達拉宮時,他幼年相戀的姑娘卻被農(nóng)奴主奪走,倉央嘉措怎能不悲痛欲絕:
情人意超拉毛/是我獵人得的/卻被強權暴君/諾桑王子搶去。
倉央嘉措心中相思成癆,身上皮干肉瘦由怨生妒,由愛生恨:
姑娘不是媽媽所生/怕是桃樹生的/為什么她的愛情/比桃花謝的還快?
失戀后的倉央嘉措情緒極度低落,他想到了死,他彈響了自己生命的 “死亡回響曲”:
對于無常和死/若不常常思量/雖有蓋世聰明/也同傻子一樣。
倉央嘉措在藏王桑杰嘉措的嚴格監(jiān)督下開始了學經(jīng)。自由生活慣了的倉央嘉措,雖然因失戀五內俱焚可是仍坐不下來,時時厭學出去散步。經(jīng)師們尾追懇請他坐下聽經(jīng),唯恐桑杰嘉措追究責任,倉央嘉措往往為經(jīng)師及自己這種心驚不安的學經(jīng)方式而凄然淚下,常常用拳頭猛擊自己的頭擂自己的胸:“真沒想到,人世間的高低貴賤,歡樂悲傷全都集中到我一個人的頭上。”看到自己只要肯坐下聽經(jīng),經(jīng)師們便又是叩頭又是作揖,全然忘記了自己白發(fā)蒼染更是令倉央嘉措感嘆不已。倉央嘉措不僅被迫學了眾多的經(jīng)典還學了因明、詩歌和歷算。此外在冬季倉央嘉措還在雪地上跳各種金剛舞,據(jù)說他還被訓練成一個射箭能手。
隨著西藏上層統(tǒng)治階級之間矛盾日益尖銳,藏王桑杰嘉措為了達到其竊權攬政的目的,不讓倉央嘉措過問政事,并大興土木,新建寨后龍宮游苑,慫恿倉央嘉措尋芳獵艷,并為倉央嘉措放蕩不羈大開方便之門。就這樣,沉溺于失戀痛苦之中的倉央嘉措如一頭放歸的野馬一發(fā)而不可收。
可不是?初戀的夢破滅,生命中各種原始的欲望悄然復活;愛情圣殿的坍塌,生命中的毒蛇猛獸蠢蠢欲動。倉央嘉措這才意識到入主布達拉宮最讓自己受不了的是格魯派佛教禁僧侶結婚,接近女性。深宮大院,難鎖青春欲動。加上他相貌堂堂,英俊瀟灑,風流多情,有太多的女子崇拜于他鐘情于他。對極端禁欲主義的清規(guī)戒律倉央嘉措再也難以默守。而宗教的虛無神秘,加上愛情的虛無神秘都使他想掙脫這些,抓住一點現(xiàn)實的什么。
而圍繞他的政治角逐,更使得倉央嘉措急于尋找一種“生命的真在”。一切都在迫使倉央嘉措成為一個風流倜儻的人物。他自以為找到了一種解脫方式。白天,倉央嘉措以密法佛徒出現(xiàn),夜晚則化名蕩桑汪波游蕩于酒肆、民家及拉薩街頭,以至于竟在布達拉宮內:“身著翩翩綢緞,手戴閃閃金戒,頭蓄飄飄長發(fā),且歌且舞且飲。”
倉央嘉措一生只為情所惑,視權力地位如糞土。從開始的不愿“出任”六世達賴,到一七○二年(康熙四十一年)巡游日喀則時向其師班撣羅桑益西送回僧衣以示退戒,只保存世俗之權……從此,倉央嘉措更加花天酒地,放浪形骸,沉溺色欲。有時甚至公然無忌地大鬧特鬧,居然連康熙皇帝、拉藏汗、蒙古王公三番五次警告都置之不理。倉央嘉措寧肯放棄達賴尊位,絕不向皇帝王公退讓,為的就是唱出他心里最真最純的情歌。
