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有一座的寺院,叫做殊像寺。明天啟六年,在寺后西北角一個偏僻的地方,建造了一間客堂。此客堂被后來的清庭三公主看中了,把它改為“善靜室”,作為“習(xí)靜”之處。
三公主為那拉氏所生,清世祖順治的妹妹,康熙的姑媽。相傳,清室定鼎后,為羈縻有力的漢大臣,便將三公主嫁給吳三桂之子吳應(yīng)熊(當(dāng)?shù)厝酥v是吳應(yīng)龍)。
因吳三桂叛清,康熙勒令將吳應(yīng)熊及其子世霖絞死,那時候,由于受“婦女要守節(jié)”的封建道德信條約束,三公主不能再另嫁他人,于是來五臺山殊象寺。當(dāng)時殊象寺被譽為“瑞象天然”,是五臺山很有名氣的寺院。
當(dāng)時寺內(nèi)有一青年和尚,因遭失戀的打擊,心靈受到重創(chuàng),懷著一顆灰冷的心,來到這里削發(fā)為僧。
由于這位青年和尚儀容非凡,精通內(nèi)典,所以常和三公主在“善靜室”研討以文。久而久之,流言四起,說他們之間有了“愛戀”。
這話傳到京師康熙的耳朵里,認(rèn)為有損皇族聲譽,于是派專人來到五臺山殊象寺放火焚寺,策謀將她倆和寺院同歸于燼。但出人意料,大火燃燒三天,全寺片瓦無存,唯三公主和那位年青和尚“坐靜”的“善靜室”卻巍然獨存。“善靜室”之所以獨存,康熙認(rèn)為這是文殊菩薩證明他們之間無“愛戀”一說,甚為歡喜,即用巨款重建殊像寺。
重建后的殊像寺,有人提議,把寺名改成“清白寺”或“無瑕寺”,以示三公主的清白純潔。由于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殊像寺”即意味著寺院里有文殊菩薩的塑像,故重建后的寺院,仍叫殊像寺。
深夜,寺里一人一佛,佛坐人站。
人:我是已婚之人,卻狂熱地愛上了另一個女人,我該怎么辦?
佛:你能確定你現(xiàn)在愛上的這個女人就是你生命里最后一個
人:是的。
佛:你離婚,然后娶她。
人:可是我現(xiàn)在的愛人溫柔、賢惠,這樣做是否有一點殘忍?
佛:婚姻中沒有愛是殘忍的。
人:可是我愛人很愛我。
佛:那她就是幸福的。
人:我要與她離婚后另娶她人,她怎么會是幸福的呢?
佛:她擁有她對你的愛,而你已失去對她的愛。正所謂擁有的就是幸福的,失去的才是痛苦的,所以不幸福的人是你。
人:可是我要和她離婚,是她失去了我,她才是痛苦的。
佛:你錯了,你只是她婚姻中真愛的一個具體,當(dāng)你這個具體不存在的時候,她的愛會延續(xù)到另一個具體,她的真愛從沒有失去過,她才是幸福的,而你才是痛苦的。
人:她說今生只愛我一個人。
佛:這樣的話你也說過吧?你現(xiàn)在看你面前香爐里的三根蠟燭,哪根最亮?
人:好像都是一樣的亮。
佛:這三根蠟燭好比是三個女人,其中一根是你現(xiàn)在所愛的那個女人。你連這三根蠟燭哪根最亮都不知道,你又如何能確定你現(xiàn)在愛的這個女人就是你生命里的最后一個女人呢?
人:我,我……
佛:現(xiàn)在拿一根蠟燭放到你眼前,用心看看哪根最亮。
人:當(dāng)然是眼前的這根最亮。
佛:現(xiàn)在把它放回原處,再看看哪根最亮。
人:我真的看不出哪根最亮。
佛:你剛才拿的那根蠟燭好比是你現(xiàn)在愛的那個女人,所謂愛由心生,當(dāng)你感覺到愛她時,你用心去看就覺得它最亮,當(dāng)你把它放回原處,你卻找不到最亮的一點感覺,你這種所謂的最后的愛只是鏡花水月,到頭來終究是一場空。
人:我懂了。
我:你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