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說教材
1、分析教材
《小小手》是湖南美術出版社小學美術實驗教材第二冊第四課,教學時間為一課時。本課通過多種方式的手形表演與聯(lián)想,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游戲式的活動中體會簡單的、變化的手形帶給我們的豐富聯(lián)想與無窮樂趣,并鼓勵學生通過平面繪畫和立體彩繪的方式,嘗試將自己借助手形聯(lián)想到的形象表達出來。整個教學過程要求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相互啟發(fā),探索手形的裝飾與組合美,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2、根據教材內容和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引導學生感知手形的變化與組合,進而結合身邊熟悉的事物展開聯(lián)想。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表現(xiàn)生活,裝飾美化生活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及合作學習的樂趣。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物形的變化并進行聯(lián)想,培養(yǎng)學生感知、觀察、思考、探索能力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材重難點
本課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觀察感知不同姿態(tài)角度的手形,展開聯(lián)想;啟發(fā)學生尋找到手形與實際形態(tài)之間的聯(lián)系,探究手形的表現(xiàn)與組合方法。
二、說教法
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新課標提出的“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關注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的要求以“快樂求知”為目標,打破原有的單純的講畫教學模式,力求營造一個“自主、平等、合作、競爭”的課堂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真正體驗到求知的快樂,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創(chuàng)造欲望。
在教學中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游戲激趣法:采用游戲法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如用“石頭、剪刀、布”的游戲導入課題。
2、啟發(fā)談話法:抓住關鍵,培養(yǎng)學生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啟發(fā)學生學習繪畫步驟。
3、創(chuàng)設情境法:用魔術的形式及課件的展示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產生一定的體驗,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說學法
我國教育學家葉圣陶曾說過: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為了達到不用“講”,“教”都是為了不用“教”。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教師的重要任務不僅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采用學習方法進行學習,主要有:
1、觀察體驗法:引導學生觀察手形變化,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通過自身嘗試體驗,思維更加活躍,學習興趣更加高漲。
2、合作學習法: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作畫,學生拓寬思路,互相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3、練習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際,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在本課繪畫練習中,讓學生觀察課件中的范畫及學生作品,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四、說教學過程
1、玩一玩
俗話說“情感產生興趣”。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是激發(fā)低年級學生學習興趣的佳途徑。運用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引入課題,讓學生對自己的手產生興趣。
2、說一說
通過啟發(fā)式的談話,引導學生對“石頭、剪刀、布”這些簡單的形體進行聯(lián)想,為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做好準備。這樣,學生的好奇心就會被激發(fā)出來,教師抓緊住時機更深入地引導“我們的手還可以做出很多很多不同的造型,讓我們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這會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边M而導出課題《小小手》。
。ǘ┬蕾p感受,拓展思維
1、看一看
