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一】
每天午睡和起床的時間,能力強的孩子自己穿*服,而那些小年齡的孩子則由我們幫助穿。昨天中午起床后我和往常一樣一邊給那些個小不點穿衣服,一邊享受著聽他們的小秘密。晨晨過來,側(cè)著頭沖我“嘻嘻”笑,我也回她一個微笑,一邊繼續(xù)幫昊昊拉褲子。過了一會,我感覺身后有人推了一下,回頭看是晨晨,她正笑瞇瞇地看著我,我知道這是孩子表達喜歡的方式,也沒在意,過不多久,身后的一股力量使我失去了平衡,人往前倒在孩子們的被子上。我回頭看,原來是晨晨和瑜瑜(可能剛才瑜瑜看到晨晨的親昵行為我沒有排斥,便也加入了進來),正當我要跟她們講話的時候,寧寧走過來,攔在了我和她們兩個人的當中,嘴里還一邊說著“不要怕,我來保護你”,還試圖把他們推開。我連忙阻止了他,把他抱在懷里。在幼兒園居然有這樣一個正義的小男生會保護我,這讓我感到幸福。去年曾經(jīng)聽寧寧的媽媽說過,在家媽媽如果受到委屈了寧寧定會義無反顧地沖過來保護媽媽。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近段時間正在談?wù)摰囊粋話題——幼兒非智力因素在生活中的影響。我們成人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普遍對幼兒智力因素關(guān)注比較多,如經(jīng)驗的積累,知識的建構(gòu)等,而往往忽視幼兒作為社會成員基本的道德禮儀。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是我們當代教師應(yīng)重視的一個教育目標,只有有責任感的人才能被人們所接受,也才能更好地適應(yīng)這個社會。
【例文二】
我班的貝貝、小怡每天都會戴著粉色的可愛發(fā)箍來園,我們都覺得既美觀又把額頭比較毛躁的短發(fā)梳理起來,顯得眼前比較清爽,對視力發(fā)展也好。但那天發(fā)生的一件事情讓我改變了看法。
那天,同往常一樣由于下雨天,我們晨間鍛煉就在室內(nèi)進行。一半小朋友拍網(wǎng)球,一半小朋友自由選擇體育玩具分散自由玩。交代完要求后,孩子玩開了,有的玩圈、有的跳皮筋、有的走障礙……玩得不亦樂乎。突然,傳來一陣哭聲,我趕緊朝著哭聲走去,只見貝貝蹲在地上兩手捂著眼睛哭,一旁的小怡有點驚慌失措地一邊扶起貝貝一邊說:“對不起,對不起!”“怎么啦?發(fā)生什么事了?”我連忙問!靶♀盐易驳沽!必愗愐贿吙抟贿呎f。“有沒有哪里撞疼了?”我先問一下傷情。貝貝指著頭上說:“這里疼。”我按照貝貝手指的地方查看,她指的是發(fā)箍所戴的一處,表面看沒有什么,但一會卻從發(fā)箍那里滲出血來了,我忙把發(fā)箍拿掉一看,可能頭上有點擦破了皮,于是趕緊帶她去醫(yī)務(wù)室處理。之后,查明原因,是貝貝和小怡在玩圈游戲時,兩人都跑得太快了,來不及“剎車”,就迎面相撞了。于是,向全班小朋友教育了一番后,也就擱淺了。下午,孩子起床后,我正好給貝貝梳頭:“頭上還疼不疼?”我邊問邊查看一下剛才擦破的地方,貝貝搖搖頭說:“不疼了!”突然,我發(fā)現(xiàn)擦破的地方怎么出現(xiàn)了兩排向小牙齒的血印,這不像相撞后擦破的跡象呀,而且我也一直在納悶,一般頭和頭相撞的話多是一個胞腫起來,也不至于出血呀。我再仔細查看,兩排的血印是密密的小小的,這好像在哪看見過,對了,我拿起發(fā)箍一看,在發(fā)箍的里面就有兩排小小的牙齒,再對照出血的地方位置也正確,原來“兇器”就是發(fā)箍呀。發(fā)箍的“小牙齒”原本是用來固定頭發(fā)的,沒想到它還會“咬人”。
離園時,我和家長說明了情況,也向家長提出建議,在選擇發(fā)箍時也要考慮孩子的安全。
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我來說,平時在工作中害怕也擔心的就是在帶班過程中孩子發(fā)生意外。所以我們都非常注意孩子的安全,但這次發(fā)生的事件,是從沒有覺察到的,竟然一個發(fā)箍也會有安全隱患。從這件事中,也讓我們以后更仔細的檢查工作,注意留心觀察,不放過每一個細小的會對幼兒身體造成危險的安全隱患,同時,要求家園配合,共同攜手共同消除安全隱患,讓意外傷害遠離孩子。
【例文三】
教育孩子有時候需要來點幽默。今天中午,我班的曉藝入園遲到了,當她媽媽把她送到班里時,她使勁抓住活動室的門框不愿進門。當時我正在和小朋友一起上課,看到曉藝撅著嘴巴使勁抓住門框的樣子,心想:“這次用哄勸的方式是肯定不行的,何不對她來點幽默感?”于是,我笑了笑,說:“我知道曉藝喜歡班里的門框了,來,進來吧!睕]想到這一句話,把想撒嬌而又未能撒嬌的曉藝給逗樂了。她松開手,笑嘻嘻地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可見,對孩子來點幽默,在恰當?shù)臅r候,是有利于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