藏族同胞從來不怪倉央嘉措風流浪蕩,只要是活佛的情緒,只要活佛做的事情,他們都表示認可,更何況一個了不起的活佛居然表達出跟他們凡人一樣的情感。所以他們對倉央嘉措更加偏愛。凡人有的,倉央嘉措也應有,既然被剝奪了,他理所當然可以尋求索取。他的真實、大膽、叛逆的個性,激起了藏胞對他的情歌格外的偏愛。
倉央嘉措才華橫溢,據(jù)《隆多喇嘛全集》載他有著述行世。
倉央嘉措著有《倉央嘉措情歌》等。《倉央嘉措情歌》采取了“諧體”的民歌形式,有音樂感有悟性靈性,多用口頭語,比興兼俱,具有濃郁的民歌風格!肚楦琛芳兪翘旎[之音,是他愛情生活的真實寫照,也可以說是一個宗教叛逆者尋花獵艷的心靈披露。他大膽追求愛情,反對扼殺人性。
“仰望喇嘛下頜/懇請指條明路/心兒卻尋找不見/跑到情人那去了//默想喇嘛的尊容/渴望心中顯見/卻見情人的臉蛋/在那腦海里涌現(xiàn)”
這是一位被教徒們奉為神明的宗教領袖心靈隱秘的徹底曝光。
倉央嘉措所袒露的思想完全符合年輕人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 。禁欲主義摧殘了詩人的身體和精神,宗教的清規(guī)戒律,束縛著僧侶的自由。倉央嘉措這只向往自由的雄鷹不甘心被囚禁在布達拉這個金色的籠子里,他向往人間煙火,向往愛情歡樂。他在詩中說的明白:
“入主布達拉宮時/叫持明白央嘉措/入主山下民房時/叫浪子蕩桑汪波!
倉央嘉措從不隱藏自己真正的“本真”,尤其在《情歌》中:人們都在說我/說的一點不錯/少年人的腳步/是到女店主家去過
倉央嘉措為了出入方便自由,絞盡了腦汁。他曾想打一個地下通道出入,可是動土工程太大易暴露,他想打通一個“空”中通道,可是布達拉宮宮墻高聳戒備森嚴太危險。于是他只好在布達拉宮的正門旁又私自開了一個側門,自帶鑰匙。
有一天晚上,倉央嘉措從側門溜出去會情人,沒想到黎明天降大雪倉央嘉措回宮時留下足跡,并且直到臥室。宮中侍僧疑賊人,嚷嚷開來,及至驗證鞋印,其風流韻事終被揭穿在光天化日之下。
在各種的指責、各種的疑問紛至沓來之際,那無法用語言描述微妙難言的心理感受還留在大活佛的心里,并且每一個細節(jié)都那樣真實細膩,只是帶著一種悲蒼而又凄美的神韻,倉央嘉措〈情歌〉中寫道:
“夜里去會情人/黎明天降大雪/還有什么秘密/雪地足印明白”
倉央嘉措身不由己地卷入以藏王桑杰嘉措與和碩特蒙古部落拉藏汗為代表的權力爭斗的旋渦中。倉央嘉措的行為暴露后,便更深地卷入到藏蒙兩方矛盾的旋渦中,并激起驚濤駭浪。
一七○一年(康熙四十年),拉藏汗向清廷密奏,指責倉央嘉措行為不端,意在搞垮桑杰嘉措,因六世達賴喇嘛是桑杰嘉措指定的。一七○五年(康熙四十四年)桑杰嘉措指使人在拉藏汗的食物里下毒,由此爆發(fā)了一場激烈的戰(zhàn)爭。一七○五年拉藏汗進軍拉薩。一七○六年桑杰嘉措被俘處死,被認為不合教規(guī)的倉央嘉措詔送京師。押解途中,年僅二十三歲的活佛看到青海湖湖光之后,仿佛是聽到了情人的呼喚,就開始不停地唱著自己的“拉伊”——《倉央嘉措情歌》,倉央嘉措似乎一下子從桑杰嘉措與拉藏汗為代表的兩派爭斗中解脫了出來。他唱著,盡情地宣泄在深宮中壓抑的情感:
“一箭射中鵠的,箭頭鉆進地里,遇到我的戀人,魂兒也跟她飛去 !
