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腳青年跪行高考路】
第看到李衛(wèi)的人都會詫異,一個沒有雙腳的人,不論是打乒乓球,還是上樓梯都很自如,甚至有人懷疑他不是沒有腳,只是腿短。
2011年6月7日上午8時30分,漢陰縣中學考點門口聚集了千余名高考生,監(jiān)考老師一聲哨響,校門打開,考生陸續(xù)踏上學校特意鋪設的紅地毯。在他們當中,一個只有1.2米高的考生引人注目,他叫李衛(wèi),穿著鞋子卻沒有腳,憑著我們難以想象的毅力,跪行走入考場。
爬行一個多小時上學
21年前,李衛(wèi)出生在漢陰縣蒲溪鎮(zhèn)一個貧窮的農(nóng)村家庭,他的降臨為家庭帶來歡樂。然而,快樂被一場車禍無情地打碎了,母親說她至死也忘不了1994年4月2日那一天。3歲多的李衛(wèi)和伙伴在村口的公路邊玩耍,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一輛疾馳的卡車將李衛(wèi)卷入車輪下,稚嫩的雙腿被壓得血肉模糊,當場昏死過去,在醫(yī)院治療近一年的時間后,他的人生從此拐入另一個軌道,一段沒有雙腳的人生,大部分時間在地上爬著度過。到了7歲,別的孩子都背著書包上學了,李衛(wèi)哭著鬧著也要上學,母親背著他到村里的小學跑了好幾趟,學校都不愿意接收。
母親只得向上一級的教育部門反映,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從家到縣城天天往返幾十公里,四處找人給孩子一個上學的機會。她的執(zhí)著打動了對方,在縣教育局和殘聯(lián)的協(xié)調(diào)下,李衛(wèi)終于坐進了教室,只是比別的孩子遲了近兩個月。
頭三年里,都是父母輪流背著李衛(wèi)上下學,有逢農(nóng)忙搶收,父母實在沒時間接送他,就讓他呆在家里看書。當時10歲的李衛(wèi)很倔強,硬是從家里爬到了學校,近千米的路途,他爬了一個多小時,老師看到教室門口的李衛(wèi)很吃驚,為他拍掉渾身的泥土后說:“明天我來接你上學。”第二天,還未等老師來接,李衛(wèi)再爬到了學校。這樣幾趟爬行后,他嘗試用膝蓋當腳,跪在地上向前走,父親看到后高興卻又心痛地說:“李衛(wèi)終于可以自己走路了!”只是這樣代價很大,幾天下來褲子磨破了,雙膝磨爛了。父親就找了塊汽車內(nèi)胎,裹在李衛(wèi)的膝蓋上,但沒幾天就被磨破了,李衛(wèi)看到母親的膠鞋結(jié)實,試著將僅剩的一截小腿塞進去,用鞋帶綁在大腿上,沒想到還行,就這樣開始跪行求學之路。
李衛(wèi)一家4口住在2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里,睡覺的地方都很緊張,父母傾其所有支持李衛(wèi)上學,一直到后來兒子學畫畫,接連兩年在西安進行考前培訓,每次3個多月的時間要花4千多元,這幾乎是全家一年的收入。這對樸實的夫妻說,為了孩子能走出大山,能自食其力養(yǎng)活自己,他們即使賒賬、賣血都值得!
