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形狀】
青松伸開自己的臂膀,在山巔擁抱藍天;小麥和同伴緊緊相偎,密密地鋪滿原野。
雄鷹張開翅膀,拍打著陽光,追著風翱翔;駿馬伸頸嘶鳴,飄舞著鬣鬃在草原上奔跑。我們年輕的心踩著陽光的節(jié)拍,在揮灑我們個性的風采。我們的青春有自己倔強的形狀。
普羅旺斯紫色的薰衣草讓我魂牽夢縈,江南水鄉(xiāng)盛開的荷花讓我心無塵滓,乞力馬扎羅山下靜臥的雄獅讓我心生敬畏,可可西里荒原奔跑的羚羊群讓我淚水盈眶。生命總是色彩斑斕,每一種生命都有屬于自己的形狀,把流光溢彩的生命展示給世界,那彼此不同的生命光輝是大自然最神奇的篇章。
村上春樹說過,我們的心不是石頭。其實即使堅硬的石頭也各有各的形狀。
李白慷慨而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他堅信自己就是一塊有用的石頭,甚至是那始終會發(fā)出最奪目的光輝的寶石。 我們的生活充滿了無數(shù)可能,走一條自己獨特的道路,即使崎嶇不平,即使荊棘滿布,那也是我們該有的魅力人生。沒有太平享樂,沒有史學家稱道的盛世強國,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失國破家之痛也是一段令人回味不盡的詩歌故事。失去了平靜的書齋生活,失去了琴瑟合鳴的幸福快樂,李易安“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惆悵悲苦也是一首流傳千古的佳作。沒有了仕途的平順,沒有了匡扶危難的機會,李太白“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灑脫豪邁也是一道永久的人生風景。人生不該受約束,不該被限制,每一個生命都要長出自己的形狀,開一樹燦爛的花。
是屈子縱身而下時衣袂掀起的風濕潤了我的眼睛么?是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憂愁感染了我么?是顧城“讓所有習慣黑暗的人習慣光明”的堅強震撼了我么?當我看到他們卓爾不群的靈魂在清輝中起舞,當我看到那起舞的靈魂有與眾不同的形狀,
我感到我的心也在生長。
一抹清輝灑下,朱自清消瘦的身影,那樣堅決。站在那月色下的荷塘邊,心靈因此而空闊柔軟,
月光下他如水的眼神怎能不讓人聯(lián)想到帶頭拒領(lǐng)救濟糧時那堅毅的目光?你只是你自己,長成倔強形狀的你自己,這樣的你讓我淚流滿面。
生命,該是陽光下一樹樹的繁花,該是明媚的人間四月天,該是舞在風中的精靈。
每一個生命有每一個生命的語言,每一個生命有每一個生命的精彩!
我們是神的孩子,上天眷顧,要我們的青春長出自己的形狀,一路輕舞,舞出自己的旋律,舞出自己的一樹花開!
青春,在自己的形狀中綻放吧!