教師用手影給學生表演一個小故事,在講故事中做手影表現(xiàn)各種小動物:“早上空氣真正好,小動手們起得很早。小白兔,蹦蹦跳跳做早操;梅花鹿,頭頂長角來吃草;小獵狗,打著呵欠伸懶腰;突然老鷹飛來了,空中盤旋把食找;獵狗見了汪汪叫,小白兔老鷹來了快點逃。小白兔趕緊往洞里跑,老鷹撲下沒抓到,只好無奈地飛走了!睂W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也在小組內用單手、雙手做各種手形互相交流。
2、演一演
教師及時鼓勵學生“小朋友的手都很靈巧,哪位小朋友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會變的小手?”學生個個躍躍欲試,各種變化多端,形象可愛的手形在他們靈活的手上展現(xiàn),他們玩得高興,學得開心。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輕松快樂、自由熱鬧、親切和諧的氛圍。
3、試一試
教師演示繪畫步驟,先在實物投影上做手勢,然后把手按在紙上畫出手形。引導學生試著將聯(lián)想到的事物添畫出來以后再給它涂上顏色。通過欣賞各種形象的手形畫,讓學生知道手除了可以擺手形還可以想象添畫,也能用顏料直接涂在手上的方法畫手形畫,針對學生的好奇心理鼓勵他們嘗試多種畫法,拓寬思維。
。ㄈ┖献骶毊嫞淇煺乖u
1、畫一畫
小組討論:準備用什么方法來表現(xiàn)小小手,怎樣分工?然后小組合作作畫。(學生作畫時,播放《巧巧手》歌旋律)。通過合作學習能開啟學生的新思路,帶給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擔任協(xié)助、引導的角色。學生積極地討論、交流、創(chuàng)作,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作用,從而畫出奇趣橫生的手形畫。
2、評一評
合理的評價能促進學生進步,樹產自信。在教學中采用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個人評與小組評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模式,先讓學生說說作品的設計思路與想法,然后同學間相互提議,后同教師進行簡短的評價。這樣把空間盡可能我的留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從而讓學生能夠以高漲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后投票選出“佳創(chuàng)意獎”,將學習熱潮推向高峰。
。ㄋ模w納總結,鞏固延伸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所學的內容及學到的本領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延伸主題,結合各行各業(yè)用手進行蔻創(chuàng)造的情形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美。
教師用手語送給大家一句話(課件出示):用我們的雙手創(chuàng)造美好的明天。教師用手語做,讓學生跟著一起做。后,在《巧巧手》歌聲中愉快地結束本課。
本課堂的教學,從“手”的游戲開始到“手語”結束;從教師適時點撥到學生的自主參與;從圍繞中心到拓展延伸,無一不體現(xiàn)了“趣”字,這是這堂課設計的中心所在,更是新課標、新的教學理念對我們每一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篇二】
一、教材分析:
這一課是北師大版《藝術》一年級下冊第九單元“藍色的大!钡牡谌齻課題,主要介紹海洋生物的形狀、花紋、色彩等,是學生在學習《小貝殼》、《美麗的風帆》后,讓學生對大海的認識從海灘、海面走向更為神奇的海底,從而使學生對大海的認識從“零散”走向“整合”,從“單一”走向“豐富”,為學生認識大自然打開了另一扇窗戶。
二、學情分析:
《藝術課程標準》中指出:藝術學習只有與學生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才能獲得持久的動力。因此,本課教學前,我著重調查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掌握了基本的學情信息:
1、閩南是一個洋溢著“海文化”的地區(qū),學生生活在海邊,對于大海本身并不陌生,他們聽過、見過、吃過甚至抓過不少的海洋生物。
2、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處于具體形象思維時期,思維運作以形象為主體,對于“動作”和“形象”具有較強的依賴性。
3、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學生合作、交流、獨立操作等學習習慣已初步養(yǎng)成,并且學生也初步學習了用肢體、線條和色塊來表現(xiàn)事物。
三、教學目標:
1.認知領域:
A、讓學生初步認識海底的奇異景觀
B、讓學生初步認識海底生物的形狀、花紋和色彩
2.能力領域:
A、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和藝術審美能力
B、培養(yǎng)學生用不同的材料來表現(xiàn)海底生物的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領域:
A、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發(fā)學生珍愛海洋生物。
B、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保護自然的責任感,激發(fā)學生對人類生態(tài)保護的意識。
教學設計前的考量:
思量一:如何真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正確引導、激發(fā)學生興趣,促使學生真正投入到課堂中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思量二:如何確實地發(fā)展學生的藝術能力?
