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小狐貍在森林里散步,看見桃花笑紅了臉,柳樹甩著長(zhǎng)長(zhǎng)的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著,小狐貍陶醉了。
他悠閑自得的欣賞著風(fēng)景。忽然,一陣嗚嗚嗚的哭聲傳來,小狐貍順著哭聲走去,看見一只小猴在河里撲騰。
水流的很急,撞倒石頭就嘩嘩地響起來。小猴在那兒哭。
小狐貍靈機(jī)一動(dòng),拿來一根竹竿,讓小猴抓住竹竿。
可小猴很害怕,閉著眼睛亂抓,怎么也抓不到竹竿。小狐貍撓撓頭,招呼來小鳥,拜托它把竹竿叼給小猴,小猴這才抓住竹竿的一頭。
然后,小狐貍就想把小猴拉出水來,可他用盡吃奶的力,怎么也拉不上來。其他的小伙伴們馬上來幫忙,這才救上了小猴。
小狐貍問:“你沒事吧?”
小猴吐了兩口水,虛弱地說:“沒事了,謝謝!
森林小記者白兔路過,用照相機(jī)咔嚓一聲把這拍了下來。
第二天,森林報(bào)紙上報(bào)道了小狐貍智救小猴的故事。小狐貍變成了森林小英雄。
簡(jiǎn)直太讓人意外了,一向狡猾的狐貍竟然變得這么善良,還救了小猴。
這個(gè)故事告訴我們,其實(shí)再壞的人也會(huì)有善良的一面,但是這并不是說我們就不需要去提防壞人了。凡事都要格外小心,不要讓自己處于危險(xiǎn)之中。
有一只海龜爬上礁石,被一只海鳥看見了。
海鳥奉承說:“海龜先生,你能爬上礁石,就一定能爬上大山!
海龜想:是啊,我能爬上礁石,能爬不上大山嗎?能,一定能!
沒有多想,海龜游出大海,到了海邊的大山腳下,往山上爬去。
山上的猴子看見了,問干什么的。
海龜說要爬山。猴子馬上勸阻,叫它不要爬。
海龜不聽,想著能爬上礁石就能爬上大山,還是爬。
沒爬幾下,海龜扒不住山巖,骨碌碌的滾了下去。
海龜不服氣,又爬,又滾下山。這一回,正好跌在山腳下的一塊大石頭上,龜殼破裂。
猴子跑來說:“怎么樣呀?聽不進(jìn)勸告,只能奉承,能不失敗嗎!”
海龜啞口無言。
故事寓意:
一個(gè)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太高明、太有能耐,更不要覺得凡事有己才行,無己就不成,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因?yàn),過于抬高自己,而不客觀地審視自己,過分自我膨脹,就注定會(huì)走向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