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高三物理上冊期末考試試題

時間:2016-11-29 15:06: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 ]
高三物理
1.從手中豎直向上拋出的小球,與水平天花板碰撞后又落回到手中,設(shè)豎直向上的方向為正方向,小球與天花板碰撞時間極短.若不計空氣阻力和碰撞過程中動能的損失,則下列圖象中能夠描述小球從拋出到落回手中整個過程運動規(guī)律的是( 。
A. B. C. D.
 
2.如圖所示,頂角為直角、質(zhì)量為M的斜面體ABC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A=30°,斜面體與水平面間動摩擦因數(shù)為μ.現(xiàn)沿垂直于BC方向?qū)π泵骟w施加力F,斜面體仍保持靜止?fàn)顟B(tài),則關(guān)于斜面體受到地面對它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的大小,正確的是(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 。

A.N=Mg,f= B.N=Mg+ ,f=μMg
C.N=Mg+ ,f= D.N=Mg+ ,f=
 
3.用如圖a所示的圓弧一斜面裝置研究平拋運動,每次將質(zhì)量為m的小球從半徑為R的四分之一圓弧形軌道不同位置靜止釋放,并在弧形軌道低點水平部分處裝有壓力傳感器測出小球?qū)壍缐毫Φ拇笮.已知斜面與水平地面之間的夾角θ=45°,實驗時獲得小球在斜面上的不同水平射程x,后作出了如圖b所示的F﹣x圖象,g取10m/s2,則由圖可求得圓弧軌道的半徑R為( 。

A.0.125m B.0.25m C.0.50m D.1.0m
 
4.如圖所示,兩水平虛線ef、gh之間存在垂直紙面向外的勻強(qiáng)磁場,一質(zhì)量為m、電阻為R的正方形鋁線框abcd從虛線ef上方某位置由靜止釋放,線框運動中ab始終是水平的,已知兩虛線ef、gh間距離大于線框邊長,則從開始運動到ab邊到達(dá)gh線之前的速度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圖象合理的是( 。

A. B. C. D.
 
5.關(guān)于行星繞太陽運動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橢圓軌道上繞太陽運動
B.行星繞太陽運動時位于行星軌道的中心處
C.離太陽越近的行星的運動周期越長
D.所有行星軌道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公轉(zhuǎn)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計20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意.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錯選或不答的得0分.
6.為了驗證平拋運動的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jìn)行試驗,小錘打擊彈性金屬片,A球水平拋出,同時B球被松開,自由下落,關(guān)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兩球的質(zhì)量應(yīng)相等
B.兩球應(yīng)同時落地
C.應(yīng)改變裝置的高度,多次實驗
D.實驗也能說明A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7.下列對牛頓第二定律的表達(dá)式F=ma及其變形公式的理解,正確的是(  )
A.由F=ma可知,物體所受的合外力與物體的質(zhì)量成正比,與物體的加速度成反比
B.由m= 可知,物體的質(zhì)量與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與其運動的加速度成反比
C.由a= 可知,物體的加速度與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與其質(zhì)量成反比
D.由m= 可知,物體的質(zhì)量可以通過測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到的合外力而求得
 
8.2013年6月20日,航天員王亞平在運行的天宮一號內(nèi)上了節(jié)物理課,做了如圖所示的演示實驗,當(dāng)小球在低點時給其一初速度,小球能在豎直平面內(nèi)繞定點O做勻速圓周運動.若把此裝置帶回地球表面,仍在低點給小球相同初速度,則( 。

A.小球仍能做勻速圓周運動B.小球不可能做勻速圓周運動
C.小球可能做完整的圓周運動D.小球一定能做完整的圓周運動
 
9.人通過滑輪將質(zhì)量為m的物體沿粗糙的斜面由靜止開始勻加速地由底端拉上斜面,物體上升的高度為h,到達(dá)斜面頂端的速度為v,如圖所示.則在此過程中(  )

A.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做功為mgh+ mv2B.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做功為 mv2
C.人對物體做的功為mghD.人對物體做的功大于mgh
 
  
三、簡答題:(共30分)
10.某同學(xué)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情況如圖1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O為橡皮條與細(xì)繩的結(jié)點,OB和OC為細(xì)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畫出的圖.

