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佛經(jīng)經(jīng)典語錄【三篇】

時間:2017-11-07 10:41: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 ]

【#勵志名言# #佛經(jīng)經(jīng)典語錄【三篇】#】本文《佛經(jīng)經(jīng)典語錄【三篇】》由©無憂考網(wǎng)勵志名言頻道整理,僅供參考。如果覺得很不錯,歡迎點評和分享~感謝你的閱讀與支持!


【篇一】佛經(jīng)經(jīng)典語錄


  【1】:在天地之間覓得一方安詳,聽風(fēng)雨,聽山語,聽禪語。

  【2】:心是一方硯,不空亦不滿。眼是一片天,不奢亦不貪。字是一盤餐,不膩亦不淡。深邃梅婷花向晚,零落幻影墨里寒。誰人涂抹香薰醉,禪語縈繞紫檀煙。

  【3】:佛曰:我執(zhí),是痛苦的根源。

  【4】:禪語梵音間,前塵舊事中,燈下思量著,我覺得心里似輕似重,這一生際遇似真似假。若是血肉相連的愛,一個人的離開,會讓另一個人隨之萎謝。你離開,我衰敗,心花零落,落地成灰。

  【5】:凡心千萬,心輪靜守,若悟不透,禪語一片,佛心一尊,看蕓蕓眾生里,多少的人,不是一路艱辛,淚流滿面,一路開懷,歡語一生,唯嘆自己的人生路,荊棘坎坷,這也許上蒼贈與的禮物,沒歷經(jīng)風(fēng)雨的人生,是無法承載,生命中的厚重!

  【6】:【禪語】1、智者不銳,慧者不傲,謀者不露,強(qiáng)者不暴。2、身做好事,言說好話,心存好念。3、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喜無聲,大愛無言。4、君子相交,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5、示弱而不逞強(qiáng),示拙而不逞能。6、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為人之所不能為。

  佛家經(jīng)典禪語語錄句子

  【7】:很多時候,我想去一個遠(yuǎn)離塵世喧嘩,有著明媚陽光,有著綠草擁簇的地皮上,靜靜的,靜靜的躺在綠草上,聆聽著大自然的禪語;這樣就算人生短促得像花開的聲音來不及溫暖瞳孔,我也愿意緊閉雙目慢慢地睡去。

  【8】:蘭亭序】蘭亭字,青花瓷,怎落筆,都可惜菩提語】菩提樹,聽禪語,怎痛訴,難相聚流星雨】流星雨,千年遇,怎品讀,難成賦琉璃盞】琉璃盞,覆彼岸,怎垂憐,都不晚胭脂寒】胭脂寒,如云煙,怎敷衍,都不愿琵琶弦】琵琶弦,戀人遠(yuǎn),怎欺騙,都思戀姻緣線】姻緣線,許相見,怎牽絆,難執(zhí)念三生緣】三生緣,成詩篇,怎揮劍,難了斷

  【9】:【人生必修的禪語】那些細(xì)微的讓人分不清楚的花種,實際上內(nèi)在有著很大的差別,我們想種出什么顏色的花,并不是在于你后期是如何努力的澆水和施肥,而是完全取決于你播撒什么樣子的種子。很多事物也像種子一樣會發(fā)芽,比如愛,比如恨。在播撒我們種子的時候,記得想想它的果實吧。

  【10】:世間最可怕的不是錯事,而是錯心,事情錯了可以改正。心錯了,還會繼續(xù)做錯事。

  【11】:一念心清靜,蓮花處處開。

  【12】:【人生禪語】1.墊起腳尖的人是站不久的,跨大步的人是走不遠(yuǎn)的。2.老老實實,是展現(xiàn)自我的方式。3.人對任何事情,都很容易形成習(xí)慣,尤其周圍的人都那么做時,更是如此。4.人人都在追求富貴,但只要大家能看清自己因而失去的許多東西,他們應(yīng)該就會把用于獲取財富的精力,用來掙脫財富的束縛。

  禪語

  【13】:一切處無心是凈,得凈之時不得作凈想,名無凈得無凈時,亦不得作無凈想,是無無凈。

  【14】:起見生心,分別執(zhí)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15】:這是一句禪語。全句是: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林中,心不動則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則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意思是:人生在世間時時刻刻像處于荊棘叢林之中一樣,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只有不動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動無偏頗,從而有效地規(guī)避風(fēng)險,抵制誘惑。否則就會痛苦繞身。