夢想能真正地站起來
第看到李衛(wèi)的人都會詫異,一個沒有雙腳的人,不論是打乒乓球,還是上樓梯都很自如,甚至有人懷疑他不是沒有腳,只是腿短。李衛(wèi)講,自己為了練習跪著走路,兩個膝蓋上的皮不知磨掉了多少層,十多年來小傷口不斷,無論寒暑冬夏,兩個膝蓋還有小腿都是紅腫的。
前些年,有人說不能讓孩子跪著走一輩子吧,建議趁早裝個假肢讓他站起來,家人就花了兩千塊錢,在安康市訂做了一對假肢。由于長時間跪地行走,李衛(wèi)兩個殘缺的小腿已經(jīng)僵硬,很難伸直,裝上假肢的他剛站立起來還未邁出一步,便狠狠地摔在地上。當時雖然疼痛難忍,但總算有了站立起來的機會,李衛(wèi)很開心,他說站起來比母親還要高,站起來的感覺真好。心情好的時候,他會裝上假肢扶著門框站一會兒,哪怕只有一分鐘,因為小腿被拉伸和擠壓的疼痛令他支撐不住。
小學畢業(yè)后,李衛(wèi)到距家3公里的蒲溪中學上初中、高中,家里就準備了一輛手搖三輪車,李衛(wèi)就這樣一步步艱難地“走”來。雖然很艱難,李衛(wèi)卻很自信、很樂觀,這種精神令同學們佩服,都樂于與他交往。
到了高一,學校的美術(shù)班選拔學生,李衛(wèi)問美術(shù)輔導老師張帆:“我也想畫畫,你看行不行?”張老師在李衛(wèi)上初中時曾注意過他,認為他有一些天賦,但不突出。為了給他鼓勵,張帆當場收下了這個徒弟,并對他說:“學好畫畫,即使不上大學,你在工地上打工搬不動磚頭,還可以寫個標語畫個版畫!彪S后,李衛(wèi)更刻苦地學畫,張老師常常帶著他在校園里找地方畫畫,冬天在沒有窗戶的禮堂里畫,夏天就坐在草地上畫,沒有石膏像,就臨時借用朋友的讓他臨摹,顏料、畫筆都是低價批發(fā)來的。
去年高考,李衛(wèi)因7分之差而落榜,他毅然決定復讀,他說美術(shù)雖然是貧窮學生的奢侈夢想,但他愿意為之努力。令家人和老師欣慰的是,李衛(wèi)通過全省美術(shù)聯(lián)考,在重慶師范大學美術(shù)單招考試中名列第19名!拔抑牢业奈磥聿皇菈簦艺J真地過每一分鐘,我的未來不是夢,我的心跟著希望在動……”6月2日晚,漢陰縣蒲溪中學高考補習班上完后一節(jié)課后,為了給自己減壓,學生們在教室里安排了一場party。李衛(wèi)站在舞臺中間,微閉雙眼忘我地大聲唱著《我的未來不是夢》。
李衛(wèi)計劃大學畢業(yè)找份工作,攢錢做對好假肢,和正常人一樣站起來行走。帶著這個夢想,李衛(wèi)踏著紅地毯步入考場。
【高考,生命能夠承受之重】
進入高三的那年,我16歲。一個長在底層工人家庭的孩子,16歲的我已經(jīng)相當懂事了:我乖巧地在從不和諧的父母之間周旋,保護和照顧著有心臟病的媽媽。從11歲我便開始承擔家務、買菜做飯當小管家,精打細算地為經(jīng)濟拮據(jù)的家庭節(jié)約每一分錢。但是,整個高中階段,我的學習幾乎完全處在無序的狀態(tài),成績并不理想,而我居然對自己的命運前途盲目樂觀。
也許,這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殘酷青春─青春之殘酷,乃是因為年少輕狂心高氣傲而久不自知。
但生活自有辦法嘲笑你教育你。1989年的高考像定時炸藥一樣準時爆炸。我名落孫山。這在我自己是意料之外,卻是在所有老師的預料之中。當然,這是很久之后我才知道的事。
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末期,高考幾乎是當時年輕人的惟一康莊大道。落榜,就意味著流落江湖。而當時,江湖不像現(xiàn)在,處處都是出路。
同學們幾乎全上了各種錄取線,個個都有書可讀了,包括那個曾聽我夸口說“我從來沒有想過我考不上大學”的同學。只有我們少數(shù)幾個,突然被大部隊扔下了,孤零零地留在一個荒島上,沒有前途,更無退路。
那一年,吵吵鬧鬧了一輩子的父母親終于正式離婚。他們都沒有時間管我。其實我從小到大早已經(jīng)習慣了這種野丫頭的狀態(tài),但在高考落榜的那天晚上,我覺得自己所有的堅強全線崩潰,再沒有勇氣回到那個陰暗貧窮的家了。
