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教育的意義
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受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在理論上,已是不爭的事實。在三因素中,家庭除了履行自身教育職責之外,還在密切關注其它兩個因素。因此,家長的擔子更重,操心更
多。目的就是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符合社會需要、家長滿意的理想之人。而理想之人以什么作為標準呢?在目前高中階段,就是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這完全可以理解。
關鍵是怎樣才能實現(xiàn)這第一階段的目標?應該講,人起初,機會是不均等的。有人生下來就是富翁,有人生下來就貧困;有人生下來就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有人生下來環(huán)境就不利。但是,在我國,在八鋼,孩子上到了高中,所得到的機會是均等的。也就是說,從現(xiàn)在起,過程性機會是一樣的。差別在孩子自身的選擇和努力。到了大學或工作以后更是如此。
有人說,智力水平是引起差異的主要原因?茖W證明:現(xiàn)代正常人之間的智力差異,比家犬和獵犬的差異還小。關鍵是后期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自己所愿意接受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今天我們要探討的是家庭教育和與家庭教育相關的引申出來的其它教育內容。
家庭教育由于其血緣和環(huán)境因素,是其它教育無法代替的!巴苿訐u籃的手,就是推動未來的手!敝傅木褪羌彝ソ逃闹匾浴㈥P鍵性。
但是,家庭教育又有其局限性。在學科知識輔導上,捉襟見肘。因此,其側重點應在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禮儀教育、習慣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同時,與學校聯(lián)系,了解情況,掌握動態(tài),實施配合教育。
由此看來,家庭教育的內容很豐富,有許多工作要做。生養(yǎng)一個孩子不容易,培養(yǎng)一個孩子更不容易。責任重大。
二、家庭教育應關注的重點
1、孩子的變化。要個性,不要共性;要自由,不要紀律;要關心,不要付出;要享受,不要勞動;要自尊,不要尊重;要理解,不要寬容;要借口,不要自省。這是我們要面對的現(xiàn)實。我們陷入“傳統(tǒng)辦法不靈,新辦法沒有”的尷尬境地!凹议L的話不聽,老師的話是圣旨”已成了今天的神話傳說。
2、影響學習的相關因素。唯學是高的理論被普遍認可、接受,奉為真理。顧其一點,不及其余。事實上,影響學習有諸多因素。如:紀律、意志、習慣等。它們是怎么培養(yǎng)而來的?值得關注。
三、需要矯正的問題
1、中考大功告成,可以喘一口氣了。
到目前為止,不在高中學習狀態(tài)。即使中考500分,剛剛達到金星高中錄取線,距離總分750仍差250分。平均每門學科丟失60分有余。這60分的知識,可能成為學習障礙,也可能是致命的。所以,只能“不吃老本,要立新功”。這不是學習本身問題,是思想問題。高中學習在態(tài)度上,講究目的性、主動性、鉆研性。志不堅者,行不達,志不強者智不達。志當存高遠。偉大的精力,只為偉大的志向而產生。志也不是學習本身的問題,是理想問題。(考大學是理想還是目標?)高中學習在方法上,講究預習、聽課、復習、質疑、討論、遷移、總結等環(huán)節(jié)。要善思考、善記錄、善積累、善擴展。(2005高考作文題:我省人文環(huán)境與經濟發(fā)展。人物與文學形象)再也不能憑借小聰明,也不能靠反復,而要主動學習。
2、正確歸結原因。
每人都有100個理由解釋成績不良的原因,唯獨沒有自己的原因。但是,內因是不能模糊與掩蓋的。在找原因中,家長要有了解、分析、判斷。不能盲目聽信,妄下結論。
實例1:一學生帶手機到校,并在上課時發(fā)短信。被值班領導發(fā)現(xiàn)。批評教育,拒不接受。令交出手機,說沒有。找出,家長告學校非法搜身。找證人。
問題:(1)學生帶手機到學校有利否?
。2)上課不聽該不該管?
。3)家長在此時應怎樣做?
實例2:學生要辦走讀,理由是睡不著、吵得很、吃不好。于是,家長忙找辦理走讀。真實的原因是自由?梢越o他要好的同學帶吃的。高考名落孫山。(夜輔、交流、后續(xù)發(fā)展的優(yōu)勢)
家長要掌握其真實想法。不能縱容。
實例3:兩名2005屆學生談戀愛,形影不離。學校發(fā)現(xiàn)后,向家長反映。家長了解,先是信誓旦旦,再反映,承認。但保證不影響學習。家長于是認可。尖子班到普通班到大專。
當今,中學生早戀影響學習否,用問嗎?
實例4:老師教得不好,班級不好,有幾個學生不好,老師冤枉我(上課講話錄音、交了錢管我交作業(yè)否)如此種種都是理由借口。學生利用找你解決不了的歸因理論,使你無法責備他。家長在偏聽偏信中,失去明智與威望,在不知不覺中起到放縱、助長壞習慣作用。
四、家長應有的對策
1、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的想法。以情引導、果斷糾偏。(長發(fā)、染發(fā))
2、配合學校老師要求、學校制度。
3、歸因之時,先要設法引導到他自己身上,然后再了解情況,交換意見。
4、常進行感恩教育,情感教育,家務勞動,習慣養(yǎng)成教育、禮儀(利益)
教育。
請家長堅信:我們的目標與家長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下一代成才。老師的愛,是嚴中有愛,嚴中有智,嚴中有道。我們向這方面努力。家長的愛,應是慈中有度,情中有格,教中有方。讓我們密切配合,培養(yǎng)出高尚的人、有所作為的人。
家庭和學校一樣,是學生成長的主要環(huán)境。中學生正經歷身心巨變,他們與家庭之間的關系也不同于往昔。小學時代,家庭是保護自己的城堡,現(xiàn)在對中學生來說,則是時刻想從家長的嘮叨、管教、干預、限制中解脫出來,劃出屬于自己的小天地,有的甚至不惜選擇出走。正如有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的那樣:在人生的各個階段中,青少年時期是叫人憂慮的。之所以會這樣,一是兒童時期適應不良所積累下來的問題,到了青少年時期便會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與嚴重;二是青少年過渡到成年期,在追求獨立與建立自我的過程中,常會發(fā)生各種特殊的適應困難。中學階段,是人的一生關鍵而富有特色的時期,也是身心急劇發(fā)展、變化的時期。如何度過人生路途的“黃金時期”,是擺在每個家庭、每位中學生面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