  【16】:人生究竟有多長人生就在你我之間

  【17】:清澈光明,心開意解,如花綻放。

  【18】:口中言少,自然禍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憂少;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大悲無淚,大悟無言。緣來要惜,緣盡就放,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

  【19】:秋天,禪院里紅葉飛舞,小沙彌跑去問師傅:紅葉這么美,為什么會掉呢?師傅一笑:因為冬天來了,樹撐不住那么多葉子,只好舍。這不是『放棄』,是『放下』!

  【20】:瞋為毒之根,瞋滅一切善。

  【21】:真正的所謂的修養(yǎng),真正的所謂的用功,真正的所謂的感受,其實心性,心田里面進(jìn)行的。

  【22】:所謂佛性就是善的種子。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

  【23】:不好的念頭一定是有的,滅不掉的,與其花太大精力斷除不好的,不如花精力培養(yǎng)好的,使不好的慢慢削弱,好的善的東西慢慢壯大,把不太好的東西慢慢移到一邊,最后使好的東西形成習(xí)慣性的思維。心像一個土壤,看你怎么去耕耘,看你怎么樣去選擇。

  【24】:提倡什么安詳禪、生活禪,實際上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靜中觀察,慢慢就有了定力。

  【25】: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種子,我們的心就像一個花園,各種各樣的種子在里面播種,我想什么就會種什么,我種什么就會有什么,或者雜草叢生,或者是鮮花滿園。

  【26】:所謂的成佛,就是向上,最后都向善,成佛不是一句空話,佛者,覺也,覺悟的人。覺悟的意思,只要你的存在,給人帶來各種各樣的快樂。

  【27】:修行是要在日常生活里保持覺悟的心,活在此時此刻,活得心安理得。

  【28】:耕種你的心,怎么樣利用心的力量傳遞正能量,實際上只要你用心,沒有辦不到的事,這個心的力量是無窮的。

  【29】:心性,時時刻刻把握自己心里面的這種一念之間的思維。起心動念,怎么樣善用真的太重要了!一念之間怎么樣思考,同樣一件事一個正一個反。人家說口下要積德行善,學(xué)一學(xué),怎么樣能夠找到正能量的詞去表揚一下你身邊的人。

  【30】:1、佛曰:忘記并不等于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于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2、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3、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4、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5、佛曰:剎那便是永恒。6、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7、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8、佛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31】:禪修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回到最根本的點上,首先必須有一種觀照,同時,把這種觀照化成一種實際的生活。什么交關(guān)照?就是你在做什么的時候,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32】:國王、長者地位尊貴,是從禮敬三寶得來的;大富之人,財物無量,是從布施得來的;長壽之人健康無病,是從持戒得來的;相好之人容光煥發(fā)、膚色潔白,是從忍辱得來的;勤奮之人樂于福事,是從精進(jìn)得來的;安詳之人言行審慎,是從禪定得來的;聰慧之人通澈明達(dá),是從修慧得來的;又有人音聲清澈、令人喜聞,是因過去歌詠三寶得來的;有人身心清凈、無有病痛,是因過去修慈心得來的!

  【33】:真正明白因果規(guī)律的人,就會按照因果的規(guī)律來積極地創(chuàng)造自己的命運。不論是希求那方面的成就,都必須首先明白成功的因與緣,然后隨順因緣,腳踏實地付諸實踐,方才有成功的可能。主動為自己創(chuàng)造條件倘若心高如天,行為下劣如地,妄想得到修行的受用,豈不似緣木求魚、水中撈月一般毫無結(jié)果?

