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藥》是一篇具有強烈時代意義的小說,作者魯迅以辛亥革命為背景,描寫了干革命者夏瑜的鮮血這被當成了平民華老栓為兒子治病的“藥”這一發(fā)人深省的典型事件。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利用鋼刀鎮(zhèn)壓革命和利用“軟刀”愚弄人民的反動本質(zhì),表現(xiàn)了群眾的愚昧和辛亥革命嚴重脫離群眾的弱點。這篇小說主題深刻,人物形象鮮明,情節(jié)安排精巧,環(huán)境描寫典型,既是魯迅短篇小說的代表,更是作為小說教材的典范。編者把它放在教材小說單元的第一篇對于教會學生如何讀懂小說,如何欣賞小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說目標
教學《藥》這篇小說必須實現(xiàn)以下三方面的目標:一是知識目標,職高學生在本學期第接觸小說這種文學樣式,要求學生了解小說的基本知識,比如小說的三要素;識記有關(guān)文學常識,比如作家作品;積累字詞。二是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欣賞小說的能力,通過分析主人公的言行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理解小說的主題。三是情感目標,體會作者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對作品中人物的復雜感情。
三、說重點、難點
《藥》是一篇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鎮(zhèn)壓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動本質(zhì)的小說。重點確立在對這個雙手沾滿了革命者鮮血的劊子手康大叔的人物形象的分析上。作者通過對康大叔的肖像、語言、動作的個性化描寫,充分表現(xiàn)了康大叔兇狠、殘暴、貪婪、無恥的性格特征。丑陋的外衣里包裹著一個丑惡的靈魂,通過人物的性格認識他所代表的階級的反動本質(zhì)。教讀本文的難點是作者對作品中人物的復雜情感態(tài)度。小說描寫了一群人,是一幅社會眾生相,作者對這些人物的情感態(tài)度是不相同的,這跟他所持的立場密切相關(guān),他對當時的社會的認識是入木三分的。作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他站到了斗爭的前線,用他那支犀利的筆同舊的勢力作不妥協(xié)的斗爭!皺M眉冷對千夫指”,作者在《〈吶喊〉自序》中說,“那時的主將是不主張消極的!蓖黄齐y點的方法是分析比較法,通過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來比較他們性格的異同,進而體會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之前,要求學生做好充分的預(yù)習,職高一年級的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差,閱讀能力較弱,沒有課前預(yù)習,會浪費很多課堂教學時間,課前預(yù)習要求學生完成以下任務(wù):利用校園網(wǎng)了解作家的生平和作品,了解作家生活時代的特征,利用工具書識記文本的字詞并積累部分詞語,了解小說的中心事件和主要人物,在讀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并寫出你的猜想。在課堂教學中不必面面俱到,可采用長文短教的辦法,檢查學生預(yù)習后,交流一下學習心得,師生之間共同解答學生在預(yù)習過程中的疑難,然后就抓住重點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突破難點,體會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就整篇小說而言,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是帶有強烈的批判性的,“恨”是作者的基本態(tài)度,但是作者對不同的人物恨是不同的,對康大叔是一種階級仇恨,是憎恨;對華老栓等社會平民是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怨恨,對革命者是一種帶著悲哀的惋恨。小說的主題也能夠通過作者對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來。課后,要求學生完成練習,說說以“藥”為題的含義。
一、說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課文特點
《失街亭》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二單元的課文。這個單元是高中首個古代白話小說單元,通過學習本單元,將使學生了解古代小說常識,培養(yǎng)鑒賞古代小說的意識,解讀名家名篇,初步涉入小說規(guī)律之門。而《失街亭》又位于本單元第三的位置,屬于一篇課內(nèi)自瀆課文,因此以開放的思維,現(xiàn)代的教育模式學習本文,將對單元的學習產(chǎn)生良好的鞏固作用。
2、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的特點,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1)知識目標:①、繼承古代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了解《三國演義》的主要內(nèi)容;②、體味小說情節(jié)安排上的前后關(guān)聯(lián)、緊張自然的特點;③、把握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脈絡(luò);分析諸葛亮、馬謖的人物性格特征。
。2)能力目標:A、通過自讀瀆課文,提高積累、整合有價值信息的能力,提高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B、通過討論,提高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和領(lǐng)悟優(yōu)秀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馬謖這一反面教材,教育學生逐漸形成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優(yōu)良品質(zhì),不言過其實,重視實踐,不死守教條。
。ㄟ@四個目標的設(shè)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
3、根據(jù)以上學習目標,確定本課的重點與難點如下
(1)重點:學習通過生動的情節(jié)和人物語言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分析孔明“三囑”、馬謖“三笑”、司馬“三探”、諸葛“三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難點: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分析“失街亭,誰之過”(可展開專題辯論)
