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不可否認,人在本質(zhì)上都是眷戀舒適平穩(wěn),喜歡懶散閑逸的。
但若要讓自己的人生有所突破,有所成功,就必須給自己更大的壓力,逼自己盡大的努力。
這時,選擇自斷退路確實是一個絕好的方式。
出身貴族的法國大作家雨果有著廣泛的社交圈,常常要去參加各種宴會活動。
后來,他覺得這樣下去太影響寫作了,于是想出了一個絕招:把身上所穿的華貴衣物全部鎖在柜子里,然后把鑰匙丟進了小湖的深處!這樣,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逼得他徹底斷了外出會友和游玩的念頭,埋頭寫作。一部僅用5個月時間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后來成為世界文學經(jīng)典的巨著《巴黎圣母院》。
當我們難以駕馭自己的惰性和*,不能專心致志地前行時,不妨斬斷退路,逼著自己全力以赴地尋找出路。
不論是自斷退路,還是他斷退路,只要是斷了退路,不留退路,就更容易找到出路,就更可能獲得成功。
曾經(jīng)有人問一位商業(yè)奇才:“你的成功秘訣是什么?”
“如果你知道現(xiàn)在市場上裝潢設計人才短缺,你會怎樣做?”商人反問他。
“當然是趕緊去學習裝潢設計技術!蹦侨瞬患偎妓鞯鼗卮稹
商人聽后笑著說:“如果是我,一定想辦法招募幾名裝潢設計的高端人才,然后創(chuàng)辦一個裝潢設計培訓公司,面向社會大批量招生!
聽者這才如夢初醒,欽佩不已。
商人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采取了與正常人相反的思維方式,出奇制勝。其實,也正是因為大多數(shù)人都習慣于正向思維,所以才使逆向思維者面臨的機會要多得多、更容易成功。
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自稱能根據(jù)一個人的字跡判斷其性格并推測其前途。
一天,住在巴爾扎克寓所附近的一位老太太,拿了一本小學生的筆記本來請他判斷。巴爾扎克翻了翻,便皺著眉,問老太太:“這個孩子是您家中的人嗎?”
老太太回答:“沒關系,您只管直說好了。”
巴爾扎克一本正經(jīng)地說:“嗯,這個孩子浮躁而任性,很不愛學習,如果家長不嚴加管教,他的前途是不堪設想的!
沒等巴爾扎克說完,老太太便笑了起來:“巴爾扎克先生,這筆記本是您做學生時用過的啊!”
巴爾扎克滿臉通紅,結結巴巴地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