(1)如果沒有操作失誤,圖乙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
(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xué)方法是      .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實驗時,主要的步驟是:
A.在桌上放一塊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鋪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
B.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xì)繩,細(xì)繩的另一端系著繩套;
C.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結(jié)點到達(dá)某一位置O,記錄下O點的位置,讀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D.按選好的標(biāo)度,用鉛筆和刻度尺作出兩只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1和F2的圖示,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xì)繩套拉橡皮條使其伸長,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記下細(xì)繩的方向,按同一標(biāo)度作出這個力F′的圖示;
F.比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們是否相同,得出結(jié)論.
上述步驟中,①有重要遺漏的步驟的序號是      和      ;
②遺漏的內(nèi)容分別是      和     。
 
11.某實驗小組欲以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和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圖中A為小車,B為裝有砝碼的小盤,C為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木板,小車通過紙帶與電磁打點計時器相連,小車的質(zhì)量為m1,小盤(及砝碼)的質(zhì)量為m2.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時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B.每次改變小車質(zhì)量時,應(yīng)重新平衡摩擦力
C.本實驗中應(yīng)滿足m2遠(yuǎn)小于ml的條件
D.在用圖象探究小車加速度與受力的關(guān)系時,應(yīng)作a﹣ml圖象
(2)某同學(xué)平衡好摩擦阻力后,在保持小車質(zhì)量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多次改變砝碼重力,作出小車加速度a 與砝碼重力F的圖象如圖乙所示.若牛頓第二定律成立,重力加速度g=10m/s2,則小車的質(zhì)量為      kg,小盤的質(zhì)量為      kg.
(3)實際上,在砝碼的重力越來越大時,小車的加速度不能無限制地增大,將趨近于某一極限值,此極限值為      m/s2.
 
 
四、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每題10分共計30分.解答時請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
12.質(zhì)量為2kg的物體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作直線運動,一段時間后撤去F,其運動的v﹣t圖象如圖所示.g取10m/s2,求:
(1)物體與水平面間的運動摩擦因數(shù)μ;
(2)水平推力F的大小;
(3)0﹣10s內(nèi)物體運動位移的大。

 
13.一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圖1所示,已知物體所受水平拉力F隨時間t的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物體相應(yīng)的速度v隨時間t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3所示.求:

(1)0~8s時間內(nèi)拉力的沖量;
(2)0~6s時間內(nèi)物體的位移;
(3)0~10s時間內(nèi),物體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14.一質(zhì)量m=0.6kg的物體以v0=20m/s的初速度從傾角為30°的斜坡底端沿斜坡向上運動.當(dāng)物體向上滑到某一位置時,其動能減少了△Ek=18J,機(jī)械能減少了△E=3J.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體向上運動時加速度的大小;
(2)物體返回斜坡底端時的動能.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C.2. C3.B. 4.D.5.D
二.多選題
6. BC.7. CD.8.BC9.BD
三、簡答題:(共30分)
10(1)F′,(2)B,(3)C、E,未記下兩條細(xì)繩的方向,未說明把橡皮條的結(jié)點拉到位置O.
 
11.1)C;(2)2. 04;0.061;(3)10
 
四、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每題10分共計30分.解答時請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
12.(1)物體與水平面間的運動摩擦因數(shù)μ為0.2;
(2)水平推力F的大小為6N;
(3)0﹣10s內(nèi)物體運動位移的大小為46m.
 
13.
(1)0~8s時間內(nèi)拉力的沖量為18N•s;方向向右.
(2)0~6s時間內(nèi)物體的位移為6m;
(3)0~10s時間內(nèi),物體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為30J.
14.(1)物體向上運動時的加速度大小為6m/s2
(2)物體返回斜坡底端時的動能80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