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大臣趙鼎出身貧寒,四歲就失去父親,在母親撫養(yǎng)和教育下成長。他二十一歲考中進士,當官時敢于批評權(quán)貴,受到宰相吳敏賞識,被調(diào)到都城開封任職。
1125年冬,北方的金國出兵南侵。次年秋攻陷太原,嚴重地威脅到宋朝的安全;栌古橙醯乃螝J宗驚慌失措,趕緊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對策。
一些貪生怕死的大臣,主張割讓土地向金國求和。趙鼎與這些大臣的看法不同。他說:“祖先留下來的國土,怎能拱手送給別人?望陛下千萬不要考慮這種意見!”
可是,欽宗非常懼伯金兵,決心屈膝投降,把大好山河割讓。金軍使者來談判時,要求把黃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讓給金國,欽宗不敢違抗,竟答應了金軍提出的要求。
但是,金國統(tǒng)治者并不滿足,他們命令部隊繼續(xù)甫下。這年底,金兵抵達開封城下。膽小如鼠的欽宗不等金軍攻破,就親自到金軍營中乞求投降。
不久,金兵統(tǒng)帥扣留了欽宗,讓部下進城掠奪,然后把欽宗和他的父親徽宗當作俘虜,連同搜刮到的大量金銀財寶,一起返回金國。北宋王朝就此滅亡。
不久,欽宗的弟弟康王趙構(gòu)在南京建立了南末王朝,史稱宋高祖。宋高祖即位初期,起用了一批主戰(zhàn)派的大臣,趙鼎也在其中。
曾經(jīng)擔任過宰相的秦檜,是主和派的頭目,因結(jié)黨專權(quán)而被罷職。趙鼎對他很警惕,曾經(jīng)向人表示過,此人如果得志,我門就沒有立足之地。
不料、后來秦檜又一次被任命為宰相。他知道高宗只想偏安江南而不真心抗金,便竭力唆使高宗與全國講和。趙鼎對他自然反對。于是,秦檜經(jīng)常在高宗面前說趙鼎的壞話,使高宗對他逐漸失去信任。后來,高宗終于將他貶到外地去當官。
趙鼎離京時,秦檜假惺惺地為他送行。但趙鼎并不領(lǐng)情,只是輕蔑地瞧了他一眼,拱拱手就走了。為此,秦檜更加忌恨趙鼎,將他越調(diào)越遠,最后貶謫到朱崖。趙鼎在朱崖住了三年,熟人都不敢去看望他,生活非常困苦。秦檜知道他的處境后,認為他活得不可能長久,便囑咐地方官每月向自己呈報他是否還活著。
趙鼎六十二歲那年,終于患了重病。臨死前,他把兒子叫到床前,悲憤他說道:“秦檜非要置我于死地。我不死,他可能會對你們下毒手;我死了,才可不再連累你們!”
說罷,他叫兒子取來一面銘旌,在上面書寫了一行字。它的意思是:我身騎箕、尾兩座星宿回歸上天,我的氣概像高山大河那樣雄壯豪邁地存在于本朝。幾天后,趙鼎不食而死。
曹操曾幾次打算把他立為魏世子,繼承自己的事業(yè)。
曹操第二個兒子曹丕一心想當魏世子,一些擁護他的人一再在曹操面前說他的好話,最后終于促使曹操改變主意,立曹丕為魏世子。
為了穩(wěn)住自己的地位,曹丕想盡方法使曹操對曹植反感。曹植生性隨便,不注意遵守禁令,幾次遭到曹操處罰,從而沒有機會使曹操改變對他的看法。
漢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繼任丞相。就在這一年,曹丕廢獻帝自立為帝(即魏文帝)。
曹丕稱帝后,借口曹植在父喪期間禮儀不當,把他拿下問罪。這罪犯得很重,當時要被處死。在審問的時候,曹丕指責他仗自己有才學,故意蔑視禮法,接著說:“父親在世時,常夸你的詩文,我一直懷疑有人為你代筆。今天限你六步成詩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問你死罪!”
曹植點點頭,說:“請皇上賜題。”
“就以兄弟為題,但不許出現(xiàn)兄弟二字!
曹植略一思付,便邁開腳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德寂以為計;诟氯,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要煮豆子作豆鼓,抱來豆梗當柴燒。豆梗在鍋下呼呼燃燒,豆子在鍋里被煮得又哭又叫:“咱倆都是一條根上長出來的,為什么這樣狠心地煮我不輕饒?”
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聽了,羞愧難當,免去了他的死罪,將他貶為安鄉(xiāng)侯,曹植七步成詩的事很快傳開,人們也因此而稱贊他有“七步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