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 #音樂課三年級課件素材資料整理#】新課標指出:演唱歌曲是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nèi)容,也是學生易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xiàn)形式。培養(yǎng)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的歌唱是我們的任務(wù)。以下是®無憂考網(wǎng)整理的相關(guān)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篇一】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根據(jù)音樂的情緒為音樂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遜發(fā),激發(fā)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感受樂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與表達的不同的情緒。
2、學生感受民族音樂,激發(fā)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教學方法:
聽賞法、引導法。
教具準備:
錄音機、多媒體設(shè)備、演示文稿、Flash畫面、磁帶。
教學設(shè)計:
一、組織教學
播放《愛我中華》的歌曲,學生走進教室。
二、引入
知道我們剛才聽的歌曲嗎?
是啊,(唱)“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要帶你們走進一個神秘的地方,去聽聽那里的音樂。
三、欣賞《苗嶺的早晨》第一樂章
1.聽的時候請你仔細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大的感受是什么?多媒體展示苗嶺風景畫面(播放第一樂章音樂)。
2.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聽了這段音樂之后的感受。
(很美……鳥叫……仿佛來到……)鼓勵多種見解。是啊,我們有一個美麗的家園,我們應(yīng)該珍惜。
3.這么美的音樂它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一遍在聽的時候,看老師的手有什么變化嗎?學生隨教師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感覺到什么了嗎?(音拖的長……很優(yōu)美抒情……)(節(jié)奏自由、寬松)。
4.誰知道這么美的音樂是來自哪個民族嗎?(苗族)這首樂曲就叫《苗嶺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嗎?(鼓勵學生隨意說出自己知道的樂器)。
教師小結(jié)并用課件展示出樂器小提琴,進行簡單介紹。
5.現(xiàn)在讓我們伴著《苗嶺的早晨》第二樂章的音樂走進苗族。多媒體放映有關(guān)苗族服飾、居住、歌舞圖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誰來說說你對苗族的印象?你還知道哪些呢?(個別交流)
7.看來同學們對苗族的了解還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師也給大家?guī)砹司哂忻缱逄厣母枨,聽……。多媒體播放苗族飛歌特點歌曲《小背簍》。
這首苗族歌曲給你帶來的又是怎樣一種感覺呢?(聲音尖高……)。
8.這就是苗族的飛歌,它的音比較高、尖,節(jié)奏寬、自由(多媒體展示)。那么之前我們聽的《苗嶺的早晨》第一樂章的音樂和剛剛聽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類似嗎?(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飛歌特點的樂曲。
9.多媒體播放:讓我們再欣賞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飛歌特點的第一樂章。演示文稿展示樂器口笛,向?qū)W生簡單介紹樂器口笛。拓展有關(guān)樂器的知識,開闊學生視野。
四、欣賞《苗嶺的早晨》第二樂章
1.聽賞第二樂章。
你感覺第二樂章音樂和第一樂章音樂有什么不同嗎?(節(jié)奏快、歡快、熱鬧)是啊,第二樂章的音樂甚至使我們有點想動起來的感覺。
2.你想跳一跳苗族舞嗎?
。1)多媒體圖文介紹蘆笙、木鼓、板凳等舞蹈。
。2)再次欣賞第二樂章,看老師表演的苗族舞:示范苗族舞的扭跨、踢腿、跳躍。
(3)教學生表演苗族舞的幾個動作并加入“拍一拍”。
。4)跳一跳。
在第二樂章的伴奏下,師生同舞,也可拍手表示感受。
五、聽全曲
剛才我們一起走進了苗族,領(lǐng)略了苗族的風光,下面我們再來聽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嶺的早晨》,說說你的收獲。
六、小結(jié)
課件出示“笛子”:同學們聽過笛子演奏的《苗嶺的早晨》嗎?
請欣賞:苗族舞蹈《苗嶺的早晨》它的伴奏音樂是用笛子演奏的,注意傾聽和觀賞喲!(學生聽賞)
下課!