那情歌溶入了怎樣的一種生命的悟性,還有怎樣的一種致命的孤獨,那是怎樣深刻的一種致命的孤獨!
倉央嘉措癡迷在自己的情歌中,頭也不回地徑直走入青海湖,讓那透明的湖水永永遠遠地湮沒了自己。為情所苦為情所繞的活佛終于得到了一種最終的解脫,一種徹底的解脫。
關于最后的結局,尚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結局沒有這么浪漫,這只是好心人的附會。
一說六世達賴是被處死在青海湖畔,一說六世達賴是被賜死在青海湖畔,一說是病死在青海
湖畔。這是一個眾說紛紜的結局。
但是依我看,殉情是比較可信的。這點可以從他的《情歌》中悟出來。
“鵠的”一方面指“靶子”,一方面是指“天鵝”。鴻鵠不正是天鵝嗎?而天鵝不就是生活在青海湖畔。一箭射中天鵝,天鵝鉆進湖里。也只有鉆入青海湖,讓人的魂兒也跟它鉆進水里。這是通向神秘的路標。這是一種神秘的暗示。這為六世達賴收魂于青海湖提供了神秘的暗示。
另外,倉央嘉措雖然將康熙皇帝、拉藏汗、蒙古王公一次又一次警告都置之不理,但如他這樣靈氣的人早感到了這一切,乃至生命受到了從沒有過的嚴重的威協(xié)?刹皇?他比任何一個人都意識到了這場斗爭結局不祥,他唱出了最后一首生命的絕唱:
請求潔白仙鶴/借借你的翅膀/去遙遠地方/飛游一次理塘。
有人用宿命論解釋說倉央嘉措預言了自己將在理塘投胎轉世?滴鯙榱税捕ㄎ鞑氐幕靵y,從理塘找來了噶桑嘉措,冊封為七世達賴喇嘛。有人說倉央嘉措的情人在理塘(情人父親是商人,情人隨父到達理唐)。
我以為,這為倉央嘉措淹沒于青海湖又一次提供了神秘詮釋:天鵝與仙鶴不都是湖中靈物,水中的精靈,都是可寄托癡情愁緒的呀!倉央嘉措一定是在青海湖畔看到了潔白的仙鶴,便把青海湖當成了“理塘”,尋仙鶴而去,化為云煙溶進青海湖的煙波浩渺之中?墒,沒有人能真正明白。就算是明白了溶入表海湖也無法明白真正溶到了哪里。那是一種空。悟空。
那是一種無天無地無你無我的境界。
無人知道活佛死在青海湖中到底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更無人知道他最后的時光是怎樣的時光?墒,六世達賴失蹤在青海湖畔這一點是沒有任何疑問的。松巴堪布的《青海史》說:倉央嘉措在赴京途中,死于青海上部的兗嘎諾爾湖!镀呤肋_賴傳》:……路上倉央嘉措受到漢藏家數(shù)萬信徒頂禮。后到袞噶爾,并在此地去世。其屬下念其恩德,含淚為之祈禱。
倉央嘉措尸體被迎往西寧,數(shù)日內信徒獻供祈禱!段鞑乩锸吕罚骸皞}央嘉措于四十六年(一七○七年)行至青海工噶落地方圓寂!睗h文正史《圣祖實錄》:“康熙四十五年(一七○六年)理藩院題,駐扎西寧喇嘛報稱,拉藏送來假達賴喇嘛,行至西寧口外病故。”
綜上所述倉央嘉措一七○六年死于青海無誤,時年二十三歲(或二十四歲)
《倉央嘉措情歌》那是為了愛情在青海湖迷失生命的活佛癡情的呼喚;蛟S,倉央嘉措成了達賴喇嘛之后在那深宮大院中更明白了情感的珍貴,義無返顧地把自己溶進那情天孽海。或許,從權力爭斗的漩渦中走出后他更明白情感的圣潔,毫不返悔地溶入那女兒情長,任那情感的瓊液浸沒了自己。
“揮手從滋去,更那堪凄然相向”。更何況倉央嘉措走向湖水時是徑直走進去的,根本就沒有回頭,根本就沒有。
只有活佛自己可以用語言形容那種被青海湖水湮沒那一瞬微妙的感受,只有活佛自己可以形容那被女兒的情與愛完完全全沒沒的感受。
六世達賴一七○八年至一七一○年在職,真可以說是轉瞬即逝,唯有《倉央嘉措情歌》與青海湖水一般世代流芳,聲名遠播。近三百多年來,這些情歌一直在藏族蒙族人民的口頭縈繞真可謂家喻戶曉,歷久彌新!秱}央嘉措情歌》是青藏高原最流行的情歌;《倉央嘉措情歌》是青藏高原最深入人心的民歌。倉央嘉措的才情,千百年來還氤氳在青海湖的煙波浩渺中。倉央嘉措因青海湖而得到另一種生命,一種永恒的生命。
