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綜合素質訓練# #喬布斯做游戲的那些日子#】「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這句印在《喬布斯傳》封面上的話似乎已經成為了喬布斯一生的寫照。
他是一流的發(fā)明家和企業(yè)家,蘋果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皮克斯的CEO。在56年的人生中,喬布斯實現(xiàn)了眾多偉業(yè),他的AppleII開啟了個人電腦時代,iPhone更是推動了智能手機革新大潮,對整個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偉大的喬布斯曾經也是一個胸無大志、窮困潦倒的輟學生。
不同于比爾蓋茨扎克伯格這些輟學創(chuàng)業(yè)的人才,那時的喬布斯可以說除了自信以外一無是處。他沒錢、沒學歷、沒工作,對電子技術一竅不通?峙聠滩妓棺约憾疾粫氲,有朝一日他將徹底地改變世界。
但就在喬布斯21歲這年,他意外地獲得了在一家游戲公司工作的機會。這也成為了他日后走向科技領域,獲得眾多成就的契機。
而這家公司你一定聽說過,它的名字叫做「雅達利」。
1972年,雅達利推出《乒乓》(PONG)街機,成為世界上第一款獲得商業(yè)成功的電子游戲;萜臻_發(fā)出世界上第一部手持科學計算器,極大提高了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工作效率。阿波羅17號成功登月,人類的足跡踏入太空。
當然也有人稱其為世界第一款電子游戲
所有人都知道,世界將迎來變革,卻很少有人清楚世界到底會變成什么樣。
這年,年輕的史蒂夫·喬布斯考上了大學。他沒有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此時正值反文化運動時期,喬布斯也像很多年同齡人一樣,成了一個嬉皮士。他崇尚絕對的自由,沉迷搖滾樂和社會運動,對即將到來的變革一無所知。
他拒絕那些「墨守成規(guī)」的綜合大學,考入了以自由、開放和學費高昂而聞名的里德學院。然而即使在這里,他也是個異類。
喬布斯無視任何規(guī)矩的個性在他還是個大學生的時候就初見端倪。他從不去上必修課(因為覺得很無聊),卻喜歡旁聽藝術、外國文化、哲學等課程。
他經常對發(fā)小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后來的蘋果合伙創(chuàng)始人)發(fā)牢*:「他們竟要求我上所有的課。」沃茲很無語,只能回應他:「廢話,大學生不就該這樣嗎。」
里德學院雖然能給學生大的自由,但一節(jié)必修課都不去那肯定是畢不了業(yè)的。但凡換個人可能都會為了順利畢業(yè)老老實實去上課,而喬布斯的腦回路顯然和普通人不一樣——既然不上課就畢不了業(yè),他索性直接退學了。
輟學后,喬布斯依然留在了里德學院。在這段時間里,喬布斯旁聽了他后來多次提及的「書法課」,并沉迷于佛教和禪修。他幾乎沒有什么生活來源,過著流浪漢般的生活,佛教信仰卻讓他的精神世界前所未有的滿足。
直到一年半之后,喬布斯的一位好友從印度旅行歸來,喬布斯聽他說著尋訪佛法大師的神奇經歷,不禁心馳神往,終于決定結束渾渾噩噩的生活,去印度尋訪自己的精神導師。不過這時飯都吃不飽的喬布斯得先想辦法解決旅費的問題。
于是,他做出了一個可能改變了他一生的決定。回家,找個工作,賺錢去印度。
回到加州老家后,喬布斯馬上找起了工作。很快,一則刊登在報紙上的奇特招聘廣告吸引了他的注意:「雅達利招聘電子工程師,時薪5美元,讓你在享樂中賺錢!
