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不同
會計碩士簡稱MPAcc,2009年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代表的25所院校開始培養(yǎng)全日制雙學位會計碩士。但是因為會計碩士是專業(yè)學位,很多人認為是會計學碩士的山寨版,即使對報考會計碩士有想法的考生也心存疑惑。其實,從培養(yǎng)目的上,可窺知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專業(yè)。會計碩士培養(yǎng)目的是系統(tǒng)掌握現(xiàn)代會計理論與實務以及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具備會計工作領導能力的高素質會計人才。
二會計學碩士主要以培養(yǎng)具備科研能力的人為主。除此之外,兩者還有以下區(qū)別。
1+1導師制不同
會計碩士側重實務實踐,在教學上偏向研討形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討學習,課程體系中包含了很多實務研討課,關于實踐工作中的熱點問題的解讀課程也很多,比如財務與會計實務問題研討、基于財務視角的銀行信用風險管理以及納稅籌劃等,對以后的工作實踐具有很大的指導性。
在導師方面,會計碩士實行校內校外雙導師聯(lián)合培養(yǎng)制度,每一名會計碩士的學生都會配有一內導師和一外導師,分別負責學生的學術方面和社會實習方面。通常來講,校外導師來自于各個領域,包括會計師事務所的高級經理人,大型國企的財務部門主管和一些企業(yè)的財務總監(jiān),這些校外導師根據(jù)學校的要求在每個假期安排學生實習、參觀等社會實踐活動。會計碩士一般都采取自籌方式培養(yǎng),上學期間獎學金偏少。
會計學碩士側重理論教學,通過老師授課,個人課后理解并消化知識體系為主。會計學碩士的課程則一般是以理論為基礎,包括財務會計原理和管理會計研究方*等課程,整體要求學生在理論層面上有所提高,鼓勵學生參與課題研究、發(fā)表論文等,為此特意在每學期都安排了各種課題。
在導師方面,會計學碩士只有一個校內導師負責科研和論文指導。會計學碩士則是以公費和委托培養(yǎng)方式為主,自費情況較少,并設置大量的獎學金。
職業(yè)認證不同
國際上的一些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會給予會計碩士一定的優(yōu)惠政策。例如,被稱為國際會計行業(yè)的黃金證照ACCA(英國特許會計師協(xié)會)給予會計碩士畢業(yè)生免考14門課程中的9門的優(yōu)惠政策。
另外,CIMA(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的香港會計師公會)對MPAcc有快速通道免考協(xié)議。該快速通道免試政策主要面向MPAcc畢業(yè)生和順利完成第一年學習的在校生。申請人憑學位證書或學校出具的第一年課程學習的證明即可參加快速通道考試。通過考試者即可獲得CIMA管理會計高級文憑,CIMA職業(yè)資格11門課程的部分課程免考和豁免部分考試費用。
相對比,會計學碩士則沒有相關的社會認證。
實習導師不同
會計碩士對實習更加注重。會計碩士的培養(yǎng)方案中特意安排了實習學分作為考核要求,而且所占比重頗大。因為會計碩士是兩年制,時間相對緊張,很多學生會選擇在寒暑假完成實習。其中大多數(shù)實習機會是由上文所提到的校外導師提供的,另外一部分是學生通過社會招聘方式自己應聘的。
作為會計碩士的學生,一般實習首先會選擇一些投資銀行、咨詢公司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等,另外,也可以考慮一些內資銀行和大型企業(yè)。一般而言,以普華永道為首的會計師事務所和外企都會選擇在每年的6月、9月分別開始暑假和寒假的實習招聘;而更有吸引力的外資銀行和投資銀行,例如摩根士丹利或者中信證券投資都會提前一年進行實習招聘。
對于會計學碩士,實習也是必要的,但是并沒有強制要求,也沒有校外導師提供便利的機會,大部分都是靠自己應聘得到的機會。
考試科目不同
會計碩士考試科目分別為管理類綜合聯(lián)考和英語二,很多考生都覺得會計碩士考試科目減半,理所應當?shù)卣J為會計碩士好考。真實情況是這樣嗎?這就需要詳細了解管理類綜合聯(lián)考和英語二的具體考試形式了。
管理類綜合聯(lián)考,是借鑒國外商學院研究生入學考試GMAT的考試形式和核心理念來考查學生的一種綜合能力測試,該科目分為三部分,數(shù)學、邏輯和寫作,分值分別為75、60、65,滿分200。這門考試的特點是時間緊、題量大、要求準確率高。需要強調的是邏輯這一科目,邏輯題旨在考查學生邏輯思維的嚴謹和周密,題目有信息量大的形式特點,這是新出現(xiàn)的考試形式,值得注意。
至于英語二,是為了區(qū)別學術型碩士的考試科目英語一而命名的,前身是MBA入學英語考試。由于這樣的背景,也就決定了考試中出現(xiàn)的閱讀材料,一般都是關于管理、股市或者經濟現(xiàn)象的,更加考查考生的經濟管理類專業(yè)英語的能力。
會計學專業(yè),綜合考試就是管理學綜合,考試內容包括: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營銷學、管理學原理、財務管理。滿分100分,60分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