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作文議論文寫作素材:忍讓
摘要:忍讓,是大智大勇的表現(xiàn),它不計較一時的高低,眼前的得失,而是胸懷全局,著眼未來;忍讓,是一種美德,它以寬廣的胸懷,無私的心靈去容納人,團結(jié)人,感化人。忍讓,是一種修養(yǎng),它面對榮辱毀譽,不驚不喜,心靜如水。
(1)引言
忍讓,是大智大勇的表現(xiàn),它不計較一時的高低,眼前的得失,而是胸懷全局,著眼未來;忍讓,是一種美德,它以寬廣的胸懷,無私的心靈去容納人,團結(jié)人,感化人。忍讓,是一種修養(yǎng),它面對榮辱毀譽,不驚不喜,心靜如水。
(2)事實論據(jù)
張良忍得兵書
張良,字子房。漢初功臣,與韓信、蕭何合稱“漢三杰”。祖父、父親原均是韓國宰相。韓被秦滅亡后,他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未中,改名逃亡到下邳藏匿。據(jù)《史記•留候世家》記載:他有在下邳橋上散步,遇到一位穿布短衣的老者,那老人故意將自己的鞋子扔到橋下,喝令張良到橋下給他取鞋。張良非常生氣,但看他年邁,就忍著性子給老者取回鞋。可那老者又命張良給他穿上,張良又跪著替他穿好。老人一聲未謝,只是笑笑就走了。沒有走多遠,老人又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孩子還不錯,可以教導,五日后天明時,在這里和我會面!睆埩键c頭答應。
五日以后,天剛明,張良來到橋上,見老人已先到,老人生氣地指責張良失信,與老人約會不應遲到,并說:“再過五日早點來!
五日后,雞剛啼鳴,張良就到橋上,可老人已站在橋上等他。老人轉(zhuǎn)身就走,生氣地說:“過五天再早點來!
又過了五日,這一回張良半夜就到橋上等。不久,老人來了,很高興,夸獎張良這沒有失約。老人拿出一部書,說:“讀了這部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10年后就會得到驗證。13年后,我們會在濟北見面,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闭f完話,老人就走了。天明以后張良看老人送的書,原來是《太公兵法》。相傳張良得此兵書,才干大增,后來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為劉邦六出奇計。
康熙隱忍除*
康熙,即愛新覺羅炫燁,清世祖第三子,他8歲登基。大權(quán)落入鰲拜之手。鰲拜專權(quán)擅政,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內(nèi)。康熙強忍怒火,暗下決心,等待時機。平時裝著貪于玩耍,不問朝政。掩人耳目學習摔跤,實則親兵習武。鰲拜稱病不上朝,康熙登門慰問,表示誠意,目的是穩(wěn)住對手,同時察看真情,探聽虛實。
康熙經(jīng)過數(shù)年的準備,看條件成熟,便把鰲拜誘進宮中,將鰲拜及其爪牙一網(wǎng)打盡。此時康熙只有16歲。
(3)理論論據(jù)
忍耐能消彌一切災禍。[古羅馬]維吉爾《埃涅阿斯記》
不能改變的事,好忍受。[古羅馬]塞內(nèi)加《書信集》
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尚書周書君陳》
忍事敵災星。宋葉夢得《避暑錄話》
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惟識量過人者能之。明薛宣《理學粹言》
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結(jié)出的果實是甜美的。[法]盧梭《愛彌爾》
忍一忍,讓一讓,千仇萬恨解一半。中國諺語
不忍不耐,小事惹大。中國諺語
小不忍,則亂大謀!墩撜Z衛(wèi)靈公》
2019高考作文議論文寫作素材:人生
摘要:人生是短暫的,也是永恒的。怎樣度過短暫的人生?給永恒的人生應留下些什么?是每個人應該回答的課題。人生的道路固然有陽光、大道、花香,但也有險關(guān)、急流、冰霜。應該怎樣走?我們的前輩和同輩人中,已有人作出了正確答案,下列所選的材料,就是他們的答卷。
(1)引言
人生是短暫的,也是永恒的。怎樣度過短暫的人生?給永恒的人生應留下些什么?是每個人應該回答的課題。
人生的道路固然有陽光、大道、花香,但也有險關(guān)、急流、冰霜。應該怎樣走?
