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高一語文必修四文化常識

時間:2017-06-21 10:45: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 ]
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四單元文化常識 《望海潮》
1高牙——《望海潮》“千騎擁高牙”:高牙,古代行軍有牙旗在前導(dǎo)引,旗很高,故稱“高牙”。 2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
安人,北宋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3形勝:地理條件優(yōu)越。 4.云樹:茂密如云的林木。
5重湖:這里指西湖,西湖以白堤為界,分為外湖、里湖,故稱重湖。 6.疊巘(yǎn)):重疊的山峰。 7三秋:農(nóng)歷九月。
8.羌管弄晴:悠揚(yáng)的羌笛聲在晴空中飄蕩。笛子出自羌族,故稱羌管。這里泛指樂器。 9千騎擁高牙:千騎:形容州郡長宮出行時隨從眾多。
高牙:古代將軍旗竿用象牙裝飾,故稱牙旗。這里指大官高揚(yáng)的儀仗旗幟。
10.鳳池:即鳳凰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多代指中書省,這里泛指朝廷。
《水龍吟》
1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jì)南府歷城縣(今濟(jì)南市歷城區(qū)遙墻鎮(zhèn)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
將領(lǐng),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jì)南二安”。
2楚天----戰(zhàn)國時期楚國據(jù)有南方大片土地,所以古人泛稱南方的天空為楚天。
3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和像海螺形狀的發(fā)髻,這里用以比喻高矮和形狀各不相同的山嶺。 4莼鱸之思----晉朝吳地人張翰,字季鷹!妒勒f新語》記載:他在洛陽做官,在秋季西風(fēng)起時,想
到家鄉(xiāng)莼菜羹和鱸魚膾的美味,便立刻辭官回鄉(xiāng)。后來的文人將思念家鄉(xiāng)、棄官歸隱稱為莼鱸之思。
5建康——《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柳敬亭傳》:“余讀《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薄洞阂瓜灿辍罚骸皶钥醇t濕處,花重錦官城!薄<指南錄>后序》:“自海道至永嘉來三山,為一卷。
6吳鉤:古代吳地制造的一種寶刀。把吳鉤看了:吳鉤是春秋時期流行的一種彎刀,它以青銅鑄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滿傳奇色彩,后又被歷代文人寫入詩篇,成為馳騁疆場,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征。在眾多文學(xué)作品中,吳國的利器已經(jīng)超越刀劍本身,上升成為一種驍勇善戰(zhàn)、剛毅頑強(qiáng)的精神符號。 7膾:把魚、肉切細(xì)。
8劉郎才氣:雄才大略的劉備。 9倩:請別人為自己做事。 10紅巾翠袖:代指女子。 11揾:擦拭眼淚。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1.一片神鴉社鼓:社日是古代農(nóng)民祭祀土地神的節(jié)日。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后開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為社日。唐代詩人王駕有《社日》一詩,主要是描繪社日的歡樂場面。
2.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漢大將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顯赫武功,
成為中華民族武將的榮譽(yù)之一。 3榭:建在高臺上的房子。 4元嘉—— “元嘉草草”,年號(“元嘉”為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漢初開始帝王用來紀(jì)年的一
種名號,一般帝王遇登基、天降祥瑞、內(nèi)訌?fù)鈶n等大事,都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常用年號稱皇帝,如永樂皇帝、乾隆皇帝
5神鴉:指在廟里吃祭品的烏鴉。社鼓:祭祀時的鼓聲。整句話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時期,當(dāng)?shù)乩习傩罩话逊鹭傡舢?dāng)作供奉神祇的地方,而不知道它過去曾是一個皇帝的行宮。
《醉花陰》
瑞腦銷金獸----瑞腦香在金獸爐中焚燒著。
《念奴嬌•赤壁懷古》
1羽扇綸(guān)巾:古代儒將的便裝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綸巾,青絲制成的頭巾。 2酹—— “一尊還酹江月”,酹,以酒灑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檣櫓(qiánglǔ):這里代指曹操的水軍戰(zhàn)船。檣,掛帆的桅桿。櫓,一種搖船的槳!
