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選題
1、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情境中()的基本心理規(guī)律的科學。
A.德育與智育B.知識與技能
C.動機與遷移D.學習與教學
2、按照智力測驗的標準,智力超常兒童是指智商至少達到多少的兒童?()
A.130B.140C.150D.160
3、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沒做任何評價,學生以后不再舉手回答問題,這種現象是()
A.正強化B.負強化C.懲罰D.消退
4、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由誰提出來的?()
A.阿特金森B.班杜拉C.馬斯洛D.斯金納
5、學生通過學習直角、銳角,很快掌握鈍角的概念,這是()。
A.順向遷移B.逆向遷移C.水平遷移D.垂直遷移
6、學習單詞basket(籃子)后,再學習basketball(籃球),所產生的遷移是()。
A.一般遷移B.普遍遷移C.非特殊遷移D.具體遷移
7、以下選項中哪一個屬于程序性知識?()
A.關于企鵝的定義B.某個明星的個人資料C.名人的自傳D.產品的使用說明書
8、小章原來認為“教學心理”就是研究知識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來他認識到“認知策略”也是教學心理研究的內容之一,這是()
A.派生類屬學習B.上位學習C.并列結合學習D.相關類屬學習
9、技能隨練習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往往中間有一個明顯的、暫時的停頓期,稱為()
A.停滯期B.發(fā)展期C.高原期D.關鍵期
10、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的策略屬于()
A.復述策略B.元認知策略C.精細加工策略D.組織策略
11、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對題目瀏覽、測查、完成情況的監(jiān)視及對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A.認知策略B.元認知策略C.管理策略D.復述策略
12、數學老師在教應用題時,一再強調要學生審清題意,必要時可以畫示意圖。這樣做的目的是()
A.牢記題目內容B.很好地完成對心理問題的表征
C.有效地監(jiān)控審題過程D.熟練地使用計算技能
13、“凡社會大眾認可的就是對的,反之就是錯的”,按柯爾伯格的道德發(fā)展理論,這種道德判斷處于()
A.前習俗水平B.習俗水平C.后習俗水平D.普遍*水平
14、在哪個階段,學生的*道德開始形成但又具有兩極分化的特點?()
A.學前階段B.小學階段C.初中階段D.高中階段
15、以下哪種情況屬于肯定性訓練()
A.消除敏感反應B.消除肌肉緊張C.呈現厭惡刺激D.公開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16、在布盧姆的教學目標分類中,()是高水平的認知領域學習目標。
A.知識B.應用C.評價D.綜合
17、在乒乓球比賽中,面對各種情況,抽球還擊率達到90%,則說明動作技能達到了()目標
A.模仿B.準確C.連貫D.習慣化
18、有經驗的教師總是根據班級特點,建立一些常規(guī),以形成一個良好的集體結構,這樣的“結構”就是()
A.教師促成的紀律B.自我促成的紀律C.任務促成的紀律D.集體促成的紀律
19、以學生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或名次)來報告結果的評價是()
A.常模參照評價B.標準參照評價C.配置性評價D.診斷性評價
20、在師生關系中,“親其師而信其道”反映了教師哪項特征對學生的影響?()
A.知識B.認知C.人格D.技能
二、填空題
1、馬斯洛將人有五種基本的需要,即________、安全的需要、________、尊重的需要和的需要。這幾種需要又分屬兩大類,它們分別是________和________。成長需要,如自我實現的需要,即追求________和個人潛能的實現。
2、“等邊三角形是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屬于知識類型中的________;根據這個概念和原理去識別或去畫等邊三角形是________。
3、問題解決有目的指向性、認知性和____________特點。
4、心理輔導的目標是學會調適和________。
5、測驗項目對所測量屬性或品質的區(qū)分程度和鑒別能力,稱為______。
三、簡答題
1、.一名專家到一所學?疾鞂W生的地理知識。她瀏覽了一下課本,向學生問道:“假如你在地下挖一個幾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熱還是冷呢?”沒有學生能夠回答。這時,教師對專家說,“我確信他們是知道的”。于是教師向學生問道,“地球的內核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地球的內核是火熱的熔巖”,同學們齊聲回答。試問,為什么原本有意義的知識學生只能如此死記硬背?請根據奧蘇伯爾的意義學習理論對此現象進行分析。
2、簡述經驗類化說及教育意義。
3、熱衷于“奧數”培訓的人持有這樣一個觀點:“奧數”有利于訓練學生的思維,學生思維能力提高了,其它能力相應會有所提高。就象運動員的體能訓練一樣,其肌肉發(fā)達了,運動技能水平也會有所長進。
歷有種遷移理論與上述觀點相似,請論述該遷移理論的基本觀點及其對教育的影響。
4、小蒙是某校初三學生。他上課總是全神貫注,作業(yè)也總是認真完成。但是,他的成績并不很理想。在考試前,他經常會告訴同學,自己學習了多長時間,他對學習內容掌握有多么好。可是考試結果總是與他的努力成反比。他的工程師母親發(fā)現他不存在智力方面障礙,動機也不存在問題。請你從學習策略的角度加以分析。
5、培養(yǎng)良好的態(tài)度與品德的方法有哪些?