【篇二】
教學內(nèi)容:
1、學唱歌曲《蘆笛》。
2、認識附點附點八分音符與二四拍拍號。
3、了解輪唱演唱形式,試著用輪唱演唱歌曲。
教學目標:
1、會唱歌曲《蘆笛》,并能用明亮、跳躍的聲音準確表現(xiàn)歌曲感情。
2、認識附點八分音符與二四拍拍號,感受二四拍的強弱。
3、了解輪唱演唱形式,輪唱做到不追趕、和諧。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掌握附點八分音符節(jié)奏,能在歌曲中正確的演唱。
用自然而又輕快跳躍的聲音準確演唱歌曲《蘆笛》。
2、能夠大膽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難點:對輪唱演唱方法的正確掌握。
課前準備:鋼琴、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蘆笛》
1師敲小鼓,邊敲邊帶學生走。學生走到固定位置坐下
2師生問好。歡迎新朋友;鼓勵老師;謝謝同學們
二、節(jié)奏練習
1、師:同學們認識老師剛才吹奏的是什么樂器嗎?
生答:豎笛。
師:對了,豎笛,今天呀老師還要給你們介紹一位新朋友(出示小軍鼓),你們認識他是誰嗎?生:小鼓
師:對了,是小軍鼓,這是一種打擊樂器,
(師敲軍鼓示范,播放蘆笛)
師:誰說說它的聲音有什么特點?
生:聲音非常的堅定有力。
師:你們想不想試一試?生:想
師:雖然沒有那么多的小軍鼓,但是我們可以模仿一下,把我們面前的凳子當做小軍鼓,那鼓槌在哪兒呢?別擔心,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把筷子請班長找小組長發(fā)給學生)
師:請所有同學在老師沒有讓你敲之前保持安靜,(一只手一只筷子,預備)下面請聽同學用你們靈動的小耳朵傾聽老師的鼓點,然后模仿(出示小黑板)
2∕4XXXX┃XX┃XXXX┃X―‖(逐排演奏)
2∕4XXXX┃XXXX┃XXXX┃X―‖
2∕4X61XXX┃XX┃X61XXX┃X―‖(介紹附點如果一個音的右邊帶有一個附點,就表示要延長這個音符的時值的一半,即此音符的時值增加1/2)
師:敲的還不錯,你們想當小老師嗎?那位同學上來試一試?(讓下面的同學也隨你敲來敲下面學生來模仿)
三、導入歌曲
1、初聽歌曲
師:同學們的小手真巧,敲的很整齊,我們的節(jié)奏堅定有力,F(xiàn)在有一個來自波蘭名叫安泰克的小男孩聽到我們的鼓聲也想加入我們的隊伍了,但他演奏的樂器可不是小鼓,我們聽聽他演奏的是什么樂器吧。(請播放蘆笛,請同學收好筷子)
2、介紹蘆笛
師:小男孩安泰克吹的是什么音樂器。可旱炎
師:就想剛上課時老師吹奏的是豎笛,安泰克吹奏的是蘆笛,這種蘆笛是民間制作的一種吹管樂器,它是由蘆葦葉或莖管做成的吹奏樂器。小朋友們不妨回家也試試。老師覺得這首歌很動聽,我也忍不住想唱了,你們想聽嗎?
3、師范唱(放錄音師范唱)
師:這首歌好聽嗎?我覺得安泰克唱的歌讓人聽起來很高興,同學們想跟他一起唱嗎?生:想
四、學唱歌譜:
出示歌譜,學生按節(jié)奏讀歌詞(分找一男一女 生讀,后奇讀)
師:恩,同學們讀的很好,那誰能學一學安泰克小朋友是怎么樣吹蘆笛的呢?你能把譜子吹出來嗎?
