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20xx年**16日至18日,部機關、直屬單位和省民主黨派機關黨總支45名黨員在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耿汝新同志的帶領下,赴**(威海)黨性教育基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xx大精神,聚焦民族復興,增強黨性意識。
在三天的學習中,圍繞著學習教育主線“夢碎、夢醒、筑夢、圓夢”,在劉公島甲午海戰(zhàn)紀念館、天福山起義紀念館、威高集團和金猴集團、榮成沈秀芹紀念館、郭永懷事跡紀念館等地進行學習實踐活動,通過視頻、展板、實物、文史資料等形式,充分展現(xiàn)了革命前輩一心向黨、不怕犧牲、勇于擔當、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
黨性教育第一站,是北洋水師基地之一——劉公島。從甲午戰(zhàn)爭陳列館,到北洋海軍提督署。這里曾駐泊著當年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卻寫下甲午海戰(zhàn)全軍覆滅的悲壯;這里是扼守渤海、拱衛(wèi)京畿的門戶,卻由此掀起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打斷近代中國民族復興的向往。
“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zhàn)敗割臺灣、償二百兆始。”公車上書、戊戌變法、同盟會成立、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誕生……在歷史選擇展館,以詳實的史料、生動的陳列,展示了鴉片戰(zhàn)爭以來,在民族危難之時無數(shù)有識之士對救國之路的艱難探索,回答了為什么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落后就要挨打、腐敗導致滅亡、“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通過一幅幅浩瀚的歷史畫卷,為我們展示了甲午戰(zhàn)敗后華夏兒女前赴后繼的救亡圖存之路。歷史無情,民心是秤,共產黨為多數(shù)人的利益而不懈奮斗,終贏得了多數(shù)人的擁戴,贏得了歷史的選擇。
在隨后的兩天里,陸續(xù)參觀了天福山起義紀念館、威高集團和金猴集團、榮成沈秀芹紀念館、郭永懷事跡紀念館,各館內一張張歷史照片、一件件珍貴文物、一幅幅重現(xiàn)場景讓所有人肅然起敬,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參觀郭永懷事跡紀念館。
1909年,郭永懷同志出生在**省榮成縣滕家鎮(zhèn)西灘郭家村;1939年考取中英庚子賠款留學生,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深造;1941年,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師從世界航天工程學家馮?卡門,一舉突破“聲障”這個難題,蜚聲中外;1946年,赴美國康奈爾大學執(zhí)教,成為該校航空研究院三大創(chuàng)立者之一,并創(chuàng)立了國際上公認的PLK方法。
新中國成立后,郭永懷同志毅然拒絕美國同事邀請他參加的機密研究項目,放棄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的優(yōu)厚待遇,攜妻挈女義無反顧踏上歸途,毅然回到當時百廢待興的祖國。領導和參與了我國核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研制工作,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yè)嘔心瀝血、鞠躬盡瘁,1968年12月5日,郭永懷從青海試驗基地赴北京匯報,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時年59歲。當人們從機身殘骸中尋找到郭永懷時,吃驚地發(fā)現(xiàn)他的遺體同警衛(wèi)員緊緊抱在一起。燒焦的兩具遺體被吃力地分開后,中間掉出一個裝著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無損。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23名科技工作者以每枚均由515克純金制成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其中惟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此勛章的便是郭永懷。
郭永懷把自己短暫的一生獻給了祖國的科學事業(yè),他的這種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年輕的共和國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動力,樹立了歷久彌新的精神力量。我們將繼承郭永懷先生的精神和遺志,在今后的工作中,堅定信念、振奮精神,立足本職、勤奮工作,為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篇二
