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小村莊嚴重缺水,為了從本質上解決這個問題,村長決定對外簽訂一份送水合同,以使村民每天都有水用。彼得和諾頓接受了這份工作。
彼得爭分奪秒立刻行動起來,他買來兩只大木桶,每日都奔波于兩公里以外的湖泊和村莊之間,從湖中打完水后再運回村莊。由于起早貪黑地工作,彼得很快就賺到了錢,然而由于過度勞累,彼得很快就累垮了。
諾頓沒有像彼得那樣,而是做了一份詳細的商業(yè)計劃。幾個月后,諾頓帶著一個施工隊和一筆投資回到了村莊,一年的時間里,諾頓的施工隊修建了一條從村莊到湖泊的大容量輸水管道。
在竣工典禮上,諾頓保證他的水比彼得的水干凈,并且他能夠每天24小時從不間斷地為村民提供用水,同時價格也比彼得低30%。這樣一來,村民們看到了希望,紛紛歡呼雀躍奔走相告,立即要求從諾頓的管道上接水龍頭。
諾頓的想法并沒有就此停止,反而在繼續(xù)擴大。他想,其他有類似環(huán)境的村莊也一定會缺水資源,于是,他開始向周圍的村莊推銷他的快速、大容量、低成本并且衛(wèi)生的送水系統(tǒng)。
雖然,每送出一桶水諾頓僅賺1毛錢,但是他每天的送水量卻高達幾十萬桶,無論他是否工作,幾十萬人都要消耗這幾十萬桶水,這樣一來,所賺得的錢就像水一樣流入諾頓的銀行賬戶當中去了。
真正的聰明的人不只是拼命工作,更重要的是考慮如何更有效率地工作,如何建立自己賺錢的系統(tǒng),修筑賺錢的管道,讓錢源源不斷地流進自己的口袋。
有一個窮苦的農民,因為自己懶惰,所以總是無法擺脫貧困。后來,他索性躺在家里整天睡大覺。他的老婆也不想干活,懶得連掃帚都不想去碰,讓兩人感到快樂的事情,就是躺在床上睡覺。
一天,農民打開衣柜,看見破爛衣服上面睡著一個非常瘦削的小老頭。便問道:“喂,你是誰?”
老頭聽見了聲音,睜開眼睛回答:“我是窮神。非常喜歡你們家,早在半年以前,就已經得到你的關照啦!”
農民頓時恍然大悟:“噢,我的窮日子原來是你這個倒霉的窮神帶來的呀!”
他思前想后,整整尋思了一天。晚上,他悄悄地對老婆說:“有那個窮神在,我們這輩子都富不了。沒辦法,明天早上離開這里吧!”兩個人嘁嘁喳喳地談論著。夫妻二人剛要做搬家的打算,就聽見衣柜的抽屜里面有什么東西在吱吱作響!斑?干什么呢?”偷偷一看,窮神正里面編草鞋。他驚慌地問:“你編這個東西干什么?”
“嗯,你們不是說要搬家嗎?可不能把我落下。我得在明天早上把它編好,和你們一塊兒走哇!甭犚娺@話,農民頹喪極了。他對老婆說:“看看,老婆子,不管我們去哪兒,這個窮神都死跟著不放?磥,到哪兒也不行啊!莫不如哪兒也不去,就待在這里努力干活吧!”
從那之后,這兩口子突然就像換了個人似的,早上天色未明就起來,晚上繁星當空還在地里干活。一天,窮神說:“這回我必須另找地方啦!北阃低档貜倪@個農民家溜走了。
這個故事恰恰說明了富蘭克林的一句至理名言:“懶惰行走得那么慢,以致貧窮很快就追上了它!