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 #初二古詩詞《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閱讀#】《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這首詩情感激昂,精神飽滿。作者陸游晚年境遇困頓,身體衰弱,但并沒有哀傷自己,而是想著從軍奔赴邊疆,跨戰(zhàn)馬,抗擊敵人進犯。表達了詩人的愛國熱情希望用實際行動來報效國家,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下面就和®無憂考網(wǎng)一起來欣賞下這首詩詞,歡迎閱讀!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
宋代:陸游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譯文
天空黑暗,大風卷著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嘩嘩大雨像巨浪翻滾之聲。
溪柴燒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氈都很暖和,我和貓兒都不愿出門。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xiāng)村里,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wèi)邊疆。
夜將盡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注釋
溪柴: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
蠻氈:中國西南和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出產(chǎn)的毛氈,宋時已有生產(chǎn)。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蠻氈出西南諸番,以大理者為最,蠻人晝披夜臥,無貴賤,人有一番!
貍奴:指生活中被人們馴化而來的貓的昵稱。
僵臥:躺臥不起。這里形容自己窮居孤村,無所作為。僵,僵硬。
孤村:孤寂荒涼的村莊。
不自哀:不為自己哀傷。
思:想著,想到。
戍(shù)輪臺:在新疆一帶防守,這里指戍守邊疆。戍,守衛(wèi)。輪臺:在今新疆境內(nèi),是古代邊防重地。此代指邊關(guān)。
夜闌(lán):夜深。
風吹雨:風雨交加,和題目中“風雨大作”相呼應;當時南宋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風吹雨”也是時局寫照,故詩人直到深夜尚難成眠。
鐵馬: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區(qū)的河流。
鑒賞
這首詩是紹熙三年(1192)十一月陸游退居家鄉(xiāng)山陰時所作,是年六十八歲。這首詩的大意是: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涼的鄉(xiāng)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還想著替國家守衛(wèi)邊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就夢見自己騎著披著盔甲的戰(zhàn)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同陸游的許多愛國詩篇一樣,這首詩充滿愛國豪情,大氣磅礴,風格悲壯。
當詩人在六十八歲高齡,一身病痛,孤獨地躺在荒涼的鄉(xiāng)村里,他會想起很多往事。人生匆匆近百年,回首過往,感慨頗多,幼年時的理想,青年時的挫折,中年時的抱負,老年時的失意都會像過眼煙云一樣在心頭閃現(xiàn)。
少年時在家庭中父親對自己的愛國主義熏陶,和自己“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志氣,青年時科舉考試時因才華過人而導致被權(quán)臣除名的挫敗,中年時,短暫軍旅生活的體驗和出任朝廷重臣的躊躇滿志,老年時作為主戰(zhàn)派,受投降打擊排擠獨居鄉(xiāng)村的凄涼寂寞,都會帶著深深的山河破碎家國飄搖的烙印,一齊向心頭襲來。
當時,金人南侵,宋朝丟失了大半壁江山,詩人由于主張對金作戰(zhàn)而被罷官回鄉(xiāng),僵臥孤村,失意之思,經(jīng)歷之悲,病體之痛,家國之愁,似乎已穿越歲月時空,飄飄悠悠,在身邊蔓延。然而,詩人并沒有沉浸在悲愁中,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寫出了“僵臥孤村不自哀”,這“不自哀”三個字,便把個人之失,一己恩怨,小我之痛,暫且放在一邊。是啊,在山河破碎,家國淪落,半壁江山盡陷金人的鐵蹄之下面前,個人的得得失失又算得了什么呢?接著一句“尚思為國戍輪臺,”一掃低落的情緒,磅礴之氣,報國豪情便躍然紙上。
這種磅礴之氣報國豪情伴隨了陸游的一生,當南宋皇帝偏安江南,朝中士大夫紛紛在江南的小橋流水中風花雪月、吟詩頌詞之時,陸游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北伐,無時無刻不在渴望著祖國的統(tǒng)一,雖屢受投降派的讒毀排擠,始終矢志不移。
如今眼看家國飄搖,山河破碎,雖已病痛纏身,保家衛(wèi)國的理想不渝,愛國激情始終在胸膛內(nèi)涌蕩,鐵馬冰河的夢想會在病痛的頭腦中出現(xiàn),“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詩人在風雨灑落的夜晚,做夢都在想著,一身戎裝,騎著戰(zhàn)馬,跨越北國冰封的河流,同敵人在疆場廝殺。對于一個傷病纏身的老人,在將近古稀之年,猶有如此豪邁的夢想,真是可歌可嘆。在他的這種豪邁的夢想之下,激蕩的該是怎樣的激情與豪情?
鑒賞二
這是怎樣的一個夢啊,沒有和平,有戰(zhàn)場、廝殺、吶喊,他也許曾夢到過李廣站在冰河邊長嘯,也許曾夢到過衛(wèi)青在最前線廝殺,可能還夢到過霍去病在敵區(qū)的縱深處馳騁,這些令匈奴喪膽,在疆場上建功立業(yè)的人,是他追尋的榜樣。
在他心中,大丈夫不能像李廣、衛(wèi)青、霍去病一樣建功立業(yè),青史留名,若得以快馬揚鞭,縱橫北國冰河,收復失地,雖不能留名千古,亦無憾。
是夢,而非夢,這是詩人現(xiàn)實中的理想在夢中的體現(xiàn)。
然而眼睜睜地看著“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縱然有萬千豪情,滿腹才華,卻不能在現(xiàn)實中施展,收復失地的理想不能在現(xiàn)實中立足,這又是一種怎樣的悲哀?是怎樣一種讓人抑郁不樂的心情?
在荒涼孤村的夜晚,聽北風蕭蕭,*雨灑落,鐵馬冰河只能在夢中相見,空有一腔抱負而不能施展,如此以來,家國之愁又多了一層,無法收復舊山河的惆悵又增添了幾分,風雨飄搖中的南宋王朝似乎更加岌岌可危。
整首詩,作者的滿腹愁緒就這樣通過大氣的筆觸一一展現(xiàn),現(xiàn)實的理想就這樣借助廝殺的夢境去實現(xiàn),較少卿卿我我,無病呻吟。就連自身的病痛,大自然的凄風苦雨,也在老而不衰的愛國激情中,在鐵馬冰河的夢想中,變輕變淡,最終成為一種似有若無的陪襯,使得整首詩洋溢著一種豪邁悲壯的風格,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這種豪邁悲壯之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永遠給人以鼓勵和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