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宣公二年,宣子在首陽山(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打獵,住在翳桑。他看見一人非常饑餓,就去詢問他的病情。那人說:“我已經(jīng)三天沒吃東西了。”宣子就將食物送給他吃,可他卻留下一半。宣子問他為什么,他說:“我離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還活著。現(xiàn)在離家很近,請讓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給她!毙幼屗咽澄锍酝,另外又為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后來,靈輒做了晉靈公的武士。一次,靈公想殺宣子,靈輒在搏殺中反過來抵擋晉靈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脫險。宣子問他為何這樣做,他回答說:“我就是在翳桑的那個餓漢。”宣子再問他的姓名和家居時,他不告而退。這個知恩圖報的故事后來成為典故,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就引用了它: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候,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克苦僅能以雙手勉強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并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后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這句成語就是出于這個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說: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記,雖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難時,即使一點點幫助也是很可貴的;到我們有能力時,應(yīng)該重重地報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我們運用這成語時,必須透澈的了解它的含義,第一,真心誠意的樂于助人的人,是永遠不會想人報答他的;第二,有錢人對窮人的救濟,那是一種捐助,即使窮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報答他,也不能稱之謂“一飯千金”;第三,最難能可貴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難的情形下,出于友愛、同情的去幫助別人,這樣的幫助,在別人看來,確是“一飯”值得“千金”的。
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從小和媽媽相依為命。在她們貧窮的家里,媽媽每天辛苦工作回來后給她帶一塊小小的年糕,是她的快樂。
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已經(jīng)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當她看見媽媽的時候,媽媽手里拿一塊小小的年糕倒在路旁,已經(jīng)永遠的離開了她。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醒來,現(xiàn)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媽媽的眼睛為什么不閉上呢?她是因為不放心她嗎?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怎樣做。于是擦干眼淚,決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定會好好地活著,讓媽媽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做著這首《感恩的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她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她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著,一直到媽媽的眼睛終于閉上……
當流著淚聽完這個故事,又反反復(fù)復(fù)的聽著這首歌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天下有多少這樣的父母,在默默的為兒女付出一切。而天下又有多少這樣的兒女,能夠感恩于親人這樣一顆愛心!而做為一個人,生活給予我們的又不僅僅是來自于親人的愛,那我們是否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來面對?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這一刻起,我們便擁有了太多!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和健康!兄弟姐妹給了我們歡樂和親情!老師給了我們知識和關(guān)愛!朋友給了我們友誼和信任!
當我們感受一縷晨風(fēng),聽見一聲鳥鳴,觸摸一滴露珠,那是來自于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愉悅!當我們迎來新一輪朝陽,目送夕陽西下,那是時光豐富了我們的生命!甚至,當我們承受了一次風(fēng)雨,走過了一段泥濘,那是生活給了我們戰(zhàn)勝的勇氣……
這一切,都需要我們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微笑面對!學(xué)會了感恩,我們便擁有了快樂,擁有了幸福,也擁有了力量!我們才不會在生活中輕言放棄,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