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3、如水益深,如火益熱。
4、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qiáng)。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7、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8、禹以四海為壑。
9、四海之內(nèi)皆將輕千里而告知以善。
10、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也。
1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2、求則得之,舍則失之。
13、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14、彼一時(shí),此一時(shí)也。
15、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
16、有為者亦若是。
17、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不直,則道不見。
19、天下之不助苗長(zhǎng)者寡矣。
20、古之人未嘗不欲仕也,又惡不由其道。
21、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時(shí)者也?鬃又^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則巧也;圣,譬則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
22、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23、我意欲正人心,息邪說。
24、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25、出于其類,拔乎其萃。
26、古之君子,過則改之。
27、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
28、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shí)之謂美,充實(shí)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29、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
30、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31、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2、盡信書,不如無書。
33、永言思,思孝惟則。
34、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35、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36、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3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38、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
39、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40、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矣!
41、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42、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3、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44、情至之語,自能感人。
45、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zhǎng)短。
46、人皆可以為堯舜。
47、人無廉恥,王法難治。
48、人之相識(shí),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49、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發(fā)
50、仁之實(shí),事親是也;義之實(shí),從兄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