四、論述題
1、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有哪些,請進行論述。
參考解答
一、單選題
1、【解析】D。學習與教學,即學與教。
2、【解析】140。(有的教材也認為超過130就是超常。)
3、【解析】D。被強化過的行為再次出現時不予強化以降低反應發(fā)生的概率。
4、【解析】B。
5、【解析】(A.順向遷移;)C.水平遷移。
6、【解析】D。
7、【解析】D。程序性知識。
8、【解析】D。相關類屬學習。只是一種相互關聯的類屬關系。
9、【解析】C。高原期。不是運動極限,只是一種暫時停滯的現象
10、【解析】D。
11、【解析】B。
12、【解析】B。對問題的準確表征。理解問題就是借助于個在的具體的形式對問題進行表征。
13、【解析】B。習俗。習俗水平包括尋求大眾認可和遵守法規(guī)階段。
14、【解析】C。初中階段容易出現兩極分化。
15、【解析】D。
16、【解析】C。超越原定內容,并需要基于明確標準的判斷。
17、【解析】D。習慣化。學生能下意識一、有效率地各部分協(xié)調一致地操作。
18、【解析】A。
19、【解析】A。常模參照。用在團體所在的位置來報告評價結果。
20、【解析】C。
二、填空題
1、【解析】生理;歸屬和愛;自我實現;缺失需要;成長需要;完整、豐滿的人性實現。
2、【解析】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是能用言語陳述的知識;程序性知識只能借助操作才能存在的知識。
3、【解析】序列性。
4、【解析】尋求發(fā)展。
5、【解析】區(qū)分度。
三、簡答題
1、【解析】意義學習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
從客觀條件來看,意義學習的材料本身必須具有邏輯意義。
從主觀條件來看,實現意義學習的條件有:
。1)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認知結構。
。2)學習者必須具有積極主動地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系的傾向性。
。3)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的舊知識發(fā)生相互作用,使認知結構或舊知識得到改善,使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
2、【解析】賈德的經驗類化說強化概括化的經驗或原理在遷移中的作用。認為先前的學習之所以遷移到后來的學習中,是因為在先前的學習中獲得了一般原理,這種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應用于前后兩種學習中。
經驗類化說強調概括化的原理或經驗在遷移中的作用,是對相同要至少說的補充。但是,概括化經驗僅是影響遷移的條件之一,不是遷移的全部。
3、【解析】與上述觀點相似的是形式訓練說。
形式訓練說以官能心理學為基礎的,認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這些官能可以象肌肉一樣訓練,而且得到訓練的官能可以自動遷移到其他活動中去,遷移是一個“形式”訓練的過程。
在形式訓練說看來,教學重要的目標就是訓練和改進各種官能,而且越難越深奧的項目,越具有訓練價值,忽視教學內容,忽視知識的實用價值。今天的奧數訓練實際上是形式訓練說的翻版,雖對開發(fā)學生智能具有價值,但容易與現實生活實際技能相脫節(jié)。
4、【解析】可能是學習策略的不當使用。學習策略有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與資源管理策略。小蒙可能學習策略水平較低,應對他進行學習策略的訓練。訓練時應遵循主動性原則;內化性原則;特定性原則;生成性原則;有效的監(jiān)控;個人自我效能感?刹捎弥笇Ы虒W模式、程序化訓練模式、完形訓練模式、交互式訓練模式以及合作學習模式來進行。
5、【解析】說服、榜樣示范、群體約定、價值辨析、獎勵與懲罰、移情訓練法、角色扮演法。
四、論述題
1、【解析】1,預防精神疾病,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人格健全發(fā)展的需要.3,對學樣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配合與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