藝術能力是藝術課程主要的教學目標,學生藝術能力的發(fā)展不能寄希望于課外的輔導,只能落實于課堂教學之中。
思量三: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海洋是人類共同財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情感,喚起學生熱愛科學和關注環(huán)保的意識。
四、教學過程:
。ㄒ唬┳冃∧g,揭示課題
好奇之心是學生的天性。因此,在課一開始,我就拿出一張白色的紙,告訴學生:老師可以五秒鐘之內把一張白紙變成一片大海!信不信?以這樣的引入,來極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好奇心,然后讓學生根據原有的生活經驗說說對海底世界的印象,引出課題。
(二)探索海底的奧秘
1、讓學生模仿潛水員的潛水動作,在感覺中走入海底,產生親切感。動作表達能力不僅是藝術課程的內容,同時也是學生感受藝術、掌握藝術的重要方法,學生通過動作來把握世界。
2、播放“海底世界”的精彩動畫片,讓學生身臨其境地看到海底生物,感受海底的神奇魅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
3、讓學生說說還見到過哪些更神奇的海洋生物?充分地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來豐富課堂資源的交流與互動。
4、讓學生隨機模仿海生物在水中*的動作,把握各種生物的不同特性。在培養(yǎng)孩子的模仿能力的同時,也為學生下面的創(chuàng)作打好形象的基礎,更為主要的是調動學生的參與激情。
。ㄈ┥钊胝J識海底生物的特征
課件展示不同海生物組成的畫面,讓學生在形狀各異、色彩各異的海底生物中感受美的存在。
1、小組內交流,自主選擇喜歡的海生物進行比較:
a、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形狀特征,想想它們和哪些幾何圖形相類似。
b、讓學生欣賞海洋動物身上花紋特點。
c、認知色彩。通過課件將圖片欣賞設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漸變,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通過現(xiàn)象認知色彩,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在觀察各種不同生物的形狀、花紋、色彩中,感受海底生物個性的美;在比較各個生物時,滲透美的鑒賞。
2、作品欣賞。我特搜集一些優(yōu)秀作品讓學生欣賞,感受用點、線、面等表現(xiàn)的海生物,增強學生創(chuàng)作的自信心。
。ㄋ模┰趧(chuàng)作中內化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
1、方法滲透。讓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來表現(xiàn)海底世界?在討論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足夠充分的創(chuàng)作材料。
2、合作創(chuàng)作。讓學生在小組中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通過觀察和學生個性的獨特把握,用各種不同的材料進行合作創(chuàng)作,以豐富的色塊、線條等來表現(xiàn)海底生物。加強學生的交流、互動和合作,以求使作品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更為豐富的表現(xiàn)力。在合作訓練中,主要做以下幾個步驟:
a、確定繪制對象、手法及對象大小。
b、根據生物的形象考慮裝飾的圖案。
c、進行具體的撕、貼、畫等。
3、作品展評。每組選一兩名小朋友展示作品,并將該組的構思、設計意圖,說說給大家聽。在品評學生作業(yè)時,對學生施行“大拇指”教育,同時重視生生之間的互評,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美的鑒賞能力。
。ㄎ澹⿺U展延伸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價值觀。
結合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小朋友們,海底世界是這么的美麗多彩,你會去破壞它嗎?那么咱們該怎么做?”引發(fā)學生反思與交流,進一步認識海洋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共同的財富、賴以生存的家園,不能破壞的,有責任去保護它,使其情感受到深化與升華。
【篇三】
《小豬畫畫》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豬畫畫》。本文是語文s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五篇精讀課文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五方面來談談我的教學認識和體驗。
一、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1教材分析
①教材內容及處理
《小豬畫畫》一文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童話故事,課文講的是一只愛畫畫的小豬因為自己沒有主見,輕信小松鼠、小山羊和小白鵝的話,將原本可愛的小貓畫成了一只大怪物的故事。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的增有減。課文用對話展開故事情節(jié),寓道理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角色鮮明,語言活潑,適宜進行朗讀教學。因此,我的教學設計是以讀為本,讀中識字,讀中生情,讀中悟理。
、诮滩奶攸c及地位
縱觀本組教材,訓練重點為:認真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內容,讓學生明白:只有認真觀察,認真思考,才能把事情做好《小豬畫畫》是語文出版社S版必修教材第六單元第五篇課文。在此之前,在本單元中學生們已經學習了<<鴨子和白兔請客>>,這為過渡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朗讀、感悟課文內容,讓學生學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因此,本課題的理論、知識是學好以后課題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③課標要求
第一學段(1-2年級)要求學生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積累詞語,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④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敢想敢說,樂于表現(xiàn)。他們對許多事物充滿好奇,對《十萬個為什么》等科普讀物非常喜愛。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和訓練,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識字速度較快,又喜歡朗讀,特別是分角色朗讀十分受他們的歡迎,但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還較短,好動、好玩。同時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說一句較完整的話,并能在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體念、感受,到達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素材,但學生在朗讀時可能出現(xiàn)唱讀現(xiàn)象。
