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10以內數(shù)的加減混合運算》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7—48頁的自主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羊過河”、“運算卡片”、“小貓釣魚”、“講故事”、“做公交車”等多種練習形式,達到對加減混合運算的正確、熟練計算。
2、理解情境圖的思維方式是開放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樣化的。
3、通過具體情境,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學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上節(jié)課,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研究了“小猴子學釣魚”的故事,又解決了一些問題,同學們很棒!今天老師帶同學們走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好嗎?
二、自主練習
1、出示口算卡片:要求二人合作:一人讀算式,一人作答。然后判斷,錯誤的改正。
2、出示“小羊過河”圖片,引導學生理解圖意。
。1)引出解決的問題:小羊要踩什么樣的石頭過河?
。2)“媽媽告訴我,從得數(shù)是3的石頭上過河安全!彼阋凰隳男┦^上的算式得數(shù)是3?在石頭旁標得數(shù)。
。3)說一說:石頭上的得數(shù)有哪些?
。4)畫一畫:小羊過河的路線?
3、同學們,你們做過公交車嗎?出示53頁圖:
(1)引導學生觀察:看到這幅圖你想到了什么?引導提出問題:3路車上一共有多少乘客?
。2)合作解決:車上一共有幾人?
。3)匯報結果。
適當滲透思品教育:坐公交車一定要注意安全?空就\嚂r先下車后上車,尊老愛幼等。
4、出示小貓釣魚圖片。
。1)、引導觀察圖片:畫了什么?小貓做什么?能釣哪條魚?
。2)、引導理解圖意:看桶上有什么?魚上有什么?看第一只小貓和它釣的魚。魚背上算式10-5-3的結果是2,這條魚就釣到了。另外兩只小貓能釣到自己想要的魚嗎?講一個數(shù)學小故事。
5、出示48頁圖片。
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編一個故事。要求:有意思、有趣味、有數(shù)學問題。
三、課堂小結
四、教學隨筆:
教研組長簽字:
【篇二】
《10以內的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2——44頁的自主練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在觀看猴子跳水的情境圖中,我們又學習了哪些知識?
二、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第12題。
練習時要強調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練習過程中,可以從中抽出個別題目,讓學生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強對口算方法的具體指導。
2、自主練習第2題。
提供了學生用彩紙做紙花的情景,進一步鞏固連加的意義及計算方法。學生可以算“三個小朋友一共做了多少朵紙花?”也可以算“三個小朋友一共用了多少張彩紙?”只要列出正確的算式就行。
3、自主練習第3題。
根據(jù)直尺上提供的數(shù)據(jù),學生自主列出算式。
4、自主練習第4題。
以統(tǒng)計表的形式引導學生填數(shù),鞏固連加。應先引導學生數(shù)清楚西紅柿、辣椒、茄子的數(shù)量,然后計算三種蔬菜的總個數(shù)。
5、自主練習第5題。
求“一共有多少只小貓?”是對10以內數(shù)的連加連減的綜合練習。練習時,鼓勵學生借助圖中的信息,盡可能地提出多種有關連加、連減的問題,獨立解決后,交流共享。
6、自主練習第6題。
練習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理解,獨立解答,發(fā)揮想象。在交流中弄清楚“2+2+2+2”和“8-2-2-2-2”的含義,并嘗試口算出結果。
三、課堂小結
四、教學隨筆:
【篇三】
《10以內數(shù)的減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10以內數(shù)的減法的自主練習
教學目標:
1、在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初步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問題,初步培養(yǎng)與同學共同學習的習慣。
2、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初步培養(yǎng)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看懂圖意,正確列式解答;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我們游覽了孫悟空的水簾洞,在游覽的過程中,我們學習了很重要的本領,認識了減法,今天我們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好嗎?
二、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第1、2題
讓學生先仔細觀察圖,說清題意后,再列式計算。具體指#小學一年級# #小學一年級上學期《10以內數(shù)的運算》數(shù)學說課稿#言:
你看圖之后,講一個故事;獨立列式;集體交流:學生說圖的意思,學生連線,同桌看看對不對。
2、自主練習第3題
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學生寫得數(shù),后請小博士交流
教師讀題,學生說得數(shù)。
3、自主練習第4題
小雞回家,連線找得數(shù)。六所房子中有的住了一只或兩只,有的沒住小雞。練習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認真口算,爭取全算對。
三、走進生活
1、自主練習第5題
小猴分桃圖,教學時,讓學生借助學具分一分。把分得過程用等式表達出來,然后通過匯報交流感受方法的多樣化,同時,體會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以及問題結論的不確定性。具體過程如下:
。1)學生看圖說圖的意思
(2)師生一起擺學具
。3)看學具列算式
。4)同位交流
。5)師生一起把算式分類找規(guī)律
2、自主練習第6題
這是一幅包含多信息的情景圖。其中有小雞吃蟲子、兔子吃蘿卜、小鳥飛走了等信息,是加減綜合練習,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在充分觀察畫面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加減法獨立提出問題,進行解答,然后相互交流。
3、課外延伸
聰明小屋,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如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拿實物或學具擺擺看。
四、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