  【34】:凡是一切適悅?cè)诵牡母惺芏挤Q為樂受,一切使人心不適悅的感受都稱為苦受,它包括外境、身體、心理所引起,發(fā)生在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一切時處的感受。

  【35】:根華仁波切教給我們一個竅訣:把一天的生活當(dāng)作一生來觀修。也就是,早上觀想自己剛得人身,是孩童時代;中午觀想自己為壯年人;下午觀想為老年人;晚上觀想開始生病,接近死亡;入睡時觀為離開人世;做夢觀為中陰階段:第二天早上醒來時,觀想為下一世。

  【36】:用我錦繡山河換你容顏不換,許你盛世太平安享天下;用我霓裳羽衣?lián)Q你一世執(zhí)念,許你三生愛意青絲白發(fā);用我無上地位換你胭脂素寰,許你相濡以沫共享繁華;用我馬革裹尸換你素世安然,許你來世相遇不再牽掛;用我金榜題名換你滄海桑田,許你粗茶淡飯琴棋書畫;用我梵音禪語換你癡情苦戀,愿你重修姻緣待作他嫁;用我榮華之念換你同枕共眠,許你燭影相守共賞煙花;用我浪跡天涯換你紅塵相見,許你古箏琵琶共渡春夏;用我朱砂絕淚換你傾世笑顏,許你白首不離四海為家;用我丹青妙筆換你一世諾言,許你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37】:S,是曲線,是優(yōu)美.青春少年無論外表還是內(nèi)心都是美麗的,運動是美,安靜是美,歡樂是美,憂傷是美.希望是美,失望也是一種美,因為,你還可以重新來過.T,是戴帽子直立的人,那帽子可以象征某種榮譽,也可以象征某種壓力,無論獲得了榮譽還是遭到壓力,你都應(yīng)挺直脊梁,做一個直立的人,不要被虛榮捧垮,也不要被困難和壓力壓倒.U,是一只空杯子,是謙遜.有則禪語說:你不把自己杯子里的水倒盡,我怎么給你倒進(jìn)去?青春的心是謙遜的,這樣一切的思想和智慧才會注入你的內(nèi)心.如果你抱著自己的知識不入,又不肯去向他人學(xué)習(xí),就永遠(yuǎn)只能是半杯水.

  【38】:今生我在紅塵深處守望你,種一抹心香守候你在弱水三千的繁華里;攜一抹溫暖等待你在流年清淺的歲月中;捻一抹牽念守望你在似水流年的歸期里。為你我傾盡溫柔撫一曲高山流水遇知音,為你我舞盡落紅奏一曲長相依。任季節(jié)流轉(zhuǎn),任年華如玉,唯愛你的心永相系。一季靜秋,一抹牽念,染一地的楓紅菊黃,醉一指滄桑流年。書一箋繞指柔情,伴你淺舞天涯。沏一杯清茗獨品一江春水,拂一曲禪心彈奏青蓮佛音,繪一筆丹青描畫比翼雙飛,染一壑紅楓相伴懂你之人。前塵往事都是心動的風(fēng)景,高山流水滌盡驛動心塵,素心若雪淡看紅塵悠悠,一杯婉約一溪芳云只為伊人。我一棵菩提,一句禪語,一串佛珠除不去癡念紅塵的業(yè)障。你一語道破,一笑而過,一雙纖手挽留不住三千愁絲,我們都是匆匆紅塵過客.

  【39】:心不動則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則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40】:心靈的成長需從生活中的經(jīng)歷去獲取。年齡和成熟和對生命的感悟,只是一個可能值,不會是一個相對值。一個安逸平順老者,一個歷盡滄桑冷暖少年論生命的感悟,它不會是一個正比,但會是一個層次比。不同的際遇領(lǐng)悟出不同的體認(rèn)。遁入空門與世無爭的修行者,能道出多深的禪語,我想有限!很多領(lǐng)悟須從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事、所遇見的人、所經(jīng)歷的事....."題目"它不會憑空出現(xiàn)。從生活中遭遇"題目"然后思考,甚至哭泣,爾后得到"答案"。背離紅塵,拒絕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喜樂,便無從得到題目。沒有題目,人很難去憑空找問題來思考。沒有所見,沒有所聞,沒有經(jīng)歷,一個人深度也就有限了。

  【41】:在天地之間覓得一方安詳,聽風(fēng)雨,聽山語,聽禪語。

  【42】:心是一方硯,不空亦不滿。眼是一片天,不奢亦不貪。字是一盤餐,不膩亦不淡。深邃梅婷花向晚,零落幻影墨里寒。誰人涂抹香薰醉,禪語縈繞紫檀煙。

  【43】:佛曰:我執(zhí),是痛苦的根源。

  【44】:禪語梵音間,前塵舊事中,燈下思量著,我覺得心里似輕似重,這一生際遇似真似假。若是血肉相連的愛,一個人的離開,會讓另一個人隨之萎謝。你離開,我衰敗,心花零落,落地成灰。

