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浮力
一、浮力( )
1.浮力: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向上浮的力叫 浮力 。
2.符號:
3.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 =G-F
4.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5.浮力的施力物體:液體
6.浸在氣體中的物體也受到氣體對物體的浮力。
二、浮力的產(chǎn)生
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力。
2、浮力是液體對物體的壓力的合力。
三、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1、實驗方法------ 控制變量法 。
2、實驗結(jié)果表明
物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guān),跟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二節(jié) 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內(nèi)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2.數(shù)學(xué)表達(dá)式: =
3.用于計算的導(dǎo)出式:
4.適用范圍:液體和氣體
二、關(guān)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討論
1.區(qū)分:浸沒、浸入、浸在、沒入;
2. 。 ------液體的密度
——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體積;
3. —— 決定式
表明浮力大小只和 、 有關(guān),浮力大小與物體的形狀、密度,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及物體在液體中是否運動等因素?zé)o關(guān)。
第三節(jié) 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yīng)用
一、 物體的浮沉條件
1.浮力與重力的關(guān)系
上。 F浮>G 懸浮:F浮 = G
下沉: F浮
2.物體密度與液體密度間的關(guān)系
研究條件:實心物體浸沒在液體中,受重力和浮力。
浮力: = g ; 重力:G = g
> G 上。 >
= G 懸浮: =
< G 下沉: <
= G 漂。 >
3.浮沉條件的討論
(1)上浮和下沉是不平衡態(tài);
懸浮和漂浮是平衡(靜止)態(tài)
(2)上浮、下沉和懸浮: =V;
漂。
(3)空心物體運用浮沉條件時可以用物體的平 均密度 與液體密度 比較
二、浮力的應(yīng)用
1、我國古代對浮力的應(yīng)用
獨木船 、浮橋 、孔明燈 、 以舟稱物 、以舟起重等。
2、現(xiàn)代應(yīng)用
輪 船
(1)工作原理:將鋼鐵制成空心的輪船,可以排開更多的水,漂浮在水面上。
(2)排水量( ):
輪船滿載時排開水的質(zhì)量:
= g 則 =G
∴ + =
潛水艇
(1)模擬潛水艇:用注射器向密封的瓶內(nèi)打起,將瓶內(nèi)的水排出,瓶向上浮起
(2)工作原理:靠改變自身重力上浮和下潛。
氣球和飛艇:內(nèi)部充有小于空氣密度的氣體
工作原理:靠空氣浮力升空
三、注意區(qū)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1.上浮、漂浮、懸浮;
2.物重G與視重G視;
3.物重G與物體排開的液重G排液;
4.物體質(zhì)量m與物體排開液體的質(zhì)量m排;
5.物體的密度ρ物與液體的密度ρ液;
6.物體的體積V物、物體排開液體積V排、物體露出液面的體積V露。
一、浮力( )
1.浮力: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向上浮的力叫 浮力 。
2.符號:
3.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 =G-F
4.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5.浮力的施力物體:液體
6.浸在氣體中的物體也受到氣體對物體的浮力。
二、浮力的產(chǎn)生
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力。
2、浮力是液體對物體的壓力的合力。
三、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1、實驗方法------ 控制變量法 。
2、實驗結(jié)果表明
物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guān),跟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二節(jié) 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內(nèi)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2.數(shù)學(xué)表達(dá)式: =
3.用于計算的導(dǎo)出式:
4.適用范圍:液體和氣體
二、關(guān)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討論
1.區(qū)分:浸沒、浸入、浸在、沒入;
2. 。 ------液體的密度
——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體積;
3. —— 決定式
表明浮力大小只和 、 有關(guān),浮力大小與物體的形狀、密度,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及物體在液體中是否運動等因素?zé)o關(guān)。
第三節(jié) 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yīng)用
一、 物體的浮沉條件
1.浮力與重力的關(guān)系
上。 F浮>G 懸浮:F浮 = G
下沉: F浮
2.物體密度與液體密度間的關(guān)系
研究條件:實心物體浸沒在液體中,受重力和浮力。
浮力: = g ; 重力:G = g
> G 上。 >
= G 懸浮: =
< G 下沉: <
= G 漂。 >
3.浮沉條件的討論
(1)上浮和下沉是不平衡態(tài);
懸浮和漂浮是平衡(靜止)態(tài)
(2)上浮、下沉和懸浮: =V;
漂。
(3)空心物體運用浮沉條件時可以用物體的平 均密度 與液體密度 比較
二、浮力的應(yīng)用
1、我國古代對浮力的應(yīng)用
獨木船 、浮橋 、孔明燈 、 以舟稱物 、以舟起重等。
2、現(xiàn)代應(yīng)用
輪 船
(1)工作原理:將鋼鐵制成空心的輪船,可以排開更多的水,漂浮在水面上。
(2)排水量( ):
輪船滿載時排開水的質(zhì)量:
= g 則 =G
∴ + =
潛水艇
(1)模擬潛水艇:用注射器向密封的瓶內(nèi)打起,將瓶內(nèi)的水排出,瓶向上浮起
(2)工作原理:靠改變自身重力上浮和下潛。
氣球和飛艇:內(nèi)部充有小于空氣密度的氣體
工作原理:靠空氣浮力升空
三、注意區(qū)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1.上浮、漂浮、懸浮;
2.物重G與視重G視;
3.物重G與物體排開的液重G排液;
4.物體質(zhì)量m與物體排開液體的質(zhì)量m排;
5.物體的密度ρ物與液體的密度ρ液;
6.物體的體積V物、物體排開液體積V排、物體露出液面的體積V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