初創(chuàng)不久的雅達利是當時硅谷酷的企業(yè)之一,他們人手不多,擁有極強的創(chuàng)造力,幾乎壟斷了整個新興的電子游戲市場。白手起家的創(chuàng)始人諾蘭·布什內爾更是無數(shù)極客的偶像。
布什內爾
不過喬布斯對雅達利有多牛逼似乎沒什么概念,他沒有在意廣告里對招聘職位的需求,即使對電子技術一竅不通,還是決定去應聘這個工作。
初到雅達利,喬布斯給人留下的印象可不怎么樣。他留著一頭長發(fā)和未經修飾的胡子,衣著不整,趿拉著涼鞋,體味濃烈,讓人避之不及。這一副嬉皮形象讓人怎么也聯(lián)想不到他是來應聘的。
年輕的喬布斯
不過比起這些,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傲慢和自大。雅達利的首席工程師奧爾康后來回憶道:「我的人事主管跟我說,一個奇怪的嬉皮小子在大廳里,并說要是不雇傭他,他就不走了。我們要叫警察嗎?還是放他進來。」
奧爾康把他放了進來,并給他一個面試的機會。
在面試中,奧爾康很快明白喬布斯可能無法勝任他們需要的職位,但在短暫的接觸中,他竟被喬布斯的人格魅力打動。
很少有人知道在這次面試里喬布斯到底是如何忽悠奧爾康的,不過他確實通過了面試。奧爾康后來回憶道:「一想到我竟然雇傭了一個輟學生,真是有點不可思議。不過他身上有一些讓人無法拒絕的東西,他聰明,富有*,對技術極度狂熱!
就這樣,喬布斯成為了雅達利的第40號員工。
喬布斯暫時還干不了電子工程師的活,所以奧爾康給他安排的第一個任務,是作為技師協(xié)助另一位工程師的工作。
沒想到僅過了一天,喬布斯就跟這位可憐的工程師爆發(fā)了矛盾。
這位名叫唐·朗的工程師第二天跑來質問奧爾康:「我到底做了什么,你要這樣對我?」奧爾康還很奇怪:「你不是要個技師嗎?我給你招了一個技師啊。」唐說:「這家伙又臟又臭還讓人討厭,而且他根本不懂電子學!
喬布斯身上的各種問題,讓他幾乎無法與其他人一起工作。他自大傲慢,出口傷人的習慣讓許多人不滿。他肆無忌憚地稱別人為「蠢貨」,用他的話說「我之所以這么耀眼,只是因為那些人太糟糕了!
同時,喬布斯還有體臭。他堅信自己以水果為主的素食習慣可以消除體味,讓他無需經常洗澡,他自己對體味沒什么感覺,卻讓同事們苦不堪言。
這個習慣他好像一直也沒改
重要的是,當時的喬布斯不懂電子學,就連簡單的技師工作也難以勝任。但他作為一個外行,卻似乎總是對別人的工作指手畫腳。
盡管如此,喬布斯卻沒有被開除。雅達利的老板布什內爾與喬布斯私交不錯,他們經常探討哲學問題,喬布斯的思想深度讓布什內爾十分欣賞。所以在很多人想要趕走喬布斯的時候,布什內爾為了留住他,想出了一個折中方案:
「喬布斯是個麻煩,但我挺喜歡他的,我讓他來上夜班,這樣就能避開大多數(shù)同事,并留在這里了!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喬布斯在夜班做著設計電路板的工作。利用夜班的便利,喬布斯讓他的老友沃茲尼亞克來協(xié)助一些技術工作。
此時的沃茲正在惠普負責手持科學計算器的項目。喬布斯以隨意游玩雅達利新游戲為報酬,讓沃茲每天下班后幫他工作。當然,開心的肯定是布什內爾,只用一份工資就能讓沃茲這樣的人為他工作,實在是太劃算了。
然而這樣的工作沒有持續(xù)多久,喬布斯就宣布要辭職。沒錯,他攢夠去印度的錢了。
這時的喬布斯其實已經基本掌握工作上需要的技術,奧爾康挽留他無果,后給了他一個出差的任務。
這時雅達利在德國的部門出了一點問題,當時他們設計的游戲是NTSC制式的,但歐洲的標準PAL。他們需要一個技術人員去德國與當?shù)貑T工協(xié)作,解決這個問題,并且從德國飛往印度的機票比從美國飛要便宜不少,這項工作就當仁不讓地交給了喬布斯。
喬布斯順利解決了問題后,便前往印度,實現(xiàn)一直以來的夢想。他在印度生活了7個月,這趟旅程讓他的精神追求得到滿足,還順便染上了差點要命的痢疾。
喬布斯對佛教的信仰持續(xù)一生,但印度的生活并不那么宜人。在1975年,喬布斯結束了印度的旅行,返回美國,重新開始了在雅達利的夜班工作。