**16日-18日,我有幸參加了**(威海)黨性教育基地現(xiàn)場教育學習,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用心領略這片紅色土地的精神風貌,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著,被革命前輩不怕艱苦、不畏艱辛、無畏犧牲的精神感動著,被**精神激勵著。一張張圖片、一件件實物、一個個故事都深深地打動了我。
首先參觀了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劉公島。全面展示甲午戰(zhàn)爭的全過程及對近代中國的深刻影響,全面介紹在民族危難之時有識之士對救國之路的艱難探索,讓人們在沉痛的歷史事件、沉痛的歷史背景中領悟中國共產黨走上歷史舞臺的必然性。
第二天到天福山起義紀念館、紅色**館、威高集團和金猴集團進行現(xiàn)場教學。讓人們在可歌可泣的革命戰(zhàn)爭故事面前深刻理解黨與人民群眾生死與共的血肉關系,以及感受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yè)的開拓與奮進。
第三天參觀托郭永懷事跡陳列館和沈秀芹紀念館。“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放棄國外的優(yōu)越生活,獻身新中國的國防事業(yè),在生命的后一刻仍然保護國家的資料。成山林場副場長沈秀芹,舍己為公、艱苦創(chuàng)業(yè),“把一生交給黨安排”,為搶救國有財產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集中展現(xiàn)了建國初期英模人物的信念與奮斗、讓我們從事實中增強了“四個自信”。
通過學習參觀深刻體會了紅色**精神,全面深刻地領會了**人民與威海黨、政、軍共同創(chuàng)造的愛黨愛軍、無私奉獻、生死與共、以命相助的**精神的豐富內涵。深切感受到,天福山精神深深根植于**大地,與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我們黨和國家寶貴的精神財富,無論在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始終是凝聚和激勵威海人民自強不息、頑強拼搏、昂揚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許多年輕干部在參觀基地后感慨地說,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直都是宏觀理論上的認識,而缺少感性的、真實的認知,通過參觀**(威海)黨性教育基地,真切地碰觸到了民族興衰的史實,認識到了什么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通過一路看、一路學、一路議、一路思,我感到收獲很大,深刻感受到作為新時期黨員要用實際行動傳承和踐行共產黨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優(yōu)秀品質:
一要強化黨性意識、政治意識,堅定理想信念
通過重溫黨的光榮歷史和革命先烈艱苦奮斗的歷程,深切感受到黨性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心靈受到強烈震撼,黨性得到極大鍛煉。深深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生長在和平、安定的環(huán)境里,一定要繼承革命先烈不怕困難、奮勇爭先的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充分發(fā)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讓黨性光芒在實踐中閃耀,積極展示新時期共產黨人的風采。夯實理論根基,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重塑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做到言不出格,行不逾矩,不為私心所擾,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欲所動,始終保持崇高的思想境界。要自覺淡泊名利,努力實現(xiàn)人生價值。明確自己的職責,堅持把個人的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與黨的奮斗目標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在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充分體現(xiàn)人生的價值。
二、強化宗旨意識,堅持群眾路線
通過參觀學習深刻認識到了人民群眾是黨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克敵制勝的力量源泉,感受到革命戰(zhàn)爭年代**地區(qū)密切的黨群關系以及軍民魚水深情,體會到人民群眾堅定不移跟著共產黨走的忠貞信念,領悟到人民群眾在推動歷史發(fā)展中發(fā)揮的偉大作用,進一步增強了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年輕干部都應該自覺地維護黨的性質,牢記黨的宗旨,真正做到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慮,親民之所愛,為民之所急。牢固樹立群眾觀念,時刻擺正自己同人民群眾的關系,端正對群眾的態(tài)度,增進對群眾的感情,把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為想問題、干工作、辦事情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落實到每一項工作中。
三、強化自律意識,堅守黨性原則
