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華中師大教學模式翻轉:要想上好課 手機玩得溜

時間:2018-04-03 15:46: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教育# #華中師大教學模式翻轉:要想上好課 手機玩得溜#】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的教育帶有樂趣。©無憂考網為大家準備了以下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想上好我的課,先得手機玩得溜!”說這句話的,是湖北省第五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理科組第一名獲得者、華中師范大學(分數線,專業(yè)設置)數學與統(tǒng)計學院副教授代晉軍。

  華中師大8號教學樓,代晉軍的高等數學課同時在9個“智慧教室”開講。每個教室都約有40名學生,他們分成6個小組,圍坐在6個電子屏邊,時而緊盯屏幕聽課,時而點擊手機答題。

  學生們發(fā)現,課堂變了;教師們反饋,教學理念變了。而這背后,學校對學生考核與教師評價體系的指揮棒,也變了。這場圍繞重構師生教與學模式的探索,效果初顯。

  課堂:模式之變

  代晉軍的課堂,90分鐘拆分成3個階段:首先根據學生預習情況,圍繞重點和難點集中講授知識點,然后學生分組討論,中途伴以在線測試,后老師解答遺留問題。每個教室內,配有兩名高年級學生助教,聽課學生有任何疑問,都能隨時得到指導。

  課上,代晉軍用電子觸控筆與電腦屏幕取代粉筆與黑板,電子板書與聲音同步傳到9個教室內。板書內容則在線發(fā)給學生,以供隨時“溫故知新”。

  這種新式課堂,對學生學習習慣提出新要求:課前,須通過該校自主研發(fā)的“云課堂平臺”做足預習,帶著問題進課堂;課中,參與討論、相互展示;課后,完成作業(yè)在線提交,還能在“云課堂平臺”論壇板塊隨時發(fā)言,老師在線點評答疑。

  “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中小學教學模式,學習更能有的放矢!痹撔;瘜W學院2017級學生王超感慨,學習不再是聽課為主,而是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相結合。

  自推行“教學節(jié)”以來,這種依托信息化技術、*以往傳統(tǒng)面授式的教學模式,已在華中師大逐步鋪開。

  “互聯網時代,學生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與能力早已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對教師的教學模式發(fā)出了挑戰(zhàn)。”早在2013年,代晉軍就注意到,一間容納300人的階梯教室,第七八排座位之后,學生低頭玩手機的現象不少。

  與代晉軍有同樣感受的,還有該校生命科學院副教授李睿。得知一些高校教師“不得不課前先收手機”,李睿一度“既驚愕又無奈”。

  媒體曾報道,某高校的教師沙龍上,部分教師建議,關閉校園無線網,以提高學生聽課效率。

  華中師大教學部門認為,這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如何提高學生聽課的積極性才是根本,與其拘泥于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不如找到在21世紀教好學生、做好教育創(chuàng)新的根本方法。

  圍繞“推動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促進高等教育質量全面提高”,2015年,華中師大決定設立“教學節(jié)”,倡導推動“重視教學、崇尚創(chuàng)新”的教學實踐應運而生。

  師生:理念之變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離不開技術支持。這一點,華中師大“很自信”。

  校園內,“背靠”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能實時準確統(tǒng)計學生學習數據、實現“1+n”多教室同步互動學習的“智慧教室”建成投用,學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教學“云課堂平臺”,提供全時空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內容、教學服務,必修課數字化資源建設完成。

  開門辦節(jié)、院系聯動,總共450余場活動,既有校內不同院系教師、學生、干部的交流研討,也有校內外專家、領導、管理者之間的切磋互動。

  在文學院教授徐敏看來,教師“理念的提升尤為根本”。

  為幫助教師拓寬視野、轉變觀念,2014年起,華中師大即遴選“種子教師”去海外高水平大學,進行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研修。

  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斯威戈分校的聽課經歷,讓徐敏記憶猶新。

  課堂上,美國教師戴維提問,學生的學習應由誰來負責?“學生自己!毙烀襞c來自17個院系的中國老師們異口同聲回答。戴維愣了幾秒后說,在美國學生的學習需要老師來負責。

  徐敏注意到,美國教師不在乎課上有沒有將知識點講完,相反,更在意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

  “也就是說,要把課堂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教學內容要充分考慮學生需求!薄敖處熒险n不能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痹诨貒娘w機上,徐敏與同行的教師興奮地說。

  圍繞課程,組織學生課前預習,基于問題的學習、教師引導下的小組合作學習、相關熱點問題的討論、前沿發(fā)現與探索等開始走上前臺。前沿文獻、英文小視頻、課前測試等都被運用起來。

  教師理念變了,學生的學習理念也跟著發(fā)生了轉變。

  “上學十多年來一直是教師講什么我們聽什么,現在是教師講與自己學,組員間、小組之間相互學!睂W生舒佳欣感覺,“學習變成了一件更主動、更有效率的事。”

  學校:指揮棒之變

  這兩天,一有空閑,華中師大外國語學院2015級師范生晏硯就與小組搭檔準備下周關于“語言教學與學習原則”的課程展示。為此,她們不僅提前預習了教材內容,閱讀了教師上傳的網絡材料,還歸納總結、提取精華,在寢室演練。

  學校教學改革以來,大部分科目考核方式變了:以往以期末考試成績?yōu)橹,現在,出勤率、課堂研討、論壇發(fā)言、平時作業(yè)和小測驗都通過“云課堂平臺”記錄下來,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全過程觀察、記錄,作出綜合性評價。

  “新考核方式更公平,也更能鍛煉人!睅啄晗聛,晏硯時常提醒自己不斷完善自我學習能力。

  教學節(jié)“重視教學、崇尚創(chuàng)新”的全新導向,對教師們的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

  有教師打了個比方:現在花在教學上的時間,是以前的兩到三倍,但付出是值得的。首先,教學能力得到了提升,其次,在不少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形勢下,學校在考核體系上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

  兩個明顯的變化是:華中師大決定開評“教學型教授”;開展了三屆“本科教學創(chuàng)新獎”評選,一等獎獎金10萬元,一等獎課程成為全校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示范課。

  一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脫穎而出。

  該校第二屆本科教學創(chuàng)新獎一等獎獲得者、心理學院教師田媛,組建團隊研發(fā)出基于微信平臺的課堂互動工具“微助教”,以游戲化思維鼓勵學生積極互動,課堂簽到、測試、討論等功能一應俱全,操作便捷。越來越多的高校教師登錄“微助教”,截至目前全國150萬名學生因此受益。

  多年來,與許多教師一樣,該校首屆“教學型教授”獲得者之一徐敏渴望,能有一個共同探索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平臺,相互學習,取長補短。2016年,她牽頭成立了華中師大教師教學成長社群,下設教學工具與技術、課程與教學設計等4個小組,致力于教學創(chuàng)新示范及推廣。

  基于學校層面的教師培訓也越來越豐富。3年來,華中師大共組織培訓教師1500人次,熟練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的教師比例不斷提高,成為推動本科教學改革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