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獨自坐在書桌前,傾聽著屬于夜晚的寧靜。不經(jīng)意間抬起頭,發(fā)現(xiàn)幾張略顯古老的照片,被壓在書下,只露出一角。輕輕掀起書,拿出照片。
第一張照片,引入眼簾的景物是一棟木屋,一棟呈現(xiàn)古老氣息的木屋。木屋很寬,只是只有一層。在木屋的前面站著一個小男孩,他的臉上灑滿了陽光,促使他瞇起了眼。小小的身軀上多件衣服穿在身上。衣服雖不是怎么破爛,但也絕不是如何光彩鮮艷的,而且不少地方也長出了“胡須”。咦?我心中一驚,這不是我嗎?于是我快速的在我的記憶長河之中尋找著這段記憶。哦,那是我五歲的時候。那天姑姑回家,帶了很多東西,其中一樣便是照相機。那是的我對照相機全然不知,只知道那個小黑盒子是一位畫技及其高超的畫家。它畫的畫和原來一模一樣,只是縮小了。于是我請它為我畫了一張畫像。
換過第一張照片,目光移上第二張照片。我不禁為照片上的內(nèi)容而發(fā)呆了。照片上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好多人在一個諾大的廣場。在照片正中間站著一排人。每個人都充滿了笑容。在人的后面是一棟高大的建筑物。整體紅色給人喜慶的感覺,它有三個門,中間,兩旁的門次之。而最引人注意的是大門上掛的一幅巨大的畫像。是毛主席!天安門!我不禁驚呼起來。一瞬間我的記憶如潮水般涌出。這不正是自己去年暑假去北京旅游的照片嗎?
將兩張照片放在桌上。細細觀賞。不禁暗自感嘆到這些年的變化如此之大啊仿佛跨時代似的,呼一下周圍一切都變了。再想想這幾年的家鄉(xiāng),鋪上柏油路,各種電器在家中出現(xiàn)……原來不知不覺中社會進步了。
閉上雙眼,各種昔今的圖片在我腦中徘徊。傳真機,黑白電視,收音機,手機,電腦,數(shù)字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