我們的前輩和同輩人中,已有人作出了正確答案,下列所選的材料,就是他們的答卷。
(2)事實論據(jù)
周恩來胸前的紀念章
周恩來總理生前,左胸前總是佩戴著一枚長方形的紀念章,無論到哪里,無論在什么季節(jié)都一直佩戴著它。紀念章的右側(cè)是毛澤東頭像,左側(cè)的中央是毛澤東手書的“為人民服務”五個字。周總理一生,就是以這五個字為座右銘。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為中國人民的幸福未來無私地奉獻了畢生精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莎士比亞的人生理想
莎士比亞說:“上天生下我們,是要把我們當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照亮世界!彼燥枬M的熱情,寫了37部劇本,兩首長詩和154首十四行詩。
莎士比亞作品反映了英國封建制度的解體,資本主義興起時期廣闊的社會面貌和社會矛盾。揭露封建君主和貴族集團急權(quán)奪利,內(nèi)戰(zhàn)頻仍,民不聊生和資本原始積累的罪惡,宣揚個性解放,男女平等,戀愛自由等人文主義思想。
他給后世人們留下豐富的精神財富。
愛因斯坦談人生
愛因斯坦曾應居里夫人之激去巴黎講學,當他講完走下講臺時,被一群年輕學者圍住,他被要求在紀念冊上題詞。其中有則題詞這樣寫道:“請記住,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zhì)生活都依賴著別人(包括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勞動。我必須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lǐng)受了的和正在領(lǐng)受著的東西!
愛因斯坦還在其他場所,談過他對人生的看法。他說:“人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彼說:“對于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于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他正是以忘我的精神從事科學研究,以杰出的科學成就貢獻給人類。就在他將要走完人生盡頭的時候,留下遺愿:死后遺體交給醫(yī)學界作病理解剖,有益于后人。不發(fā)訃告,不舉行追悼會,不要紀念碑,也不要墳墓。
(3)理論論據(jù)
人生的價值,即以其人對于當代所做的工作為尺度!陡锩沂繒判飕|〈遺書〉》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不畏義死,不榮幸生!端问吠跣艂鳌
長壽,不是為了賴活著。臧克家《迎春辭》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禮記檀弓上》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也!睹献痈孀由稀
在人生道路上披荊斬棘,攜手前進的,我覺得必不會有墳墓來葬了你。陳望道《關(guān)于戀愛》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魯迅《空談》
2019高考作文議論文寫作素材:師道
摘要:革命成功以后,朱德對老師關(guān)懷備至。1949年張老至京,朱德親赴車站迎接。1955年張老病逝,朱德元帥親自擔任治喪委員會主任,真正做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叩之以禮”。
(1)引言
歷史證明:教育乃國家昌盛,民族興旺發(fā)達之本,是世界人類進步之本。所以全社會都應重視教育弘揚師道。
(2)事實論據(jù)
岳飛祭師
宋代民族英雄岳飛,幼年喪父,家庭貧寒,無錢上學。岳飛少年時十分好學,常在私塾窗外聽課,無錢買紙筆,就以樹枝為筆,大地為紙。塾師周侗十分喜歡這個勤學的寒門之子,免費收岳飛為學生。
周侗老師看出岳飛是個好苗子,著意培養(yǎng)他,教育他如何做人,幫助他樹立忠君愛國,建功立業(yè)的遠大抱負,還向他傳授武藝,教會他射箭絕技,岳飛后來終于成為使金人聞風喪膽的一代英豪。
周侗去世后,岳飛以父禮葬之,且朔望(初一、十五)之日,無論在外行軍打伏,還是駐孔營中他都要祭拜自己的恩師。
朱德元帥敬師
張瀾老先生是朱德元帥上中學時的老師。張先生才學淵博,人品高潔,極受學生尊敬,他常常教導學生,當立志為國為民。朱德年青時就牢記張老師的教誨,收益頗大。后來他為國為民奮斗大半生。這是與青年時期受張瀾先生的教誨是分不開的。
革命成功以后,朱德對老師關(guān)懷備至。1949年張老至京,朱德親赴車站迎接。1955年張老病逝,朱德元帥親自擔任治喪委員會主任,真正做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叩之以禮”。
(3)理論論據(jù)
不但學生應當尊重老師,整個社會都應當尊重老師。鄧小平
人不能生而知,必待學而后知;人不能皆好學。故作之君,作之師,所以教養(yǎng)之也。孫中山《上李鴻章書》
不愿向小孩學習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陶行知《陶行知文集》
擇其善者以為師資。魯迅《墳文化偏至論》
教育兒童的教師應得到比父母更多的尊敬。父母只是生養(yǎng)了兒童,只是給予了他的生命,而教師則將賦予他有益的人生。[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引自第歐根尼拉爾修《名哲言行錄》
教師必須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陶行知《我們的信條》
教師力量的全部秘廖在于深信人是可以改造的。[美]愛默生《目記》
教師當然須教,而尢宜致力于“導”。葉圣陶《語文教育書簡》
教師的嚴厲比父親的溺愛更有益。[波斯]薩迪《薔薇園》
教師應該嚴格,不要嚴厲。徐特立《各科教學法講座》
教員的天職是變化,自化,化人。陶行知《湘湖教學討論會記》
教師的成功是創(chuàng)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陶行知《創(chuàng)造宣言》
師道既尊,學風自善?涤袨椤对谡阒菡f》
當教師的實在需要園丁的智慧。陶行知《曉莊三歲敬告同志書》
中國的青年不要高帽皮袍,裝腔作勢的導師;要并無偽飾,——倘沒有,也得少有偽飾的導師。魯迅《我還不能“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