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 #三年級的清明節(jié)作文閱讀#】每年四月五日前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關于這個節(jié)日的由來,還有一個感人肺腑的傳說呢,下面就和©無憂考網(wǎng)一起來了解下三年級的清明節(jié)作文,歡迎閱讀!
【篇一】
清明節(jié)在我國二十四節(jié)氣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nóng)諺。
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代,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有一次,重耳餓暈過去,忠心追隨他的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用火烤熟了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為了報答介子推,想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但介子推不愿意受封,帶著母親躲進綿山,為了逼介子推出山,晉文公放火燒了綿山,結果介子推的母親被大火燒死了。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們上山拜祭,并把這天定為清明節(jié)。民間也把清明節(jié)這天做為掃墓祭祖的日子。
每年清明節(jié),爸爸都會和爺爺帶著供品冥紙去拜祭祖先。我想可能是對祖先的一種追思吧!
【篇二】
清明掃墓,緬懷先人,既是民族習俗,也是人之常情。但近年來個別地方掃墓名堂越來越多。有人請大仙巫婆為祖宗祈陰德,為子孫求蔭庇;有人出售小紙人,而小紙人又大都是時髦女性模樣,說是要“奉上幾個給老人家浪漫浪漫”;有人嫌冥幣不夠,還制作“存款單”,“存款單”開戶銀行的行長和副行長竟是玉皇和閻羅。
這些做法,褻瀆先人英靈,毒害人們心靈,背離了掃墓的初衷,也玷污了清明節(jié)的“清明”。如果先人地下有知,恐怕也不會同意這樣做。
時代變了,掃墓的方式應當更文明。送上一束鮮花,以此寄托哀思;借培土之機,在墳旁栽上一棵樹,既莊重節(jié)儉,又綠化環(huán)境。又快到清明節(jié),希望人們自覺遠離封建迷信,要文明掃墓,讓清明節(jié)真正變得“清明”起來。
【篇三】
清明節(jié)到了,這幾天一直下著綿綿的春雨,真是“清明節(jié)時雨紛紛,路上行上欲斷魂”。這是個祭祖的日子,爸爸母親和我祭祖前買了一圈鞭,一些紙錢和一些香就出發(fā)了。
路上,我們在車上看到了繁華美麗的大街,川流不息的汽車,在郊外還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我們在車上,都能聞到看味。車開了一段后,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劉八臺墓園。
下了車,在墓園門口看到了許多賣鞭、紙錢、花的小地攤,有很多人在那里選購,走進墓園,就感覺即安靜又嚴肅。一排排潔白的石碑整整齊齊地站著,還有一些墓塔、墓亭,點綴其中,有些人已開始舉行儀式了。
我們把紙錢、香拿了出來。我們在老爸墳前把紙擺好。我搶著要燒紙錢,一千張“一百”和一千張“五十”被我點燃了,希望老爸能得到這些錢,好好的享用。我們也趁著這火點燃了香,我拿著它,對著老爸的墳鞠躬了三次,心里也對老爸說:“求老爸保佑我,讓我考上好大學,讓我長大后,財運滾滾來。”最后我拿出了鞭,點燃了引子,一剎那間,鞭發(fā)出震耳欲聾的聲音。
祭祖是件很有意義的事,它能讓我們想起曾經(jīng)活著的親人,想起他們的愛,永遠地記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