生:嘴里唱di手做成吹笛狀
師:對了,我們一起來用蘆笛兩個音唱唱整首旋律。老師給個小建議,在有休止符的地方我們拍一下小手;有延長音記號的地方我們就伸開手臂,一起來試一下(師彈鋼琴,第三句的大跳注意練一下)而且聲音要往眉心唱的
師:同學們的他動作真優(yōu)美,那么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譜子里有什么規(guī)律?請舉手回答
生:a一共4個樂句;一句歌詞對應(yīng)一個樂句。
b一、三句節(jié)奏相同二、四句節(jié)奏相同;
c第二和第四樂句在結(jié)束處有停頓
d里面的節(jié)奏跟我們剛才敲的小鼓的節(jié)奏是一樣的
第一段:
師:對了,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在一三句時唱得活潑,有彈性。在二四句結(jié)尾的時候要快收,唱的干脆利落,下面我們加上歌詞慢速的唱一唱吧
61師彈鋼琴輕快的唱一遍
61師生接龍唱一唱
第二段
師:第一段我們學完了,你聽,士兵們的隊伍從遠處走來了,2507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士兵們的步伐是怎樣的?
生:a有力的b整齊的
師:讓我們把士兵們的氣勢唱出來(唱第二段)
61男女 生接龍唱
第三段
師:同學們這時候安泰克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我們來聽聽看5007,
生:安泰克加入隊伍的心情是急切的
師:我們加快速度,幫助他快點趕上大部隊?斐谌伟
完整演唱
師:歌曲學完了你覺得整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生:a高興的、b興奮的、c快樂的、d活潑的、
師:同學們說的真全面,歌曲的情緒是歡快活潑的,速度很輕快,現(xiàn)在安泰克邀請我們一起加入到隊伍當中,快讓我們帶著歡快的心情、飽滿的聲音、一起清脆的竹笛唱起來吧(請起立、邊動邊唱三隊交叉左右走動)。
五、拓展波蘭文化
師:同學們的聲音真甜美,我們知道樂器是?鋼琴,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鋼琴詩人:肖邦。波蘭不僅是小安泰克的家鄉(xiāng),也是鋼琴詩人肖邦的家鄉(xiāng),下面就讓我們隨著鋼琴詩人肖邦創(chuàng)作的A大調(diào)軍隊波蘭舞曲去欣賞一下波蘭了解一下肖邦(播放碟片)
師:弗里德里克61弗朗索瓦61肖邦(F.F.Chopin1810—1849)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華沙近郊,父親是法國人,僑居華沙任中學法文教員,母親是波蘭人。肖邦從小就表現(xiàn)出非凡的藝術(shù)天賦,六歲開始學習音樂,7歲時就創(chuàng)作了波蘭舞曲,8歲登臺演出,不足20歲已出名。。他是歷具影響力和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創(chuàng)作大多是鋼琴曲,被譽為“鋼琴詩人”。
六、課堂小結(jié)師生再見
這雖是學生們第用認識軍鼓,而且同學的節(jié)奏都打得非常好,在音樂活動中也感受到了成功和喜悅。同時也知道了波蘭,認識了鋼琴詩人肖邦,讓我們在安泰克的《蘆笛》聲中結(jié)束今天的課程吧!
【篇三】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歌曲《草原上》是4/4拍、羽調(diào)式歌曲。所在單元“草原”,是本冊書中起到弘揚民族音樂的單元。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
歌曲的音樂語言十分簡練,基本素材只有一個包含兩個樂句的8小結(jié)樂段。其節(jié)奏舒展,旋律優(yōu)美,是近期內(nèi)適合引導學生進行試唱教學的內(nèi)容。它可以讓學生們再學習中綜合運用以往學習的樂理知識及音高概念,在發(fā)展學生讀譜能力的過程中起到關(guān)鍵的過渡作用。
2、學生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生活范圍和認知領(lǐng)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chuàng)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是從低段向高段過渡的時期?梢赃M行簡單的視唱訓練,但在表現(xiàn)音樂方面卻萌生一絲羞澀。
二、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有感情地唱好這首歌,并通過音樂實踐活動來進一步感受蒙古族歌舞的民族風格。
知識目標:在視唱教學中鞏固學生對音高、基礎(chǔ)樂理的綜合運用。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表演等音樂實踐活動,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讀譜能力和合作協(xié)調(diào)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上》。
2.初步體會蒙古族民歌羽調(diào)式的旋律特色,體驗不同的音樂形象并表現(xiàn)。
教學難點:
1.視唱教學中對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正確演唱及音準的把握。
2.教學mi、sol、la,并進行以此為基礎(chǔ)間的旋律創(chuàng)編。
四、學法指導:
教學中教師通過運用講解法、示范法、談話法等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為他們提供了充滿自信地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交流音樂、體驗音樂的機會。
而學生則通過聽、演、唱、說、舞等一系列的參與音樂的活動,陶冶了情操,激發(fā)了興趣,激活了表現(xiàn)欲、創(chuàng)造欲,使其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得到鍛煉和發(fā)展。
五、教學過程:
1.音樂導入
教師提問:同學們,老師要播放一段歌曲,你們能聽聽這是哪個民族的歌曲嗎?