作為新時期的年輕干部,應當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尤其是在對待權力、地位、利益上,要有清醒頭腦和平衡心態(tài),始終保持崇高的思想境界。堅持廉潔自律,做遵紀守法、勤政為民的模范。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變的堅固防線。要拒腐蝕、講原則、守紀律。
緬懷過去,是為了更好地展望未來;傳承歷史,是為了實現(xiàn)科學地發(fā)展。通過這次傳統(tǒng)教育,我感慨頗多,收獲頗多。收獲了思想上的震撼,重新認識了中國共產黨,收獲了堅定的信仰和信念,將家國情懷和民族精神納入了血液和骨髓深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xù)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tǒng),弘揚革命精神,把紅色**精神內化為對工作的動力,認真踐行群眾路線,不斷加強學習,增強黨性修養(yǎng),全面提升自身素質,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為黨的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
篇三
**16日—**18日,我參加了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機關黨委組織的**(威海)黨性教育基地現(xiàn)場教學學習,通過這次學習,心靈受到了震撼、靈魂得到了洗禮、黨性得到了錘煉,而且對“善于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中國共產黨通過自身建設,打造了一支有著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shù)狞h員隊伍”三條紅色基因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加深刻理解了中國共產黨為爭取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以及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偉大意義,更加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的理想信念。
從劉公島到天福山,從沈秀芹、郭永懷紀念館到紅色**館、威高集團、金猴集團,一路走來,我們看到了落后破敗的晚清中國,看到了爭取獨立自主的近代中國,看到了自力更生奮發(fā)圖強的新中國。甲午殤思,血的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天福山打響**抗戰(zhàn)第一槍,革命前輩的寶貴精神躍然眼前;把一生交給黨的沈秀琴和以身許國的郭永懷,那份對黨的無限忠誠、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無私的精神風范,無不讓在場同志深受震撼;威高集團作為民營企業(yè)的開拓與奮進,新中國和威海在復興之路上的輝煌歷程,讓我真切感受到自主創(chuàng)新在推動民族走向復興中所展現(xiàn)的強大力量,真正領會了“改革開放是必由之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歷史結論。
這次,對我感觸深的就是劉公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劉公島教學點,參觀了甲午戰(zhàn)爭陳列館、北洋海軍提督署,
通過參加講解,更加詳細了解了甲午戰(zhàn)爭中的實際戰(zhàn)況,不只是課本上寫的:“中國敗,日本勝”諸如此類籠統(tǒng)的字句;而是真正的,寫實的,有關戰(zhàn)爭詳情的內容.在這場戰(zhàn)爭中,中國號稱擁有全亞洲具威力的船艦,滿載著中國三十年自強運動的成果,信心滿滿地與日本應戰(zhàn),結果卻是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充滿愛國熱誠的海軍們葬身黃海。其實,日本的軍艦并不比中國的軍艦強大,但日本靠的全國上下一心奮發(fā)圖強,平時更加刻苦的訓練和更加清廉的部隊指揮體系。甲午戰(zhàn)爭前,日本是舉國進入戒備狀態(tài),上至天皇,下至平民百姓,無一不為戰(zhàn)爭緊張;戰(zhàn)爭中,新聞報紙每天提供新的“日清戰(zhàn)爭速報”,全國都關心戰(zhàn)爭的新動態(tài);戰(zhàn)爭后勝利,舉國歡騰。反觀當時的清朝,戰(zhàn)爭好像只是軍隊的事,慈禧還在北京城里慶祝自己的六十大壽。其他大臣整天都是爭權奪利,哪有心思關心國防建設。甲午國殤打碎了天朝迷夢,記住歷史,是為了讓來人鑒往知來,這場甲午戰(zhàn)爭,是一場深刻的教訓,牢記落后挨打的道理。通過聆聽講解,全面了解了甲午戰(zhàn)爭的全過程及對近代中國的深刻影響,在沉痛的歷史事件和歷史背景中領悟了中國共產黨走上歷史舞臺的必然性,進一步增強了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使命感、危機感和緊迫感。
這次黨性教育活動脈絡清晰,有血有肉,劉公島是思考,天福山是力量,冰冷沉寂的文物與熱血沸騰的故事相互交融,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與觸動。大家紛紛表示,這次活動看似講歷史,實則是問今天、問自己,今后工作中必將繼承先輩們的復興之志,自覺傳承家國情懷,牢固樹立全面從嚴治黨的責任意識和發(fā)展是第一要務的意識,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以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勇氣、更強的信心全力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