  【45】:凡心千萬,心輪靜守,若悟不透,禪語一片,佛心一尊,看蕓蕓眾生里,多少的人,不是一路艱辛,淚流滿面,一路開懷,歡語一生,唯嘆自己的人生路,荊棘坎坷,這也許上蒼贈與的禮物,沒歷經(jīng)風(fēng)雨的人生,是無法承載,生命中的厚重!

  【46】:【禪語】1、智者不銳,慧者不傲,謀者不露,強(qiáng)者不暴。2、身做好事,言說好話,心存好念。3、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喜無聲,大愛無言。4、君子相交,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5、示弱而不逞強(qiáng),示拙而不逞能。6、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為人之所不能為。

  【47】:很多時候,我想去一個遠(yuǎn)離塵世喧嘩,有著明媚陽光,有著綠草擁簇的地皮上,靜靜的,靜靜的躺在綠草上,聆聽著大自然的禪語;這樣就算人生短促得像花開的聲音來不及溫暖瞳孔,我也愿意緊閉雙目慢慢地睡去。

  【48】:蘭亭序】蘭亭字,青花瓷,怎落筆,都可惜菩提語】菩提樹,聽禪語,怎痛訴,難相聚流星雨】流星雨,千年遇,怎品讀,難成賦琉璃盞】琉璃盞,覆彼岸,怎垂憐,都不晚胭脂寒】胭脂寒,如云煙,怎敷衍,都不愿琵琶弦】琵琶弦,戀人遠(yuǎn),怎欺騙,都思戀姻緣線】姻緣線,許相見,怎牽絆,難執(zhí)念三生緣】三生緣,成詩篇,怎揮劍,難了斷

  【49】:【人生必修的禪語】那些細(xì)微的讓人分不清楚的花種,實際上內(nèi)在有著很大的差別,我們想種出什么顏色的花,并不是在于你后期是如何努力的澆水和施肥,而是完全取決于你播撒什么樣子的種子。很多事物也像種子一樣會發(fā)芽,比如愛,比如恨。在播撒我們種子的時候,記得想想它的果實吧。

  【50】:世間最可怕的不是錯事,而是錯心,事情錯了可以改正。心錯了,還會繼續(xù)做錯事。


【篇二】佛經(jīng)經(jīng)典語錄


  1、不見垢法可厭,不見凈法可求,不見眾生可度,不見盤可證,不作度眾生心,不作不度眾生心,是名最上乘。

  2、.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外別求終無是處。

  3、.諸法不相到,當(dāng)處解脫。

  4、如如者,無心之心,離一切相,眾生諸佛更無差別,但能無心,便是究竟。

  5、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6、道貴無心,禪絕名理忘懷泯絕,乃可趣向回光內(nèi)燭,脫體通透。

  7、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8、譬如寒月,水結(jié)為冰。及至暖時,冰釋為水。眾生迷時,結(jié)性成心,眾生悟時,釋心成性。

  9、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知見生。

  10、由凡夫至究竟覺,其功行離相而已。

  11、直心直行,直取無上菩提,可謂真大丈夫之所為。

  12、不著能行所行之相,是即我法雙空,并空亦空。

  13、.但求一席安心地,誰與龍蛇論是非。

  14、心莫作放逸,圣法當(dāng)勤學(xué),如是無憂愁,心定入涅盤。

  15、萬緣俱絕者,一切法性空,一切處無心。

  16、.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動自真如。

  17、了了知心不住一切處,即名了了見本心也。

  18、道由悟達(dá),立志為先自博地具縛凡夫,便欲跋涉超證直入圣域,其小因緣哉。故宜操鐵石心,截生死流。

  19、無心之心如恒河沙,諸佛菩薩釋梵諸天步履而過,沙亦不喜。牛羊蟲蟻踐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寶馨香,沙亦不貪,糞尿臭*,沙亦不惡。