《竇娥冤》
1.縹緗:代指書籍?~,青白色的絲織品;緗,淡黃色的絲織品。古人習(xí)慣用這兩種絲織品包書或做書袋,故以此作為書籍的代稱。
2.春榜:唐宋考進(jìn)士都在春季,后世稱進(jìn)士考試為春榜。
3.宮調(diào):古代音樂有宮、商、角、徵、變徵、羽、變宮七音,以其中任何一聲為主,均可構(gòu)成一種調(diào)式。凡以宮聲為主的調(diào)式稱“宮”,以其他各聲為主的稱“調(diào)”,合稱“宮調(diào)”。 4.祗(zhī)候:比較高級的衙役。
5.刷卷:上級官員考察下級衙門的刑獄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對自己的謙稱。
7.《本草》指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藥書。
8.跖:傳說是春秋末年奴隸起義的首領(lǐng),過去被誣稱為“盜跖”。顏淵,孔子弟子,被推崇為“賢人”。盜跖,顏淵,這里泛指壞人、好人。
9.元雜劇的角色有旦、末、凈、雜四類。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 (1)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少年女角色)、貼旦(丫環(huán))、搽旦(不正派的女人)。 (2)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末(老年男子)等。沖末(男配角)。 (3)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一般扮演性情惡劣、舉動粗野的人物),如李逵、張飛。凈的次要角色稱副凈。 (4)丑,俗稱小花臉,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注:元雜劇原本無“丑”的行當(dāng),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元雜劇中無“生”之稱,“末”即“生”也)(5)雜,雜角。如:孛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潔(和尚)、駕(皇帝)、邦老(強(qiáng)盜)、徠兒(小廝、小男孩)等。 10.老身:老婦人自稱。
11當(dāng)壚:對著酒壚;在酒壚前賣酒。壚,古代酒店前放酒甕的土臺子。 12繡闥:婦女的居室。
13短籌:*。籌是古時計數(shù)和占卜用的工具,這里比喻壽數(shù)。 14恓惶:煩惱不安的樣子。
15市曹典刑:在鬧市里執(zhí)行死刑。市曹:熱鬧街市。典刑:按法行刑。
16萇弘化碧:萇弘:周朝時期,劉文公的大夫萇弘,一生忠于朝廷,后蒙冤為人所殺,傳說其血化為碧玉。
17亢旱:大旱,亢:極。汗涔涔:汗水不停的留下。
《拿來主義》
1冠冕:(1)指仕宦的代稱!侗笔贰た苈宓葌髡摗罚骸肮诿嶂ⅲ(dāng)時莫與比焉。”(2)指第一;首位。 《三國志·蜀志·龐統(tǒng)傳》:“徽甚異之,稱統(tǒng)當(dāng)為南州士之冠冕!辩妿V《詩品序》:“此皆五言之冠冕! (3)指體面!豆賵霈F(xiàn)行記》第五十六回:“有些老一輩人見他話說得冠冕,都說,‘某人雖有嗜好,尚還有自愛之心。’”冕:古代帝王的禮帽。
2殘羹冷炙:吃剩的飯菜,借指權(quán)貴的施舍。炙:烤肉。
《廉頗藺相如列傳》
1拜—— “拜為上卿”,拜,用一定的禮節(jié)授與某種名為或官職。常用官職升遷詞語:(1)授官:除
拜 (2)升官:遷 擢 (3)降官:謫 左遷 (4)免官:罷 黜 (5)招聘:征 辟 (6)京官調(diào)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辭職:乞骸骨 2上卿:戰(zhàn)國時德官階。 3宦者令:宦官的頭目。
4舍人:左右親信或門客的通稱。
5肉袒伏斧質(zhì):肉袒,把上身袒露出來。質(zhì):殺人時作墊用的砧板。 5美人:妃嬪。
6齋戒—— “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禮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葷,
表示誠心致敬。
7列觀----一般的宮殿,這里指章臺。觀:宮廷中高大華麗的樓臺。 8有司——《廉頗藺相如列傳》“召有司案圖”:“有司”,官吏的通稱。古代設(shè)官分職,各有專司,所
以稱官吏為“有司”
9九賓—— “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保壕刨e: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禮節(jié)。九賓,由儐相九人依
次傳呼接引賓客上殿。
10堅明約束:堅守契約。堅明:堅決明確的。約束:遵守約定。 11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嚴(yán):尊重。修敬:表示敬意。修:整飾。 12.湯鑊:古代一種酷刑,用滾水烹煮。
