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2)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3)前車之覆,后車之鑒
4)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5)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
6)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7)不可同日而語。
8)百聞不如一見。
9)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10)舉大事者,不忌小怨。
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2)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13)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14)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15)強弩之末,力不能穿魯縞。
1)士別三日,須刮日相看。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3)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魏書》)
4)貂不足,狗尾續(xù)。(《晉書》)
5)不為五斗米折腰。(《晉書》)
6)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
7)*者迷,旁觀者清。(《舊唐書》)
8)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路史》)
9)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資治通鑒》)
10)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資治通鑒》)
1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
1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13)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14)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也。(漢·韓嬰)
15)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
1)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曹操)
2)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曹丕)
3)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4)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5)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6)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7)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8)疑則勿用,用則不疑。(陳亮)
9)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運命論》)
10)—年之計在于春!罩嬙谟诔。(《南陽蕭繹》)
11)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蔭。(陸機)
12)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劉義慶)
13)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劉勰)
14)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劉勰
15)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6)水可載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17)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18)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19)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20)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