  20、.但學(xué)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嗔,無憎愛,無勝負(fù)。

  21、.前際無去,今際無住,后際無來。

  22、閉目不見色,內(nèi)心動慮多,幻識假成用,起名終但是,知色不關(guān)心,心亦不關(guān)人,隨行有相轉(zhuǎn),鳥去空中真。

  23、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xué)佛,殊難得其實益。

  24、無量善事,菩提道業(yè),因一事增,謂不放逸。

  25、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腳踏實地,坦蕩蕩,圓陀陀,孤*危峭,不立毫發(fā)知見。

  26、古德云:「將山河大地轉(zhuǎn)歸自我,能如此,便有獨立自由份,生死輪回,皆不相干!

  27、知心無住,即是修行,無住而知,即為法昧。

  28、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無一滴灰泥,無一點彩色,人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凈非拂拭。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

  29、十二時中,遇物應(yīng)緣處,不得令惡念相續(xù)或照顧不起。

  30、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jīng)用完也無用處。

  31、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zhí),語言相問處。

  32、以一切覺故,當(dāng)知菩薩,不重久習(xí),不輕初學(xué)。

  33、信得心及,見得性徹于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4、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35、.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

  36、有生有滅,即落于有,不生不滅,又落于無。真如本心,生而不生,滅而不滅,即是真如不變,不變真如。

  37、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38、知心不壞是實相法身,知心含萬像是功德法身,知心無心是法性法身,隨根應(yīng)說是應(yīng)化法身,知心無形不可得是虛空法身。

  39、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40、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xué)道省力工夫。

  41、心無所住,隨處解脫,內(nèi)外根塵,悉皆銷殞,若一切無心,即無所住也。

  42、不憶一切法,乃名禪定。

  43、一切無心無住著,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44、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妄物。若知無佛復(fù)無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45、與外不染色聲等,與內(nèi)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名無證;得無證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無證。(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

  46、真心無相,不來不去,生時性亦不來,死時性亦不去,湛然圓寂,心境一如。

  47、譬如蜂采花,不壞色與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違戾他事,不觀作不作,但自觀身心,若正若不正。

  48、以生死事在念,則心術(shù)已正。心術(shù)既正,則日用應(yīng)緣時,不著用力排遣。既不著排遣,則無邪非。無邪非,則正念獨脫。正念獨脫,則理隨事變。理隨事變,則事得理融。事得理融,則省力,才覺省力時,便是學(xué)此道得力處也。得力處省無限力,省力處得無限力。

  49、佛性本來是真如,不須再求真。

  50、因迷而為眾生。諸佛心是眾生心,因悟而成諸佛。

  51、.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愜意。

  52、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煩惱業(yè)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

  53、.不逢出世明師,枉服大乘法藥。

  54、嗟末法,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diào)制,去圣遠(yuǎn)兮邪見深,魔強(qiáng)法弱多恐害,聞?wù)f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

  55、臨終之際,若一毫凡圣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56、念佛無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尋。眼前林樹并池沼,晝夜還能演法音。人人自我天真佛,晝夜六時常放光,別起眉毛觀見得,何勞特地禮西方。

  57、.但性清凈即是自性西方。

  58、境緣無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強(qiáng)名,妄情從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隨心自在,無復(fù)對治,即名常住法身。

  59、心本無作,道常無念。

  60、.但有諸見,即是無邊身。若有見處,即名外道。

  61、一切萬法,皆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所住。不住法者,謂照見身心法相空也。

  62、不識自心是真佛,不識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遠(yuǎn)推諸圣,欲求佛而不觀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堅執(zhí)此情,欲求佛道者,縱經(jīng)塵劫,修種種苦行,如蒸沙作飯,只益勞爾

  63、競利奔名何足跨,清閑獨許野僧家,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智慧花。

  64、佛法無多子,長遠(yuǎn)心難得,學(xué)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65、以精進(jìn)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66、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67、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68、.綠水無憂,因風(fēng)皺面;青山不老,為雪白頭。

  69、若起精進(jìn)心,是妄精進(jìn);若能心不妄,精進(jìn)無有涯。

  70、舍一切煩惱是布施,與諸法無所起是持戒,與諸法無所念是忍辱,與諸法離相是精進(jìn),與諸法無所住是禪定,與諸法無戲論是智慧。

  71、天地?zé)o物也,我無物也,雖無物,未嘗無物也。圣人如影,百姓如夢,孰為生死哉?

