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掌握下列文言詞
1、宦者令: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宦官的頭目)
2、舍人: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門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國人卞和發(fā)現(xiàn)的一塊寶玉,經(jīng)雕琢成的璧)
4、遺(wèi):使人遺趙王書(送給)
5、即:即患秦兵之來(則,就)
6、斧質(zhì):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古代一種腰斬的刑具)
7、宜:宜可使(應(yīng)該)
8、曲:曲在趙(理虧)
9、均:均之二策(權(quán)衡、比較)
10、必:王必?zé)o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獻(xiàn),進(jìn)獻(xiàn))
12、卻:相如因持璧卻立(退后)
13、修敬: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整飾禮儀表示敬意)
14、倨(jū):禮節(jié)甚倨(傲慢)
15、謝: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圖(官吏的通稱)
17、決:決負(fù)約不償城(必定)
18、徑道:從徑道亡(便道,小路)
19、間: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卻)
22、懌(yì):于是秦王不懌(高興,喜悅)
23、已而:已而相如出(過了些時候)
24、望: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遠(yuǎn)遠(yuǎn)看見)
25、高義:徒慕君之高義也(高尚的品德)
26、孰與: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比……怎么樣)
27、駑:相如雖駑(劣馬,引申為愚劣,無能)
二、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圖(通“按”,審察、察看)
4、孰: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通“熟”,仔細(xì))
三、一詞多義
1、以:①傳以示美人及左右(連詞,連接兩個動詞,給)
、谝韵葒抑倍笏匠鹨玻ń樵~,因為)
、垡杂職饴動谥T侯(介詞,憑借)
④愿以十五城請易璧(介詞,拿,用)
⑤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連詞,相當(dāng)于“而”)
四、詞類活用
1、負(fù):寧許以負(fù)秦曲(使……擔(dān)負(fù),使……承擔(dān))
2、完:臣請完璧歸趙(使……完好無缺)
3、前:乃前曰(名作動,上前)
4、舍:舍相如廣成傳舍(名作動,安置住宿)
5、間(jiàn):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6、廷:卒廷見相如(名作狀,在朝堂上)
7、畢、歸:畢禮而歸之(使……完畢、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動,殺)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狀,向西)
10、嚴(yán):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動,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詞使動,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從者衣褐(名作動,穿上)
13、先、后: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先,以……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為刎頸之交(動作名,朋友)
16、寬: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形作動,寬待)
17、使:秦王使使者告趙王(前一個使,動詞,派遣)18、聞:以勇氣聞于諸侯(使……聽聞)
六、古今異義的詞
1、指示:古義:指給人看(請指示王)今義:上對下的說明
2、約束:古義:條約(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今義:**使不超出范圍
3、得罪:古義:得到懲處(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義:冒犯
4、明年:古義:第二年(明年復(fù)攻趙)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5、前進(jìn):古義:上前進(jìn)獻(xiàn)(于是相如前進(jìn)缶)今義:向前行進(jìn)
6、宣言:古義:揚言((廉頗)宣言曰)今義:宣告
7、鄙賤:古義:地位低下,見識淺。ū少v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今義:鄙卑下賤
七、句式歸納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判斷句)
2、藺相如者,趙人也。(判斷句)
3、求人可使報秦者。(定語后置。=求可使報秦之人)
4、君幸于趙王。(狀語后置。=君于趙王幸)
5、今君乃亡(于)趙走(于)燕。(省略句)
6、均之二策,寧許(之)以負(fù)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判斷句)
8、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被動句)
9、得罪于大王(狀語后置。=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諸侯。(狀語后置。=使不于諸侯辱)
12、請奉盆缶(于)秦王。(狀語后置。=請于秦王奉盆缶)
13、遂與秦王會(于)澠池。(省略句)
《蘇武傳》
1.通假字
、俨活櫠髁x,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谂c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劬蛞笆笕ゲ輰嵍持ィ和ā皬l(jǔ)”,收藏。
、芸兆钥嗤鋈酥赝觯和ā盁o”,沒有。
、菪帕x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⑥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
、叽蟪纪鲎镆臏缯邤(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嵋蚱抡瘩疲c武決去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jīng)。
、系钙浔骋猿鲅福和ā疤汀,叩,輕輕敲打
2.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相當(dāng):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
2.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dāng)于所以。