、菰O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為此,應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探索的空間。一年級學生達到這個目標還有一定難度,需要教師認真引導。
2.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yǎng)學生形成對事物的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
3.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在自讀自悟、自主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根據童話故事的特點,教學設計力求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在樂中學、趣中學。⑥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胖R與技能目標:
1理解“馬上”這個詞并學會用同義詞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豬為什么把小貓畫成大怪物的原因
、七^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多種朗讀方式,學生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以及分角色朗讀課文。
2、通過聽、說、讀、演的過程,學會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乔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朗讀、感悟課文內容,學生學會尊重事物真相,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不要盲目相信別人。
2孩子學會從內心喜歡閱讀、喜歡童話故事。懂得遇事要多動腦,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只聽別人說的道理。
3、在朗讀、感悟的過程中,學生學會合作探究和自主學習,同時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和信心。
、、說教學的重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小山羊,小松鼠,小白鵝的話,體會它們的心靈世界。
2、理解“馬上”的意思
教學難點:
知道小豬怎么會把貓畫成大怪物的原因,明白“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二、說教法。
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現(xiàn)狀,我主要采取設置情景教學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當然老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運用了體驗法,通過松鼠、山羊、白鵝的語言的體驗和小豬動作的體,使得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激發(fā)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yǎng)學生以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佳的教學效果;诒菊n題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根據心理學,是由十七世紀捷克教育家JohannAmosComenius(夸美紐斯)把“直觀性”作為一項教學原則正式提出后,直觀教學便由教育者的不自覺活動轉而成為一種自覺的有意識的教育行為。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談話法:《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闭勗挿荜P注小學生的閱讀基礎和體驗,發(fā)揮教師的橋梁作用,使學生在對話中學會思考,加深體驗,逐步達到與文本共鳴的效果。
3.角色扮演法:心理學指出:角色扮演法就是一種設定某種情境與題材,讓學生扮演一定角色,通過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充分體會角色的情感變化和行為模式,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際交往、內心沖突等心理問題。然后通過觀察、體驗,進行分析討論,從而使學生受到教育。其的作用就是于在扮演角色過程中可以顯露當事人行為、個性上的弱點與矛盾之處;給當事人宣泄壓抑的情緒提供了機會;讓其能夠理解角色的處境,消除不必要的誤會和猜疑;使其從中學會合理而有效的行為方式。而作為觀眾的學生雖不扮演角色,也可能對扮演者發(fā)生認同作用。所以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語境扮演,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4創(chuàng)設情境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學習活動的機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知識的愿望”。情境體驗既是教法又是學法。結合本文特點,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運用豐富的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情境,使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入情入境,從而與本文產生共鳴。同時《兒童心理學》也指出:“整個小學階段的兒童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想象文中所描寫的內容,本節(jié)課我多次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
三說學法
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于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同時也為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tǒng)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引導法,以課文前后對比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guī)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jié)課主要引導學生用比較法、發(fā)現(xiàn)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1探究合作法:《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探究學習是學生學習的終目的,而合作學習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2自主學習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睂W生通過自主學習可以在自讀自悟中掌握學習寫景文章的方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自主學習為主,教會學生自主學習,這是推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任務。