由于青海人宗喀巴創(chuàng)立的藏傳黃教在中亞西亞和遠東在政治上的極大影響,和碩特部的這種崇高的地位引起喀耳木克部的另一部落 ——準噶爾境內綽羅斯部的首領策零敦多布的嫉妒,率兵進軍西藏。拉藏汗保衛(wèi)布達拉宮到最后,于逃亡時被殺。和碩特部在西藏的保護國遂告結束。而拉藏汗也隨權力之爭消失得無影無蹤。當人們一遍一遍唱著倉央嘉措的“拉伊”時,沒有人再提起那個一時稱雄的拉藏汗。真正被歷史的云煙湮沒的不是六世達賴而是逼他于死地的拉藏汗。
“僅僅穿上紅黃袈裟,假若就成喇嘛,那湖上金黃色野鴨,豈不也能超渡眾生?”什么真達賴假達賴,倉央嘉措不知不覺已成為青藏人民心中最有生命活力最有魅力的達賴,永遠的無冕精神。
而《倉央嘉措情歌》,在倉央嘉措溶入青海湖之前并不怎么流行,可是從他湮沒在青海湖中,那情歌便與青海湖一般得到一種永生,并很快地在青海、西藏、內蒙、甘肅、四川等地流傳開來。
六、詩集
倉央嘉措的身世更為他的情詩增添了浪漫而神秘的色彩。他的經(jīng)典的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詩》,匯聚了他的六十多首情詩。如今已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幾乎傳遍了全世界,新的譯作層出不窮。而在民間,有倉央嘉措的情詩達 200多首。在今天的西藏,很多人都會唱以他的詩改編的歌。
附:書目介紹
1.倉央嘉措詩歌的版本眾多,于道泉教授編譯的藏文、漢譯、英譯對照本《第六代達賴喇嘛倉洋嘉錯情歌》(1930年版),收了62首。
2.1978 年西藏自治區(qū)文化局資料室搜集、編入《倉洋嘉錯情歌》一書的共 66首。《西藏歌謠》(民族出版社 1959年版)亦有收錄。
3.《倉洋嘉錯情歌》(青海民族出版社 1980年5月版)收錄計 74首,由王沂暖教授整理編譯,漢藏對照,迄今算的上是最為完整的版本了。
4.《倉央嘉措秘史》(青海人民出版社)龍仁青著,這部傳記體小說描述了倉央嘉措傳奇的一生。
寄語:莫怪活佛倉央嘉措,風流浪蕩,他想要的,和凡人沒什么兩樣。
倉央嘉措詩歌
那一世
那一刻 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 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 閉目在經(jīng)殿香霧中驀然聽見 你頌經(jīng)中的真言
那一日 壘起瑪尼堆不為修德 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 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jīng)筒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瞬,我飛升成仙,不為長生,只為佑你平安喜樂
十誡詩
第一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xù)。
第九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里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里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里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