5.獨有女弟二人。女弟: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義:年紀(jì)。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7.武等實在。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8.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9.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遺: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0.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古義:正當(dāng)、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義:牽連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2.會論虞常。論: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
13.以貨物與常。貨物:古義:財物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4.臥起操持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3.詞類活用
、僖鈩佑梅
單于壯其節(jié)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
誠甘樂之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②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動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7)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歸:使……歸
。8)屈節(jié)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勖~活用
(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武能網(wǎng)紡繳,檠*網(wǎng)、檠:名詞做動詞,結(jié)網(wǎng)、用檠矯正*。
(5)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做動詞,用車子。
。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7)絕不飲食飲食:名詞做動詞,給他吃的、喝的。
4.一詞多義
①使
。1)數(shù)通使相窺觀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漢者第一個“使”:出使。
。3)單于使使曉武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使者。
②語
。1)以狀語武語:告訴。
。2)如惠語以讓匈奴語:說的話。
③引
。1)虞常果引張勝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苁
1)絕不飲食食:給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食:吃。
3)廩食不至食:糧食。
4)給其衣食食:食物。
⑤發(fā)
1)方欲發(fā)使送武等發(fā):打發(fā)。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發(fā):發(fā)動。
3)恐前語發(fā)發(fā):被揭發(fā)。
5.特殊句式
、俚怪镁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漢者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為見女”
。4)子卿尚復(fù)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fù)為誰乎”。
。5)何以復(fù)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fù)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郾粍泳
。1)見犯乃死,重負(fù)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4)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張衡傳》
1.通假字
。1)員徑八尺(“員”通“圓”)
。2)陰知*黨名姓,一時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傍”通“旁”)
(4)形似酒尊(“尊”通“樽”)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義:
。1)常從容淡靜。古:言行舉止適度得體。今:不慌不忙,沉著鎮(zhèn)定。
。2)舉孝廉不行。古:不去赴任。今:不可以。
(3)公車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可以作為人或事物特點的征象標(biāo)志
。4)覆蓋周密無際。古:四周嚴(yán)密。今:周到細(xì)致
。5)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古:今:相對的或并列的幾個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車,治威嚴(yán)。古:官吏初到任。今:從車上下來。
3.詞類活用
(1)妙盡璇璣之正。(正,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道理)
(2)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奇,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rèn)為……與眾不同)
。3)又多豪右(多,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多有)
4.翻譯下列句子并總結(jié)句式特點:
。1)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狀語后置)
。2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賓語前置)
。3)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省略句)
(4)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被動句)
5.一詞多義
因
①因入京師,觀太學(xué)(于是)
、诿晒蕵I(yè),因遺策(沿襲)
、垡蚱鋭荻麑(dǎo)之(順著)
④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
。ㄍㄟ^、經(jīng)由)
、藓饽藬M班固《兩都》《二京賦》,因以諷諫(憑借)
⑦因擊沛公于坐,殺之。(趁機)
乃
、倬几禃昴顺。(才)
、谒炷搜泻岁庩枺ň停
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苷ㄈ撕停購U俱興,乃重修岳陽樓(于是,就)
⑤爾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弋(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是)
、鄬て浞矫妫酥鹬。(于是,就)
屬zhǔ
、倨皆拐吖谏w相屬于魏(連接)
、诤馍偕茖傥模ㄟB綴)
、蹖儆枳魑囊杂浿▏诟溃
④舉酒屬客(勸人喝酒)
屬shǔ
、菝麑俳谭坏谝徊浚▽儆冢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掌管)
⑦吾屬今為之虜矣(輩)
、嘤辛继锩莱厣V裰畬伲悾
善:
、贀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诜e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善行)
、郯驳垩怕労馍菩g(shù)學(xué)。(擅長)
、艹笠棽,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交好)
、莶蝗缫蛏朴鲋。(好好地)
、奚频抖刂。(通“繕”,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