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消防演習能否取代地震演習?#】防震避險教育的好方式,無疑是進行防震演習。通過防震演習,可以使學生了解并掌握防災、避震、脫險及相互救治的知識和本領,了解并掌握減少或避免生命損失的常識和措施,提高學生們的防災意識,增強學生對災害的承受能力和抗御能力。那消防演習能否取代地震演習?和©無憂考網一起來看他們是怎么做的吧!
省會校園取經桑棗中學
四川安縣桑棗中學緊鄰北川,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創(chuàng),但由于平時的多次演習,地震發(fā)生后,全校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從不同的教學樓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沖到操場,以班級為組織站好,用時1分36秒,無一傷亡,創(chuàng)造了一大奇跡。
這一鼓舞人心的典型案例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發(fā),平時經常性地組織學生開展災害預防的宣傳和進行突發(fā)事件的預防演練,才創(chuàng)造了這個汶川地震的個例。近,石家莊市很多縣、區(qū)的中小學、幼兒園的負責人都在學習桑棗中學校長葉志平抓學校安全工作的具體做法,“即使沒有新的思路,有他這種危機意識,按照他的方式做,也能見效。”一位學校校長說。
消防、地震演習區(qū)別大
很多中小學和幼兒園的同學們都參加過消防演習,每年3月27日,是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11月9日是消防宣傳日,附近的日子里,學校做的比較多的是關于消防的演習。但是對于地震逃生演練卻表現得十分陌生,采訪中,只有為數不多的學校組織過地震演練。
消防演習真的能替代地震演習嗎?河北省地震局有關專家分析,校園地震演習和消防演習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應對災害的應急處置能力,但還是有很大的區(qū)別:避險的災種不同,應對的方法也不同。
專家表示,校園地震災害緊急避險的應對方法主要是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所謂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反應。如果學生在教室內,不要急于向教室外跑,避免擁擠和建筑物倒塌造成傷害;如果學生是在操場或室外,則應注意避開建筑物或危險物,就近蹲下并雙手保護頭部。
地震演習開始走進校園
近日,石家莊市地震局組織了流動宣傳小分隊,在全市開展“防震避震知識進校園”活動。5月26日,石家莊市地震局組織專家走進友誼大街小學,為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防震避震課。他們采取邊講邊練習指導的方式,向孩子們講授在不同場景中的避震方式及如何識別地震謠傳等內容,使學生們在互動中掌握了正確的防震避震知識。
石家莊市教育部門有關人員表示,開設應對地震、火災等危機事件的專項教育,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據了解,省會第12中學、82中、85中、92中、95中、白佛小學、石崗二校、西三莊小學、南翟營小學等很多學校分別組織師生進行了地震逃生實戰(zhàn)演練,并對學生進行了防震知識及自救常識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