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迪帕克·喬普拉著
葉欣譯
中信出版社
傳授純真:七大精神法則
在心底深處,家長都渴望看到孩子擁有成功的人生。但又有多少家長能意識到精神之路才是人生成功的正途呢?當今社會的做法幾乎背道而馳,我們通常不會把成功與精神相提并論。我們教育孩子如何在社會上生存、如何自我保護、如何與他人競爭,以及如何面對失望、困難和挫折。盡管宗教信仰常被看作美德,但精神信仰一貫被視為與人生成功無關的事情。
許多人想當然地認為成功主要體現(xiàn)在物質層面,所以常以金錢、名望或財產多寡作為衡量標準。當然,這些有助于成功,但它們并不能保證成功。我們期望的孩子們的成功還應體現(xiàn)在許多非物質的層面,包括擁有愛的能力和慈悲心、感知并傳播快樂、確信生命存在的意義并終感悟到自身與宇宙創(chuàng)造力的聯(lián)結。所有這一切構成了人生成功的精神層面,能給人以內在的成就感。
因此,家長的職責是把孩子引向精神之路。這是確保孩子獲得成功人生的佳選擇,遠比給他們金錢、安穩(wěn)的家甚或愛與關懷更重要。
我們應該使用不同于成人的語言來教導孩子這七大精神法則,不要那么抽象。幸運的是,我們能夠重新表述這些法則,這樣小孩子也能很容易牢記于心。
法則一:一切皆有可能。
法則二: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法則三:選擇改變未來。
法則四:不要放棄,順其自然。
法則五: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法則六:享受人生旅程。
法則七:你的存在必有意義。
我當時寫下這些簡單易懂的句子時,并沒有停下來思考很多,但過后的回想讓我有很大觸動。如果我還是孩子的時候父母教導過我這七句話,我的人生肯定會與現(xiàn)在大不相同。我會在懂得一些寶貴道理的同時,也能實際運用這些道理。
接受過精神技能教育的孩子,就能夠回答“宇宙是如何運行的”這一根本的問題;就能領悟自身和外在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就能踐行沒有偏見、悅納他人和誠實法則,這些都是我們與人交往中寶貴的技能;就不會對生命的意義產生嚴重的恐懼和焦慮。
精神的哺育是你能給予孩子好的哺育。我說的不是強制孩子遵守一成不變的規(guī)則,要求孩子做聽話的好孩子、一做錯事就要懲罰。七大精神法則中的每一條都不能被異化為一條規(guī)定或是死板的教條,而是你對生命獨有的理解和看法。身為家長,你的行動比話語對教育孩子更有效。這本身就是精神養(yǎng)育的一部分。
每個孩子都擁有一個精神意義上的生命。這是因為每個孩子生來就具有精神上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和純粹的感知力,但不是每個孩子都相信這一點。精神必須加以培育、滋養(yǎng)和鼓勵,果真如此,一個孩子的純真精神就會茁壯成長,足以承受來自這個非精神世界殘酷現(xiàn)實的考驗。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第七條精神法則說,“你的存在必有意義”。一個孩子存在的意義可用簡單的日常用語表述如下:
我今天有什么進步?
有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的某種天賦?
我得到了什么?
我做了哪些讓別人感到與眾不同的事?
這些都是基于基礎問題“我為何存在”所作的一些簡單的變換。我們小的時候都自問過這個問題,但當我們發(fā)現(xiàn)連家長和老師都沒有明確的答案后,我們就放棄了提問。
一個人若在孩提時沒有學會用簡單的方法尋找生命的意義,終有一天不得不在更艱難的環(huán)境中找尋生命的意義。通常我們都會在青春期后期或二十來歲時才開始這種探尋,有的人甚至要到中年以后才開始,不幸正趕上人生發(fā)展起伏不定的階段。無論是青春期后期典型的叛逆和波動的情緒,還是人到中年后越來越多意識到死亡終將來臨,“生命的意義”這個問題都難免令人困惑。
實際上,若孩子在三四歲時就開始學習“你的存在必有意義”精神法則,孩子未來的人生將會大不相同。此后孩子會認為在精神層面找尋生命的意義是件很平常的事,就如同孩子學習123一樣普通。因此就不會耽誤時間,而在未來的生活中承受內心絕望的煎熬。“我為何存在”就不再會是一個令人恐懼的思考存在意義的問題了。這是一個人所要完成的快樂的探索,我們把這些法則盡可能地傳授給孩子們,正是對孩子們作出的大奉獻。相對于只把“精神”和“神”永遠鎖在抽象世界里的無數(shù)成年人來說,一個孩子哪怕只學了其中一條法則,也將會獲得遠比他們豐富的人生——一個更加完滿的人生。
真正的精神成長是在矛盾中改變一個人,它既讓人們領悟,又保持人純真的本性。剛剛為人父母,我們就迫切地告訴自己我們不再是孩子了。這么做似乎很了解人生,實際上我們只是生活經歷多一點點而已。從精神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是純真的。孩子與成人的精神純真僅有一點區(qū)別,那就是成人的純真是有領悟的純真,這正是我們所要傳授的,即在學習真正知識的過程中保持純粹的、新鮮的和質樸的純真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