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很幸運的,可以在這么一個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和黨課小組同學一同參觀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這次參觀給我留下了極其美好的回憶,不僅僅是和同學們在一起的歡樂,更多的還是對自己又深一步了解到辛亥革命這一段歷史的滿足和自豪。
11月19日下午,我們黨課第二次小組一行10多人來到了威嚴大氣的紅樓辛亥革命紀念館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開的正盛的一簇簇菊花的爭奇斗艷,在艷麗的菊花叢中是孫中山先生的銅像,挺拔滄桑。向前望去便是紀念館,紅墻紅瓦,兩層樓房,是一棟典型的西方議會大廈式建筑,充分體現(xiàn)了紅樓在建筑形式和實際公用上的統(tǒng)一。這巍巍紅樓,就是中國封建帝制的終點,是中國共和新紀元的開端!
走入紀念館內(nèi),我們依次參觀了這樣幾個展廳:清朝末年的湖北武漢;反清革命的孕育;鄂軍都督府的建立;陽夏保衛(wèi)戰(zhàn);各省相應,民國肇建;紀念武昌起義。在這些展廳中我們看到了辛亥革命當年的刀槍、桌椅,以及革命黨人的畫像、照片,當年新軍中流傳的傳播先進思想的刊物;感受到了當年滿懷愛國之心的年輕人為社稷安危東奔西走,蕩氣回腸的志氣與抱負。我們不禁想起一句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的我們更應該強化自己的這種意識,為人民服務(wù)。
在參觀過程中,有些同學不停地用手機和相機拍照,希望可以多記錄一些關(guān)于武昌起義的歷史鏡頭,以便日后回憶。也有些同學不停地在記筆記,把這些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和經(jīng)過以及革命中展現(xiàn)出來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抄寫下來,今后可以學習。
這次參觀,不僅讓我們?nèi)M成員了解了辛亥革命的歷史背景和革命影響,同時也知道了更多可歌可泣革命英雄人物事跡,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十分具有意義,讓我們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得到鍛煉和學習。
【篇二】
20xx年9月,很榮幸,在即將畢業(yè)前的后一個暑假可以參加學校的優(yōu)秀學生干部、黨員夏令營。一共是三天的行程:蘇州—木瀆古鎮(zhèn),沙家浜。
木瀆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迄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相傳春秋末年,吳越紛爭,越國戰(zhàn)敗,獻美女西施于吳王。吳王夫差為取悅西施,在秀逸的靈巖山頂建造館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蘇臺,“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積木塞瀆”,木瀆便由此得名。木瀆古鎮(zhèn)也曾是乾隆六次下江南臨巡的地方,不免讓人神往。游過嚴家花園,虹飲山房,坐在蘇州的小船上,看過往船只,行人,楊柳依依:聽耳邊聲聲小調(diào),吳儂軟語,感受著這個古鎮(zhèn)的古,原汁原味,F(xiàn)實的喧囂讓我們遺忘太多古樸的東西,作為一個現(xiàn)代的大學生,不僅該學會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鍛煉自己的工作能力,更應能在背后的時候沉思自己,審視自己,樹立好人生的導航標。
之前對于沙家浜的記憶,差不多都來自于戲劇與電視《沙家浜》,并沒有真正的去了解過沙家浜的歷史。借此次夏令營的機會,終于得以機會進入沙家浜。聽著導游的點點講解,似乎可以像放映電影一樣想象著那時的情景……坐在小船上,感受著那片蘆葦蕩,俗話說’沙家浜美不過蘆葦蕩“。這片蘆葦蕩曾經(jīng)以生死不渝的忠誠,抵御日本強盜的槍彈,護衛(wèi)著新四軍傷病員。如今,片片蘆葦又以證人的身份,向人們訴說軍民魚水情,共同抗敵的歷史故事。然而蘆葦蕩中還有另一種讓人心疼的情節(jié)。曾經(jīng)有一個叫朱凡的女革命同志,被孚后,面對敵人殘忍的迫害仍堅守黨的秘密,后敵人將朱凡的腳綁在船后,在蘆葦蕩中行駛而過,任憑那犀利的蘆葦劃過她的身體。蘆葦青青,看上去含蓄深沉。蘆葦只是一種極普通的野生植物,但它生命力頗強。在泥土中蔓延著匍匐伸展的根,有保堤護岸之功能,而且經(jīng)受得住風雨的摧折。它雖無楊柳的婀娜多姿,卻透露著不懈的頑強,它雖無嫵媚的色彩,卻綠的讓人肅然起敬。
沙家浜的一切讓人不禁沉思現(xiàn)在的我們,沉思現(xiàn)在的每一個學生干部、黨員。我們作為所謂的優(yōu)秀學生干部,優(yōu)秀黨員,是否實實在在的在其位謀其職了,是否在從思想上行為上真正的合格。蘇州的怡靜,社會的喧囂,現(xiàn)實的盲目,在潛移默化中,我們不禁慢慢淪陷,還有多少純真,還有多少堅定的信念,沙家浜的點點滴滴,有剛強,有柔情;有心疼,有喜悅,讓人想把它收進心底,匿藏起來。
在三年的大學生活中,每年都參加了暑期社會實踐,每次都是一種鍛煉,學習,一場經(jīng)歷,從而收藏更多的感受和經(jīng)驗。大學就像一個調(diào)色盤,白色的純,橙色的激情,灰色的萎靡,轉(zhuǎn)眼即逝,那該用什么顏色來結(jié)束!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大學四年已過半,留給我的經(jīng)驗和歷練將是我大的財富。這些必將是推動我未來繼續(xù)執(zhí)著無悔地前行、思索、再出發(fā)的動力之源。
汗水出成績,實踐出真知;行走于歷練中,成長于磨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