  72、自性發(fā)時,業(yè)識來空。

  73、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74、菩薩于諸見而不動。

  75、.離心者,非是遠(yuǎn)離于心,但使不著心相。

  76、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77、奮起一念如倚天長劍,使煩惱魔軍逃竄無地。亦如紅爐猛火,使情識霜雪,銷爍無余。

  78、.息念忘慮,佛自現(xiàn)前。

  79、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80、.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沉淪。

  81、.認(rèn)得心性,可說不思議。

  82、諸學(xué)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xué),但學(xué)無求無著。

  83、佛語經(jīng)典語句-閱讀

  84、.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yīng)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

  85、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86、不與萬法為侶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87、一切眾生心清凈,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88、尋牛需訪跡,學(xué)道訪無心。跡在牛還在,無心道亦尋。

  89、佛性不可思量測度見到,當(dāng)下便見,擬思則差。

  90、現(xiàn)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dá)法也。

  91、一切處無心是凈;得凈之時不得作凈想,名無凈;得無凈時,亦不得作無凈想,是無無凈。(無凈無無凈,即是畢竟凈。)

  92、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無所得法。何謂有所得心,聰明伶俐,思量計較者是。何謂無所得法,思量不行,計較不到,聰明伶俐無處安著者是。

  93、.生計恰為一野鶴,粗疏飲啄總隨緣。

  94、覓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95、心如明鑒,萬象歷然。佛與眾生,其猶影像。涅盤生死,俱是強(qiáng)名。

  96、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將質(zhì)礙水洗無為身。

  97、明與無明,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98、.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dāng)下息。

  99、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100、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佛極至說。


【篇三】佛經(jīng)經(jīng)典語錄


  1.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2.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3.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4.眾生由其不達(dá)一真法界,只認(rèn)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zhí)著之病。

  5.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6.眾生念念在虛妄之相上分別執(zhí)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難知是假,任復(fù)念念不停,使虛妄相于心紛擾,故名曰妄念,言其虛妄之相隨念而起也。

  7.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8.一切處無心是凈;得凈之時不得作凈想,名無凈;得無凈時,亦不得作無凈想,是無無凈。(無凈無無凈,即是畢竟凈。)

  9.與外不染色聲等,與內(nèi)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名無證;得無證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無證。(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

  10.若起精進(jìn)心,是妄精進(jìn);若能心不妄,精進(jìn)無有涯。

  11.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槃、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12.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13.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14.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15.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16.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17.臨終之際,若一毫凡圣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18.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起見生心,分別執(zhí)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20.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腳踏實地,坦蕩蕩,圓陀陀,孤*危峭,不立毫發(fā)知見。

  21.一切無心無住著,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22.道貴無心,禪絕名理忘懷泯絕,乃可趣向回光內(nèi)燭,脫體通透。

  23.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將質(zhì)礙水洗無為身。

  24.不憶一切法,乃名禪定。

  25.一切眾生皆自空寂,真心無始,本來自性清凈。

  26.能善分別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

  27.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知見生。

  28.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29.眾生身中有金剛佛,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重云覆,如瓶內(nèi)燈光,不能顯現(xiàn)。

  30.終日不見己過,便絕圣賢之路。終日談人過,便傷天地之和。

  31.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

  32.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33.若悟真心本空,萬法自然消殞。

  34.自美三寸舌頭,一日改頭換面,輾轉(zhuǎn)吞食,那時痛苦恨悔,無人能釋。

  35.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36.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殺人無血,其過甚惡。

  37.爾勿崇飲,狂藥非佳味,能使謹(jǐn)厚性,化作兇頑童。

  38.怒為萬障之根,忍為百福之首。

  39.世人言忍,忍字最難,非大智慧,斷然不能。

  40.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

  41.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42.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其天。

  43.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4.從外入者不是家珍,從內(nèi)發(fā)者,方謂真慧。

  45.真心應(yīng)物,不生分別。

  46.一念才生,萬法齊現(xiàn),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47.真心虛靈,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純善無惡。

  4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49.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50.佛云若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