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考試大綱》
一、政治基礎知識。主要考查應試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發(fā)展過程及主要內容的理解和運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黨的建設理論;正確認識*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的歷史地位;了解中國共產黨建立社會主義的斗爭及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程;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發(fā)展及特色;理解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二、法律基礎知識。主要考查應試者對法學的基本理論、我國法律基礎知識的了解以及法律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能力。主要包括:正確認識我國國家性質、經濟制度、國家結構形式、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國家機構;熟悉行政法、民法、刑法、勞動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則,理解行政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刑事法律關系、勞動法律關系等,了解常見犯罪種類、特點與刑罰種類、裁量,理解勞動合同的訂立、生效、履行、變更、終止和解除等。
三、科技基礎知識。主要考查應試者對國內和當今世界的科技動態(tài)和科技信息常識的了解情況。主要包括:信息科學技術、生物技術、能源科學技術、空間技術、農業(yè)高科技等新技術的基本特點、作用及發(fā)展趨勢。
四、文史常識。主要考察應試者對世界歷史、中國歷史的發(fā)展、變遷,歷發(fā)生的重大事件的理解認識及中外文學常識。
五、國情、省情、市情。主要考查應試者對我國、我省和我市的地理歷史、人文社會、政治經濟等基本概況的了解。
六、事業(yè)單位知識。主要考查應試者對事業(yè)單位含義和特征、類型、社會功能、事業(yè)單位改革的基本任務、基本原則和總體思路以及事業(yè)單位的主要人事管理制度的了解及應用。
七、時事。主要考查應試者對時事政治的了解?荚噧热葜饕婕2018年1月1日之后國際、國內發(fā)生的重大事件。
《教育基礎知識考試大綱》
一、教育學(一)概述
1.教育學研究對象
2.教育學歷史發(fā)展
(二)教育的本質、起源和發(fā)展
1.教育的起源
2.教育的本質
3.教育的發(fā)展
(三)教育基本規(guī)律
1.教育與社會的發(fā)展
2.教育與人的發(fā)展
(四)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概述
2.我國教育目的
(五)教師與學生
1.教師
2.學生
3.師生關系
(六)班主任工作
1.班級與班集體
2.班主任工作
(七)課程
1.課程的概念
2.課程理論流派
3.國外課程改革的趨勢
4.我國課程編定的原則
5.我國中小學的課程
6.我國中小學課程改革
(八)教學與教學過程
1.教學的概念
2.教學意義與任務
3.教學過程本質與基本階段
4.教學過程規(guī)律
(九)教學原則與方法
1.教學原則
2.教學方法
(十)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
1.教學組織形式
2.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
(十一)教學質量與教學評價
1.教學質量
2.教學評價
二、教育心理學
(一)概述
1.教育心理學——研究體系及其任務
2.教育心理學的產生與發(fā)展
3.教育心理學——研究原則、方法與程序
(二)人的心理發(fā)展
1.心理的實質與心理過程
2.心理發(fā)展理論及其影響因素
(三)學習理論
1.學習的概述
2.學習的類型與過程
3.學習的基本理論
(四)知識的學習
1.知識的概述
2.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的學習
3.知識學習的策略
(五)智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1.智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概述
2.問題解決
3.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六)技能的學習
1.技能的概述
2.智力技能的形成與培養(yǎng)
3.動作技能的學習
(七)學習動機
1.學習動機概述
2.學習動機的基本理論
3.學習動機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
(八)學習品質與人格培養(yǎng)
1.學習品質的概述
2.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
3.人格與人格教育
(九)學生心理健康與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2.學生學習心理問題及其干預
三、教師職業(yè)道德
1.道德的內涵、功能
2.職業(yè)道德內涵、特點、體現(xiàn)方面、意義與作用
3.社會主義職業(yè)道德的內涵、基本特征、核心、基本原則
4.教師職業(yè)道德內涵、特點、基本原則、基本規(guī)范
四、教育政策法規(guī)
1.依法治教概述、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則
2.教育法的基本理論
3.教育法律責任
4.教育權與受教育權
5.政府的教育職權
6.義務教育及義務教育階段的政府教育權
7.教育法律關系主體——教師、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