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起(722—780)是唐朝“大歷十才子”之一,他的應(yīng)試詩《湘靈鼓瑟》的最末一聯(lián)“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是精辟之句,久為人們所傳誦。這一聯(lián)語的來歷據(jù)說頗為奇特。據(jù)傳,錢起尚未登第時,一次獨自出遠門,夜宿驛舍。半夜醒來,明月照窗,寒風瑟瑟,忽聽窗外有吟詩之聲:“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钡突赝褶D(zhuǎn),反復(fù)不已。過了很久,吟哦之聲才漸漸消失。錢起雖然覺得詩句佳妙,卻不敢開窗尋覓吟詩者的蹤影。
十年后,錢起上京應(yīng)試,考題是《湘靈鼓瑟》。前面幾句,他揮筆而就,可就是最后落句久未有成。他便閉目瞑想,忽地想起十年前夜宿驛舍所聽到的那兩句詩來,放在末尾倒恰恰相合。只不過這是他人所作,一旦用上,便是偷來的句子,萬一傳揚出去,可丟人了。于是他又另覓佳句,然而想了好些句子,終不如那兩句情韻諧美、耐人尋味。眼看交卷時間快到,只得急勿匆地將那兩句湊上,別的也就顧不得了。
交卷以后,主考官李時一看,特別欣賞篇末的兩句詩,認為錢起很有詩名,便取他為狀元。
這一則奇特傳聞,看來鬼氣森森,十分神秘。如果錢起真的因為這兩句詩而得中狀元,那倒的確是一樁幸運的機遇了。
顏真卿年輕時曾拜在長史張旭門下學(xué)習書法。張旭是當時的大書畫家,他的字各體兼?zhèn)洌壬貌輹。顏真卿為自己能在這樣的名家指導(dǎo)下學(xué)習,感到非常高興和自豪,并殷切地希望老師把全部本領(lǐng)都傳授給他。但是,顏真卿拜師數(shù)月,他寄予莫大希望的這位,卻很少給他講什么,只是常將自己書寫的字和前代名家的字跡給他,要他“倍加工學(xué)”,反復(fù)揣摩,并叫他多多專心領(lǐng)悟自然萬象,從中探求啟示。
過了一段時間,顏真卿失望了。他想:我來投師,原本想取得筆法的精微秘竅,找到一條捷徑。成天叫我“倍加工學(xué)”、“領(lǐng)悟自然”,我又何必來拜門求師?
有一天,他實在想不通,就帶著滿腹怨氣走到張旭跟前,對張旭說:“幾個月來,老師盡教小徒‘工學(xué)’、‘領(lǐng)悟’,這些道理我早就知曉。我最需要的是老師行筆落墨的絕竅秘訣。請老師傳授給我吧!”張旭聽了很不高興,但還是耐著性子開導(dǎo)顏真卿:“我常說,我是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察筆法之意,見公孫氏舞劍而得落墨神韻,除了苦學(xué)就是師法自然,我沒有什么訣竅啊!”張旭的這番話,顏真卿仍以為是推托之詞,他一把將張旭的衣角抓住,反復(fù)苦求老師告訴他的筆法訣竅。張旭氣沖沖地對顏真卿說:“好吧!我告訴你,凡是要一心尋求什么訣竅的人,永遠不會有任何成就!闭f完,拂袖而去,再也不理他了。
據(jù)說,顏真卿就是從張旭的這一句教訓(xùn)的話中,明白了為學(xué)之道。以后,他再也不專去尋找捷徑,而是埋頭苦學(xué)苦練,深入揣摩前輩筆法,把從自然萬象中領(lǐng)悟到的神韻熔鑄于筆端。后來,他終于成為一代書法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