3朗讀法: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墩Z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各階段都要重視朗讀。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達格妮的心理變化,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讀中,并對學生的朗讀進行適時合理的評價。朗讀同時也是學生自讀自悟,披文入情的好方式,教學中我會以教法促學法,做到教法與學法的有效整合。
四、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環(huán)節(jié)1復習引入,再現(xiàn)情境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因此我以問題:我們上節(jié)課已經開始學!缎∝i畫畫》這篇課文了,在里面我們認識了幾位新朋友,他們分別是?引入新課。(這主要是對上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回顧,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回顧,也是為本節(jié)所要講的內容作好鋪墊,也是使教學環(huán)節(jié)緊密,讓學生更容易進入角色。)
環(huán)節(jié)2細讀感悟,感悟課文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具有問題意識,樂于探究!倍颐鞔_指出,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為此,我在突破教學難點時,運用了這樣的教學策略。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注重指導學生閱讀。
、傥沂紫茸屚瑢W自由朗讀課文,回顧課文內容(這里我使用恰當?shù)募、親切的語言,目的是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接著我提出問題:“讀了課文,那為什么小豬會把貓畫成大怪物?讓我們自由朗讀課文2~7自讓段,邊讀邊想想它是聽了誰的話?”(引導學生讀與思考結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由結果探究原因,引導學生,問題的答案在2~7自然段。降低了難度,同時進入這節(jié)課的重點)
、谄浯挝艺垖W生自己讀課文2-7自然段,并找出小豬是聽了誰的話把貓畫成大怪物。然后同桌先共同解決,后全班來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并同時注重朗讀訓練。(這里我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合作學習的機會,充分體現(xiàn)了學習的主體地位。)
詳細學習“畫尾巴”部分
、畚姨岢鰡栴}“小松鼠說了什么話。?”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松鼠的話,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理解小松鼠炫耀自己的尾巴。接著再抽生扮演松鼠感情朗讀課文,并請學生給予評價。(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這樣通過先學生自讀,理解后再抽生讀,后請學生評價,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的朗讀能力不知不覺逐步得到提高,并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感悟。)
、苡忠詥栴}“小豬聽了小松鼠的話有沒有認真思考過?你怎么知道小豬沒有認真想的?(讓學生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接著這個過程中我通過引導學生理解、掌握、運用“馬上”這個詞語。來間接引導學生理解小豬盲目聽從別人的建議,不去動腦思考問題,沒有主見。
。ㄟ@一來不僅加強了對詞語的理解,語言的積累,還培養(yǎng)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然后我讓學生想出其他詞來代替“馬上”,并進行選詞造句。這鞏固了學生對“馬上”這個詞的理解,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莺笪覄(chuàng)設情境:“假如你是小山羊,小白鵝,你能不能也打動小豬給貓加上角和翅膀呢?”來學習“畫角、畫翅膀”的部分,通過老師的由淺入深的提問,連貫追問下,學生輕松地知道小豬聽了小山羊,小白鵝為小貓畫角、畫翅膀,終才把小貓畫成大怪物的。并使學生在角色扮演下朗讀小山羊、小白鵝的話,體會故事角色的心靈世界。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我采取生生互動的形式,即學生自讀,同桌互讀,分組分角色讀等互助形式,使他們自主感悟語言;后在生生互動的基礎上,進行師生互動,在有趣的角色對讀中體會到:小山羊認為自己有角覺得自己很神氣;小白鵝覺得自己的翅膀漂亮很自豪的語氣,以及小豬聽到他們的話不動腦筋,把他們的特征畫在小貓的身上,鬧出了笑話。
環(huán)節(jié)3總結和情感升華
新課程標準提倡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我先讓全體學生分角色朗讀,深化感悟。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充分張揚個性。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自讀重點句子,從不同角色的動作、神態(tài)、語氣等方面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再次深入感受小山羊、小松鼠和小白鵝的話。
接著我會和學生一起說說為什么小豬會把貓畫成大怪物,再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如果你是小豬的朋友,看到小豬把一只可愛的小花貓畫成了一只大怪物,你會想對小豬說些什么?先和同桌交流交流。以此把學生的思維推向更高點。(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學中,我將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充分尊重了學生個性化解讀,多元化解讀,讓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通過互動交流、互助探討,撞擊出思想的光芒。既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
后,我進行情感升華:又粗又大的尾巴長在松鼠的身上很好看,角長在山羊頭上很神氣,翅膀長在白鵝身上很美,可是這些不能畫到貓的身上,因為小貓本身沒有這些部位,可是小豬把這些都畫了,結果小貓成了大怪物。我們以后聽了別人的意見要認真思考,想想是對還是錯!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要多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樣才能把事情辦好。
環(huán)節(jié)4作業(yè)超市,拓展延伸
針對一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1把自己喜歡的詞語采摘到詞語花藍。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并對他們說說你明白的道理。
3把用“馬上”、“連忙”、“立刻”中任一個詞造的句子寫在作業(yè)本上。
(這里三個可供選擇的作業(yè),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空間、自主選擇的機會,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