學生聆聽(預設(shè):這是蒙古族的歌曲,藏族的歌曲……)
2.揭示課題,初步聆聽
#小學三年級# #音樂課三年級課件素材資料整理#:同學們的小耳朵很靈,這的確是一首蒙古族的民歌,那誰能告訴我,蒙古族的小朋友生活在那里呀?(預設(shè):內(nèi)蒙古的大草原上,住著蒙古包……)
同學們說得特別好,肯定有人親眼見過那里的樣子,今天我們要來學習演唱的這首蒙古族的民歌《草原上》,我們一起聽聽這首歌曲和我們剛才聽到的歌曲《快樂的牧羊人》的情緒有什么不同?(預設(shè):更抒情的情緒)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我們一起來看歌譜,從這里找到答案。
3.學習歌曲
。1)熟悉歌曲旋律,感受節(jié)奏的規(guī)律
教師出示歌譜,邊聽邊觀察歌曲旋律的變化,發(fā)現(xiàn)節(jié)奏、旋律重復的部分。
#小學三年級# #音樂課三年級課件素材資料整理#:請你們邊看歌譜,邊聽老師彈奏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預設(shè):發(fā)現(xiàn)重復的樂句)
。2)畫出旋律線,視唱歌譜中重復出現(xiàn)的旋律
教師出示課件中的旋律線,學生一起模唱歌譜
#小學三年級# #音樂課三年級課件素材資料整理#:讓我們用手勢畫出旋律線,唱一唱歌譜。(本首歌曲的譜面是兩個升號調(diào)。因此,提示學生第一個音的唱名是mi)
小學三年級音樂教案:《草原上》教學設(shè)計(2)
。3)師生接唱歌譜,鞏固音準。
學生演唱每一行的前兩個小節(jié),教師接唱后兩個小節(jié)。(機動內(nèi)容:如果學生演唱歌譜的效果較好,可以嘗試增加難度!和教師互換演唱歌譜或完整演唱歌譜。)
難點的解決:教師演唱的部分讓學生用“wu”唱一唱,教師用手勢提示學生用連貫的氣息進行演唱。
。4)填詞演唱歌曲
輕聲讀詞,感受歌詞字尾音上的押韻,指導學生開口音ao的口型及發(fā)音,特別是樂句長音的保持。
4.完整的演唱歌曲并用肢體表現(xiàn)
。1)隨著老師的鋼琴完整的演唱
教師根據(jù)學生出現(xiàn)的音準或氣息的問題進行及時地糾正。
。2)隨音樂邊唱邊表演
5.回顧蒙古族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1)聆聽并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小學三年級# #音樂課三年級課件素材資料整理#: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嗎?這首《草原就是我的家》也是蒙古族的民歌,讓我們再感受這首歌曲的旋律。
教師出示歌譜,學生邊聽邊感受。
。2)歸納歌曲尾音結(jié)束在la上的羽調(diào)式特點
課堂小結(jié):蒙古族的民歌有的同學也聽了很多,你們關(guān)注過旋律的特點嗎?比如:下次課我們將要學習的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看看它又是哪個音結(jié)束的呢?下次我們再來繼續(xù)感受蒙古族的民歌,同學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