這時的喬布斯,似乎已經可以獨挑大梁了,再加上義務勞動的沃茲,整個雅達利幾乎沒什么這個二人組搞不定的工作。
于是,布什內爾讓喬布斯設計一款新游戲,他將其描述為單人的《PONG》,玩家可以用彈球打掉屏幕上的色塊。而后來的成品,就是大名鼎鼎的《打磚塊》。
據說當時雅達利的工程師做出一款游戲需要150個左右的芯片,這使得游戲機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布什內爾擔心這款新游戲過于復雜,會消耗太多的芯片,所以他給喬布斯定了兩條額外規(guī)定:
如果能在一個月之內開發(fā)完成,喬布斯就能拿到700美金獎金。如果能把芯片控制在50個以內還有更多的額外獎金。
這是喬布斯迄今為止在工作中遇到的大挑戰(zhàn),但別忘了,他還有沃茲這條大腿。
喬布斯告訴沃茲:必須要在4天之內完成設計,并且用盡可能少的芯片。完成工作之后的獎金,他們對半分。
為什么喬布斯要求在4天內完成呢?因為他急著去波特蘭的農場,幫助當?shù)厣鐓^(qū)收獲農作物。
盡管要求十分苛刻,但沃茲還是接受了挑戰(zhàn)。他們分工協(xié)作,不眠不休工作了4個日夜,喬布斯負責創(chuàng)作原型和測試,沃茲負責工程技術。這款經典游戲,真的在4天之內做了出來。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竟然只用了45個芯片。
然而諷刺的是,雅達利竟然無法使用沃茲的作品。因為這個電路太過簡化,除了沃茲以外,其他人根本不能理解它的設計方式,以至于這個精湛高效的作品無法量產。
后,正式上市的《打磚塊》使用了另一位工程師的版本,據說他使用了100多個芯片。但喬布斯還是得到了布什內爾的獎金:在一個月之內完成的700美金,和少于50個芯片的5000美金。
這項工作讓兩人聲名遠播,但卻也留下了一個不太愉快的結局。喬布斯在向沃茲交代任務時,只告訴了他那700美金的事,而對更大的獎金只字未提。
終,沃茲只拿到了350美金的支票,他為減少芯片做出了全部的貢獻,卻沒有得到一點回報,并且一直被蒙在鼓里。
直到多年之后,沃茲在商務旅行中,無意間從一本雜志上看到了這段雅達利往事的報道。上面一五一十地寫著布什內爾的和兩人取得的成果。是的,沃茲竟然是從別人的書上看到了自己被坑的*。
在這次旅行后的一個周日,沃茲和布什內爾在私下聚會時談到了這件事。沃茲這才意識到,原來書上關于獎金的事,竟然都是真的。這次背叛深深地傷害了沃茲,并且在之后多年都不愿提起這段往事。
《喬布斯傳》的作者沃爾特在采訪沃茲時,他說:「我只希望他當時誠實一點,如果他需要那筆錢,他知道我肯定會給他的。他是我的朋友,我應該幫助我的朋友!
面對這筆舊賬,喬布斯顯然也不愿多提。他在多個場合下反駁過這種說法,并始終強調自己從未辜負過沃茲。即使提到這5000獎金的故事,他也在猶豫中堅持了自己的說法。
這個不愉快的小插曲很快就過去了,它似乎并未嚴重影響到二人的友誼。在做完打磚塊之后,他們依然是形影不離的摯友,不過這段做游戲的經歷,著實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沃茲后來表示,AppleII的某些特性,正是他從打磚塊中學到的。
而對于喬布斯,或許正是通過雅達利的工作,才漸漸意識到了時代的轉變,他對宗教的信仰,變成了對科技的狂熱。他作為一個企業(yè)家的直覺和能力已經覺醒,他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么了。
1976年春,AppleI亮相,沒過多久,喬布斯和沃茲便從雅達利和惠普離職,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創(chuàng)建了蘋果電腦公司。并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不斷改變著世界。不過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