我和另外一個同學李德遠,躲到了胡衛(wèi)東家。我們都是落榜者,同病相憐。
那個時候還不時興借酒消愁,我們也沒有錢喝酒。我只記得那個晚上餓了之后我們用白水煮了一些西紅柿來吃。沒有雞蛋,也沒有油。大家就這樣相對無言不知所措。天要亮的時候我們終于疲倦得合衣而睡了。后半夜,狂風大作,我聽到胡衛(wèi)東家的房頂上茅草飛揚和瓦片落地的噼里啪啦聲,心頭空虛得一塌糊涂。
第二天磨蹭著回到家,把成績單給父親看。我低著頭不說話。父親沒有表情,長久,只嘆了一口氣,喃喃道:“語文沒有考好。 闭Z文是我的強項,但1989年的高考120分的語文我只考了72分,剛剛及格。說完父親就下樓去了,沒有對我的命運作出宣判,留下我在那間沒有門窗沒有電的屋子里默默流淚。
父親其實已經(jīng)為我安排好了路:他要我到他當時上班的縣車隊去當售票員。我不敢埋怨父親。那幾年家里因為拆遷建房負債累累。后來房子建好后沒有裝修我們就住進去了,沒有窗戶,沒有電,甚至連墻壁都沒有粉刷。父親為了節(jié)約幾毛錢的菜錢,中午都要步行一個小時回家吃飯。
但是我用沉默回絕了父親!拔乙獜妥x!蔽抑挥煤懿焕碇睔鈮训芈曇魢肃橹,然后在父親惶恐的目光中逃出了家門。那個夏天我去得多的地方是家對面的六角亭,我常常坐在亭子的高一層,呆呆地望著腳下的整個綦城,陷入無邊無際混亂的狂想。
補習費現(xiàn)在想來不算貴。但在當時,對很多農(nóng)村家庭和普通工人家庭而言,學費和生活費加起來也還是一筆頗沉重的負擔。姨姨真正走進我的生活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在1989年的那個暑假,是姨姨的那句話“她要讀就讀,我給她付學費”改變了我的整個命運。1989年9月,我成了一名高四生,插班復讀。
同學們的錄取通知書還在陸陸續(xù)續(xù)地來,插班生一個一個地離開。偶爾也有失落的時候,但我已經(jīng)平靜了下來,經(jīng)歷了整個暑假的夢魘之后,我已經(jīng)能直面我的命運了。我小心翼翼地揣著我的補習費,精打細算著每一天的生活,我心平氣和地坐在90級的教室里,開始了另外一段人生。
直到現(xiàn)在,我也必須承認:我的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是從1990年開始的。
我婉拒了一切校園社交活動,把各種欲望降到了低,夜以繼日地學習,不知疲倦地學習,緊張而非常有規(guī)律地學習。我爭分奪秒地計算著把吃飯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nèi),精心計劃著凌晨四點起來搶占學校的洗衣槽只為了能用少的時間處理內(nèi)務。對每一天的支出我更是斤斤計較,每兩周只吃肉,千方百計省下一點點錢買書……那是一段狂熱地獻身于高考的日子,我日日坐禪入定般投入拼搏,日子清亮明凈。當時特別喜歡一首詩,全詩已經(jīng)記不全了,后兩句卻經(jīng)常響徹在耳邊:
在不眠的靜夜,
回想清泉的噴發(fā)……
大概因為政治的原因,1990年的高考形勢更為慘烈。我以班上前幾名的成績,也只上了專科線。但是這并沒有影響我進入大學的心情。1990年9月,我走進了大學。雖然是一所老家次的大學,但因為有了1990年的歷練,我如魚得水,我的大學生活從一開始便與眾不同─在當時大學生普遍懈怠慵懶的背景下,我堅持著以讀“高四”的狀態(tài)讀完了大專,并且把這種狀態(tài)帶到了后來的學習和工作中。于是,才有了今天不算太辜負生命的我。
二十多年很快就過去了,今天,人到中年了,應該更有權(quán)利對當初的任何一段生活作出評價。
感謝高考的殘酷,把我從青春的虛榮和喧囂中拯救了出來,讓我回歸了生命的真實和充實。在容易沉溺于浮華和浪漫的年齡,我被高考一掌打到了大地上,從此不恨不怨,孜孜不倦,日出而作,日落不休。臉朝黃土背朝天是艱辛的,但是,也唯有這艱辛能把心靈的成長早早地賦予我們。
我永遠感謝高考,感謝所有的生命能夠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