二、說教法與學法
當今時代是人類知識和信息量迅猛遞增的時代,現(xiàn)代教育所面臨的嚴峻的挑戰(zhàn),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說:“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真理!币舱绨5录痈粻査f:“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我們古人也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課堂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客觀對象,而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因此教師的正確引導將會對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積極的導向作用。從這一點出發(fā),再結(jié)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shè)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語言明白易懂,教師不必串講,讓學生自己閱讀分析,以培養(yǎng)自學能力
2、《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小說,可作簡單介紹。建議課外閱讀《三國演義》
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yǎng)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因而,這次討論課的方式有小組討論、大組討論、師生對話等。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guān)鍵處,進行恰倒好處的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zhì)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wù)。
三、說教學程序
。ㄒ唬┱n前熱身
上課之前,先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媒體,播放電影片段《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以濃厚的悲劇色彩和強烈的視覺沖突,渲染情感,創(chuàng)設(shè)氛圍,讓學生初步了解《三國演義》。
。ǘ#高二# #高二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本#設(shè)計
俗話說:勇不勇看水滸,智不智看三國。意思是說,水滸中多勇士,三國中多智士。在前一課,我們學習了《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了解了施耐庵那精巧的藝術(shù)構(gòu)思,也欣賞了梁山好漢們的智勇雙全的氣概,相對于施耐庵的《水滸》,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又向我們展現(xiàn)了另外一種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和歷史風云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三國古戰(zhàn)場看看那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吧。板書課文題目。
(三)作家作品介紹
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字貫中,別號湖海散人。他可說是中國第一個用全力作小說的作家,其作品包羅萬象,著有小說《隋唐志傳》《殘?zhí)莆宕费萘x》《三遂平妖傳》,雜劇《趙太祖龍虎風云會》等,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教師簡要介紹《三國演義》的成書和故事要點,街亭之戰(zhàn)的戰(zhàn)前情況。詳細見教師用書)
。ㄋ模┳灾魈骄浚w感知
自讀思考練習:試用《三國演義》的章回體形式,給課文的四個部分各命一個小標題。
1、孔明分兵拒司馬,馬謖立狀守街亭2、司馬設(shè)伏取蜀兵,馬謖大意失街亭3、亡羊補牢時已晚,發(fā)號施令另打算4、趙云神勇保軍資,孔明揮淚斬馬謖
(五)問題研討,點撥分析
1、分析馬謖其人
。1)教師介紹馬謖其人如何深受諸葛亮重用的相關(guān)情節(jié)(先后獻攻心計、離間計)。(2)學生討論,然后概括馬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ㄌ崾荆鹤则溩园痢⒛恐袩o人、死守教條等,只要符合這些意思即可)
。3)探討作者寫馬謖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提示:①直接描寫:A、一“笑”——笑丞相:“丞相何故多心也?……”B、二“笑”——笑王平:“汝真女子之見!……”C、三“笑”——笑對手:“彼若有命,不來圍山!”這些語言充分展現(xiàn)出一個自視甚高、輕敵麻痹、夸夸其談、目中無人的謀士形象。
、陂g接描寫:一是通過寫王平的謹慎謙恭反襯馬謖的自驕蠻橫;二是通過寫諸葛亮的自責沉著側(cè)面襯托馬謖的無知幼稚;三是通過寫司馬氏父子的機謹善謀和笑反襯馬謖的無能。(以上主要通過學生討論完成,教師只起到引導的作用,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2、分析諸葛亮其人:
。1)教師介紹后人對諸葛亮其人的評價:如“古今賢相第一人”,“多智而近妖”等等。(2)學生討論,然后概括諸葛亮到底是怎樣一個人。(提示:通過分析諸葛亮的“三囑”、“三哭”來展現(xiàn)其人物形象,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探討作者寫諸葛亮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提示:①襯托手法:A、以司馬懿的態(tài)度反襯:懿嘆曰:“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盉、以王平的正確建議來襯托:“……若魏兵斷我汲水之道,軍士不戰(zhàn)自亂矣。”
、谥苯用鑼懀篈、知人善任,小心謹慎:派熟讀兵法的馬謖守街亭;派做事謹慎王平協(xié)助馬謖B、知彼知己,機智多謀:嚴密防備街亭;街亭失守,穩(wěn)妥撤兵漢中C、勇于自責,賞罰分明:“大事去矣,此吾之過也!”獎趙云、斬馬謖D、如何理解諸葛亮的三“哭”?
“揮淚”——顯示其對人才的愛惜;“流涕”——是因為內(nèi)心矛盾,既愛惜馬謖,又不得不處治馬謖;“大哭不已”——是為有負先帝重托,未聽先帝遺囑。
(六)課堂討論,各抒己見
失街亭,誰之過?(學生各抒己見,可以認為是馬謖的責任,也可以認為是諸葛亮的責任,還可以認為兩人都有責任,但理由論據(jù)要充分,說服力要強。)
(七)課外作業(yè),鞏固延伸
課外閱讀《三國演義》,針對三國歸晉的結(jié)局,說說三國滅亡的原因,然后寫成一篇短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