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綜合素質(zhì)訓練# #三字經(jīng)解釋:幼習業(yè) 壯致身 上匡國 下利民#】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如何把學到的知識為大眾服務,不枉費自己一生所學,對后人也有所幫助,首要的問題是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用所學習的知識解答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在實踐中加深理解。下面是®無憂考網(wǎng)分享的三字經(jīng)解釋:幼習業(yè) 壯致身 上匡國 下利民。歡迎閱讀參考!
yòuxíyè
幼習業(yè)
zhuàngzhìshēn
壯致身
shàngkuāngguó
上匡國
xiàlìmín
下利民
【解釋】
我們要在幼年時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長大后能夠?qū)W以致用,替國家效力,為人民謀福利。
【啟示】
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如何把學到的知識為大眾服務,不枉費自己一生所學,對后人也有所幫助,首要的問題是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用所學習的知識解答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在實踐中加深理解。
擴展閱讀:
三字經(jīng)故事:武訓興學
清朝時山東省堂邑縣,有一個名叫武七的乞丐,他用行乞、做雜工省吃儉用所存下來的錢,買土地辦學堂,因為辦學有成,人們?yōu)樗∶枴?/p>
武訓五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和母親行乞為生,生活雖然過得辛苦,但還有母親相依為命,日子倒也踏實。不幸的是,他七歲時又失去了母親,孤單一人,便四處幫人打雜。武訓一點也不在乎生活困苦,讓他難過的是,不能和一般小孩一樣到私塾中讀書識字。
武訓從困苦中體會到讀書的重要,因為自己沒讀書不識字,無法有大作為,所以他決心要辦義學,讓窮人家的小孩也能讀書,不愿別人再象自己一樣,因為沒錢而錯失了學習的機會。于是他白天乞討,晚上搓麻繩,經(jīng)過三四十年的努力,武訓的學堂-“崇賢義塾”果然興辦起來,嘉惠了許多學子。
武訓十分關心學生的課業(yè),對老師更是敬重。但是如果遇到不認真教書的老師和不用心學習的學生,他就跪在他們面前,請求他們要各盡本分,好好努力,因此師生都大受感動,不敢懈怠。武訓辦學的精神感動了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