13上大夫:大夫中的官階,比卿低一級。 14.壽(為壽):向人敬酒或獻(xiàn)禮。
15.位在廉頗之右:秦漢以前,以右為尊。
16負(fù)荊:背著荊條,表示愿受責(zé)罰。這是向?qū)Ψ秸堊锏囊环N方式。
17將軍;春秋時以卿統(tǒng)軍,因此卿統(tǒng)稱將軍。戰(zhàn)國時將軍開始作為武官名。
《蘇武傳》
1.《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記載西漢的歷史,作者班固。 2郎;官名,漢代專職皇帝的侍從官。 3.節(jié):又稱“旄節(jié)”,以竹為竿,上綴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憑證)。 4.假吏:臨時充任的官吏。 5.斥候:偵察兵。
6.閼氏:匈奴單于的配偶的稱號,如同王后。
7.蠻夷:古代用以指邊遠(yuǎn)民族。四夷:為對中國邊區(qū)文化較低各族之泛稱也。即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的合稱。
8.奉車:皇帝出行時的侍從,掌管皇帝的車馬。 9.后土:地神,相對皇天而言。 10.宦騎:侍衛(wèi)皇帝的騎馬的宦官。 11.黃門駙馬:宮中掌管車輛馬匹的官。
12.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獵的場所,在長安西,周圍三百里。 13.相坐:相連坐(治罪)。一個人犯了罪,有關(guān)的人連同治罪,叫“連坐”或“相坐”。 14.株連:指一人有罪而牽連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樹根,根與根之間牽連甚多。 15丈人——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對老人和長輩的尊稱。對尊長者和同于朋輩間的稱謂有:
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16爵通侯----爵位封為通侯。通侯,爵位名,秦代制爵二十級,一級叫徹侯。漢朝繼承秦制,
后因漢武帝名徹,避諱改為通侯,蘇建封為平陵侯。
17太夫人:蘇武的母親。18女弟:妹妹。19保宮:漢代拘禁犯罪官吏及其眷屬的地方。 20列將:一般將軍的總稱。
21斧鉞:古代軍法用以殺人的斧子。
《張衡傳》
1.《后漢書》,紀(jì)傳體斷代史,記載東漢的歷史,作者范曄。
2.三輔:漢朝以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fēng)三個地區(qū)為三輔,在今陜西西安附近。 3.太學(xué):古代設(shè)在京城的全國學(xué)府。 4.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五部經(jīng)書。
5.六藝:說法有兩種。一種是,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xué)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包括禮、樂、射、御、書、數(shù)。禮即禮節(jié),樂即音樂,射即射騎技術(shù),御即駕馭馬車的技術(shù),書為書法,數(shù)為算數(shù)。還有一種說法將六藝解釋為六經(jīng),即《易經(jīng)》、《尚書》、《詩經(jīng)》、《禮記》、《樂經(jīng)》、《春秋》。
6.孝廉:漢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被推舉的人稱為“孝廉”。 孝廉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來“孝廉”這個稱呼,也變成明朝、清朝對舉人的雅稱。 7.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
8.兩都: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也稱“二京”。 9.傅會:文章的組織、布局、命意、修辭,也作“附會”。 10.公車:漢代官署名,臣民上書和征召,都由公車接待。 11.閹豎:對宦官的蔑稱。
12.豪右:豪族大戶。秦漢時,豪族住在城市的右邊,故稱“豪右”。 13.下車:官吏初到任。 14.視事:官員到職工作。
15.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請求辭職,意為請求賜還自己的身體,回家鄉(xiāng)去。 16.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如:永寧元年,稱病上書致仕。(《后漢書》)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還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稱,蓋指官員辭職歸家。源于周代,漢以后形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