【內(nèi)心的獨舞】
我是一只獨舞獨唱的小老鼠,拖著殘肢,留下一個個深淺不一的腳印。
最炫的舞臺
從我呱呱墜地開始,我就在打造著這像荒地一般的舞臺,我沒有任何工具,除了雙手和智慧,于是,我使用它們?nèi)ラ_墾,這是我最美麗的舞臺,盡管它那么小,盡管它不那么絢麗耀眼,但它是屬于我的。
有一天,當心中最美麗的舞臺與我有咫尺之遙時,我發(fā)現(xiàn),我無力踏上這個舞臺——我受傷了。永不復(fù)原的傷。
于是,這片凈土,不再是我可以棲息的島嶼,而是囚禁著灰色夢想和灰色熱情的灰色牢籠。我發(fā)現(xiàn),我內(nèi)心夢想的舞臺坍塌了,在一瞬間。
我是誰,住在哪 我是什么,我是誰?是一個舞者,亦或是一個小丑?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我失去了自己的自由。
我們被外界束縛著,父母、社會、學校將我們“充盈”起來,他們勝利了。我成為了他們最忠實的仆人。
但這個仆人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活在天堂上離上帝最近的地方,只是,她已無力再飛回人間。
當意志被一絲絲地挖空,愛的光芒卻“因規(guī)格不符”而無法“加載入倉”。當寒流席天卷地而來,我的世界降溫到零下一百度,內(nèi)心猶如冰窖。
然后,哭泣,帶著對夢想死亡的恐懼。
我住在這冰窖里,渴望飛翔,卻不敢擺動翅膀?释杂,卻又覺得一片迷茫;渴望真理,卻又不敢單獨地演講歌頌真理的存在,只因生活得太安逸。
于是,從此,我也遷徙到了溺愛的旋渦中。自拔,是徒然。
重新打造我的舞臺
帶著滿身的傷痕和心靈的空洞,我回來了,開始重新打造自己的舞臺。
我不再在乎別人的眼光,世俗眼中的我是好是壞我已經(jīng)無暇再去顧及,
我不再依附別人,不再孤孤單單地躲在角落,靜靜地看著父母、學校和社會為我鋪設(shè)好的一切。
我要張開雙臂,不再嬌氣,任冷風從耳邊掠過,任每一寸發(fā)絲在風中痛苦地呻吟,
痛苦地飛揚。
我要在隱忍中學會成長,在歷煉中讀懂人生。
我要大聲宣布,我要成為一名真正自主的舞者,就算觀眾只有我一個人。
我要用最獨特的舞姿,在自己的舞臺上備受矚目。
【滿身花雨又歸來】
滄海霽月,落崖驚風。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在燈紅酒綠的都市中,在余音繞梁的低回處,在清風送爽,點點星光之下,人,如同窗外的簾燕,在歸途中幾度徘徊。
能見證人類在現(xiàn)代化的大路上越來越遠的一個代表性群體之一便是貓。曾幾何時,貓已經(jīng)從肩負重任的衛(wèi)家戰(zhàn)士蛻變成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寵兒。當我們高唱“老鼠愛大米”的時候已激不起貓的半點兒斗志——它早已轉(zhuǎn)變了習性,愛上了魚。是什么使貓失去了捉老鼠的本能?又是什么使貓從獵人變成獵物?我想說“不”,貓決不是坐享其成的觀望者,它的體內(nèi)還潛存著奮斗的本能。
隨著歷史的飛躍和時代的變遷,人類用雙手創(chuàng)造出生生不息的文明。文明的力量是偉大的,它不僅存在于精神,更滲透進政治、經(jīng)濟等物質(zhì)生活的各個領(lǐng)域,這不僅僅大幅度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類的生活環(huán)境。我們不否認這種變化帶給人類的優(yōu)越,但伴隨著進步而來的種種矛盾也日益突顯。而對優(yōu)越的物質(zhì)環(huán)境,人們失去了奮斗的本能,越來越不愿勞動,甚至恥于勞動。各種高端科技產(chǎn)品及機器都以代替人類勞動為主要目標。殊不知,雙手的解放引發(fā)了思維的惰性。奮斗與勞動是大自然賦予的本能,而自然的本能在逐步褪去了,也標志著人類作為一種自然的生物卻脫離了自然,離自然越來越遠。
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這便是自然留給我們的本能。情感也是如此。
“住在布達拉宮,我是雪域。
走在拉薩城中,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這是倉夾嘉措留下的詩句,也是他對于人性本能不可抗拒的寫照。他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全是為這種本能而活。他不貪戀權(quán)位,更不為財富而誘惑,他的心,時時刻刻尋找人間最真實的情感,他把人間的至真至愛,把人間最美好的天性釋放得淋漓盡致。
問佛:為什么總也遺憾?
佛曰:沒有遺憾,無法體味幸福。
問佛:為什么下雪總在夜里?
佛曰:美好的東西總在不經(jīng)意間流走。
倉夾嘉措這樣問,人類也這樣問,因為我們總是在美好中留下遺憾,正如我們已淡去的本性。
貓被誘惑蒙蔽了雙眼,忘記了本能。但我相信,人不會在科技的溺愛下失去追逐真性情的天性,更不會失去奮斗的本能。人是一只簾燕,在自然的窗前徘徊,依然如泉般清澈,依然如茶般香醇,也依舊滿身花雨又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